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人與海》導讀

《老人與海》導讀

作品簡介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小說敘述了一位叫作聖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出海捕魚的故事。老人在海上漂泊了84天,終於遇到一條比自己的小船還長的大魚。一番搏鬥之後,老人捕獲了大魚,並將大魚綁在船邊。歸航中,一群鯊魚圍了上來,老人的漁叉擊中一條鯊魚,但受傷的鯊魚帶走了漁叉。老人用小船中能用的一切當作武器,與群鯊展開生死搏鬥。最終,老人回到了岸邊,而那條大魚也僅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

這部充滿戰鬥精神的小說在出版前就受到海明威朋友們的一致好評,「硬漢」也成為海明威作品最顯著的標識。

精彩片段一

智捕長鰭金槍魚

這個時候,老人抬眼望去,看見那隻鳥兒又在盤旋了。

「看來它找到魚啦!」他念叨著。這時沒有一條飛魚衝出海面,也沒有小魚四處逃竄。然而老人望著望著,只見一條小金槍魚躍到空中,一個轉身,頭朝下掉進了水裡。這條金槍魚在陽光下閃出銀白色的光。等它回到水裡,又有些金槍魚一條接著一條躍出水面,它們是朝四面八方跳的,攪得海水翻騰起來。它們正繞著小魚轉,驅趕著小魚。

要不是它們游得這麼快,我可以趕到它們中間去的,老人想。他看著這群魚把水攪得泛出白色的水沫,還眼睜睜地看著那鳥兒這時正俯衝下來,扎進在驚慌中被迫浮上海面的小魚群中。

「這隻鳥兒真是個好幫手。」老人說。就在這當兒,船艄的那根細釣絲在他腳下繃緊了(原來他在腳上繞了一圈釣絲)。於是他放下雙槳,緊緊抓住細釣絲,動手往回拉。他越是往回拉,釣絲就越是發顫,他可以看見水裡藍色的魚背和金色的兩側。於是他把釣絲呼地一甩,讓魚越過船舷,掉在船中。魚躺在船艄的陽光處,身子結實,形狀像顆子彈,一雙痴呆的大眼睛直愣愣地瞪著,乾淨利落的尾巴敏捷、發抖地拍打著船板,砰砰有聲。慢慢地,逐漸耗盡了力氣。老人出於好意,猛擊了一下它的頭部,接著一腳把它那還在抖動的身子踢到船艄背陰的地方。

「長鰭金槍魚——」他說出聲來,「拿來釣大魚倒正好。看樣子,它能有十磅重。」(節選自《老人與海》。題目為編者加)

賞 讀

老漁夫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漁夫,相信自己能捕到大魚。他特意在五月份吃海龜蛋,每天喝鯊魚肝油,使自己身體強壯,為捕大魚準備著。上述片段,講述的就是漁夫捕到長鰭金槍魚的經過。在這個過程中,處處體現出漁夫的智慧。他通過觀察海鳥確定了魚的位置;又事先在腳上綁了釣絲,靜靜等著魚上鉤;當魚被捕到船上後,漁夫讓其先耗儘力氣,但又維持它的生命,因為漁夫還要用它做誘餌,釣更大的魚。「魚躺在船艄的陽光處,身子結實,形狀像顆子彈,一雙痴呆的大眼睛直愣愣地瞪著,乾淨利落的尾巴敏捷、發抖地拍打著船板,砰砰有聲。」獨特的比喻、生動的神態描寫、擬聲詞的運用,使讀者過目難忘。

精彩片段二

英雄歸來

他拔下桅杆,把帆捲起,系住。然後他扛起桅杆往岸上爬。這個時候他才明白自己疲乏到什麼程度。他停了一會兒,回頭望,在街燈的反光中,看見那魚的大尾巴直豎在小船船艄後邊。他看清它赤裸的脊骨像一條白線,看清那帶著突出的長嘴的黑糊糊的腦袋,而在這頭尾之間卻一無所有。

他再往上爬,到了岸上,摔倒在地,躺了一會兒,桅杆還是橫在肩上。他想方設法爬起身來。可是太困難了,他就扛著桅杆坐在那兒,望著大路。這個時候,一隻貓從路對面走過,去干它自己的事。

臨了,他放下桅杆,站起身來。又舉起桅杆,扛在肩上,順著大路緩緩地走去。一路上,他不得不坐下歇了五次,才走到他的窩棚。

進了窩棚,他把桅杆靠在牆上。他摸黑找到一隻水瓶,喝了一口水。然後他把自己摔到床上,拉起毯子,蓋住兩肩,裹住背部和雙腿。他臉朝下躺在報紙上,兩臂伸得筆直,手掌向上。這個時候只要能躺下就是好的了,他已經顧不上什麼姿勢了。

早上,孩子朝門內張望,他正熟睡著。風颳得正猛,那些漂網漁船不會出海了,所以孩子睡了個懶覺,像每天早上一樣,起身後就到老人的窩棚來。孩子驚喜地發現老人在喘氣,跟著看見老人的那雙手,就沒來由地哭起來了。他悄無聲兒地走出來,想去拿點咖啡,一路上邊走邊哭。

那條小船邊上圍著許多漁夫,他們看著綁在船旁的東西,有一名漁夫捲起了褲腿站在水裡,用一根釣繩量那死魚的殘骸。 (節選自《老人與海》。題目為編者加)

賞 讀

老人把自己「摔」到床上,可見其精疲力竭的身體狀況;路上走過的一隻貓,襯託了夜晚的寂靜無人,襯托出老人的孤獨;寫孩子對老人的深情,襯託了老人疲憊至極,傷痕纍纍。當早上老人還躺在窩棚里的時候,其他漁夫圍在小船邊上量那死魚的殘骸。這樣寫,增加了故事的畫面感和真實感,襯託了老人「英雄」的形象。

深入讀解

著眼幾組關係解讀《老人與海》

一、聖地亞哥與大馬林魚

聖地亞哥出海84天都沒有捕到魚,第85天,終於捕到一條18英尺長的大馬林魚。他並沒有簡單地將大馬林魚當作自己的獵物、戰利品,而是視其為「朋友」「兄弟」。在他的眼裡,大馬林魚是值得讚美的——「它的舉止風度何等高貴,它的尊嚴何等偉大,誰也不配吃它。兄弟啊,我還從來沒有見過比你更大、更漂亮、更沉靜,或者更高貴的東西。來吧,把我殺死吧,我不在乎誰死在誰手裡。」他並不覺得自己或人類應該凌駕於萬物之上,他敬畏自然。

二、聖地亞哥與小男孩馬諾林

小說開頭部分、結尾部分都花了不少筆墨寫聖地亞哥與小男孩馬諾林之間的關係。馬諾林向聖地亞哥學捕魚的技術,這是技術上的傳承。馬諾林很尊敬聖地亞哥,認為他是最棒的。結尾部分聖地亞哥的大馬林魚被鯊魚吃掉肉,只剩下骨架,並未動搖馬諾林對聖地亞哥的崇拜,馬諾林說還要跟聖地亞哥出海捕魚,這是精神上的傳承。一老一少的親密關係,使小說充滿了人情味。

小說主體部分,聖地亞哥在與大馬林魚以及鯊魚搏鬥的過程中,也多次想:要是馬諾林在身邊的話就好了。這對於刻畫聖地亞哥的形象是有一定作用的。

三、聖地亞哥與獅子

小說中多處寫聖地亞哥夢見獅子。獅子是獸中之王,以之象徵老人堅毅、剛強、勇敢的精神,表現其「硬漢」精神。但是,這獅子並非與其捕獵時的血腥場面相關,而是出現在海灘上——「他如今只夢見一些地方,還有沙灘上的獅子。獅子在暮色中像小貓一樣嬉戲著,他喜愛獅子如同他喜愛那個男孩。」這個畫面多麼平和、安詳。聖地亞哥確是一個硬漢,但同時他還是一個老人,內心也充滿溫情、柔情,像小貓一樣嬉戲的獅子,與聖地亞哥的形象相契合。

四、聖地亞哥與大海

在聖地亞哥眼裡,「大海仁慈而又美麗,可她也會變得如此殘暴,而且是在突然之間改變……」有人把大海當作競爭對手,甚至敵人,「可老人一貫把大海想像成女人,她向人們施予或拒絕莫大的恩惠,如果她做出什麼狂暴或者邪惡的事,那也是出於無奈」。大海為聖地亞哥準備了大馬林魚,也為他準備了鯊魚。他不僅僅從大海中獲得物質基礎、生存技巧,還在大海上獲得朋友和對手。聖地亞哥的孤獨與快樂、鬥爭與失敗都和大海相關聯。大海磨鍊了聖地亞哥,也成就了聖地亞哥。

選自:《作文周刊》八年級版第31期(總第7145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28歲這一年,我還是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
生田斗真了解一下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