美國「封殺」中興刺痛國人,愛國不僅僅需要熱血
過去幾天里,無數國人感悟了「芯痛」這個辭彙。
從朋友圈到微博時間線,人們以各個角度談論著晶元——這一高科技屬性產品在中國的現狀,並一再發出感慨:原來,在晶元行業,中國還如此落後。
而這一由美國「別有用心」重罰中興所引發的「痛定思痛」,也前所未有激發了國人鬥志,正視短板的同時,「期待中國『芯』崛起」成為主流聲音。
更有媒體打氣:這片被美國卡住的「芯」,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美國對中興的禁令正激起中國人的團結。」美國《國會山報》在最近的一篇報道中如是說。
《國會山報》報道截圖
懲罰中興背後,是美國深深的恐慌……
「極不公平,不能接受!」
今天(4月20日)上午,在美國禁令發出整整4天後,中興通訊通過官網發聲。
中興官網截圖
在這則關於美國商務部激活拒絕令的聲明中,中興表示,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在相關調查未結束前就執意施以最嚴厲的制裁,對中興通訊極不公平,「我們不能接受」。
這也是被美國商務部正式宣布封殺後,這家中國知名電信製造商的第一次公開發聲。
當地時間4月16日,美國商務部發聲明稱,由於中興通訊公司違反與美國政府去年達成的和解協議,直到2025年3月13日,美國公司將被禁止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體和技術。
美媒報道截圖
隨後,英國也呼應了美國政府的舉措,將中興通訊列入網路安全黑名單。
考慮到中興所需的元器件暫時無法找到美國企業之外的替代方,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分析認為「美國的禁令正把中興拖入危險境地」。
而儘管美國將懲罰責任推向中興,但《經濟學人》援引專家採訪指出:中美之間在貿易和技術支配地位上的緊張態勢,恰是促使美國向中興出手的深層原因。
與此同時,美國政經媒體Axios也認為,對中興過於嚴厲的懲罰恰恰體現出「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威脅感到恐慌」。
AXIOS報道截圖
報道指出,中國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讓特朗普政府、矽谷和整個西方社會都感到了恐慌,這表現在今年3月,美國貿易代表處出台的一份215頁的報告中,中國被提到了111次。
「就在本周,美國政府叫停華為在美銷售通訊設備以及對中興實施禁售的行為,又給這份恐慌增添了新的註腳。」報道說。
如此看來,今天上午中興那則聲明中的強硬和悲壯,也就不難理解了。
但悲壯的中興並不孤獨——目前在社交媒體上,中國網友們正在給予身處危機之中的中興以力挺:
中國回擊!美國公司「痛感」明顯
就在國人紛紛為中興打氣的同時,中國商務部、外交部也就中興事件多次發聲、表態,並拿出實際回擊行動。
在4月17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華春瑩就中美貿易摩擦問題「撂下狠話」。她說,如果美方任性妄為,繼續逆潮流而動,中方必將嚴陣以待,毅然亮劍。
華春瑩
旋即登場的,即是來自中國商務部的一連串有力舉措:除了先後公布對原產於美國等國家的高粱、進口鹵化丁基橡膠和進口漿粕反傾銷調查,商務部還在19日宣布,高通和恩智浦併購可能對市場產生負面影響,高通撤回原有併購申請。
昨天下午,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再就中興事件再度回應表示:美方不要自作聰明,也不要低估中方的決心。
「這場圍繞科技進行的大戰中,留下了許多自傷的傷口」,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在報道中表達了對美國科技公司在這場較量中「受傷」的擔憂。
《華爾街日報》報道截圖
報道認為,美國高通將因中興遭制裁受到三重威脅:失去占其利潤二分之一的中國市場;對手因此成為替代廠商而受益;對恩智浦的收購會受牽連而被迫擱置。
「美國再出招對準的是中國中興,但美國公司卻被戰火圍困」,美國計算機雜誌網站PCmag認為,對中興的制裁,將會讓高通公司損失慘重,下一個蒙受巨大損失的,可能還會有谷歌、微軟、英特爾等。
媒體報道截圖
「這把火已經燒到了美國公司的身上,」報道說。
本周,國人集體反思缺「芯」現狀
4月18日深夜,「美國封殺中興事件」爆發不到48小時,中科院計算機技術研究所召開了一場緊急會議。
會議的主題只有一個:面對禁「芯」,中國的高科技產業該如何自處?
這場會議上,主持人向在座的專家們展示了一個相當「刺眼」的數字:在計算機系統、通用電子系統、通信設備、內存設備和顯示及視頻系統中的多個領域中,我國國產晶元佔有率為0%。
而0%這個數字,也和中興事件一起,的的確確鑿開了國內各界對於缺「芯」現狀的認識。
最近幾天媒體的大量相關報道,均佐證中興事件指向的中國晶元行業困境:作為中國最大的電信設備製造商之一,中興在手機、基站、交換機、路由器等核心產品方面對美國晶元都有很強依賴性。
媒體報道截圖
而禁令帶給中興緻命打擊的背後,是當前中國在晶元、元器件領域仍然較為弱勢的事實——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進口晶元金額高達2300億美元,花費幾乎是排在第二名的原油進口金額的兩倍。
從上文提到那場會議現場數十位中國晶元專家、企業家的口中,我們同時得知:
人才差距、基礎科研投入、對外部技術依賴固化、自研晶元公司競爭力弱……這些問題,都是中國晶元需要直面的「痛處」。
媒體報道截圖
「中美晶元領域整體差距在10年以上。」AI晶元創業公司深鑒科技CEO姚頌這樣表示。
美國盯上中國科技企業,是警鐘,也是集結號——
中興的這場風波,不禁讓小銳想起三年前,同樣是在晶元領域,美國商務部對中國發起的那次禁售。
2015年4月,美國商務部決定對中國四家國家超級計算機中心禁售英特爾「至強」晶元,理由是這些機構被認為「對美國的國防安全或外交利益不利。」
媒體報道截圖
由於一紙出口禁令,此前已多次蟬聯世界超算排行榜首的國產超級計算機「天河二號」,在系統維護和升級方面都遇到了麻煩。
而就在禁令出台後不久,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便下令,要求美國在2025年前建成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
而一年之後,事情的發展超出了美國的預料:在2016年6月公布的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上,採用了中國自主研製的晶元「申威26010」的「神威·太湖之光」計算機排名第一。
神威·太湖之光
「憑藉一套搭載本土自主研發處理器晶元的世界一流超級計算機系統,中國鞏固了在這一計算機最高領域的領導地位。」美國《華爾街日報》在當時的評論如此說道。
如果說,美國此前的禁售令曾成為倒逼中國超算國產化的重要契機。那麼,今天的我們也應自問:此次中興遭遇禁售,是否也吹響了中國通信產業核心技術獨立自主發展的集結號?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上,中興通訊董事長殷一民這樣立下「軍令狀」:「我們也在認真反思,還要加大研發投入,求人不如求己。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國內有巨大的市場,我們有能力、有信心應對挑戰。」
正如彭博社報道認為,「美國封殺中興事件」可能會鞭策中國推動晶元產業發展。
彭博社報道截圖
「美國的禁令讓中國對於尋求技術上的獨立自主的動力更足了」,報道說。
而美國《石英》雜誌網站則指出,中國政府正在爭取讓本土晶元製造商與海外對手展開競爭。文章透露,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計劃籌集2000億元人民幣(約320億美元)投資,用於處理器和晶元的設計與製造。
社交媒體上,無數中國網友也在期待中國「芯」的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19日「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發布報告點名中興、華為、聯想等中國產品危及美國國家安全一事,今天下午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的一段回應看上去意味深長:
「必須要指出,美國頻頻以國家安全為由對中美高科技領域的貿易投資設限,顯然是以國家安全為名,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你在中國生活可以看到,蘋果手機這樣的產品隨處可見,我們不覺得是威脅,但在美國如果有人買了華為手機,在美國的一些人看來就成了威脅到美國安全的重要事態。」
她反問道,「作為世界上頭號強國和科技強國的美國,難道果真已經脆弱到如此地步了么?……美方應該清楚,科技服務應當服務於全人類的福祉,而不應該淪為某個國家推進霸權的工具。」
熱文推薦


※「你的眼神無人機秒懂」:俄軍VR頭盔已交付部隊
※英首相要俄解釋前間諜中毒案 俄外交部:基於挑釁的政治宣傳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