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畫室 Studio|王碩&劉超|痕迹

畫室 Studio|王碩&劉超|痕迹

畫室 | Q&A

Q: 金思

A: 王碩 劉超

畫室 一層展廳現場

畫室 二層展廳現場

Q:二位是青梅竹馬,同時又是藝術家,這次以伴侶身份進行的雙人展是第一次嗎?

劉超:是的,之前的作品是分開進行展出的。這次展出的是我們近期的作品,並還原了在瀋陽工作室的狀態。七木空間正好也是兩層,王碩的作品在樓上,我的在樓下,和我們工作室是一樣的。雖然是夫妻,但是藝術創作還是要分開的。

Q:能否談談你們作品中顏色和視覺元素的選擇與所要表現主題之間的關係?

王碩:我之前創作的一個基本的工作方式是藉助一些碎片化的物像、場景,從中提煉出有效的視覺元素在畫面中以一種綜合的方式調動組合到一起,呈現出一個整體的「勢像」。而這次展覽的新作有一定的變化,從原來直接的、繪畫元素分割獨立的、清透的視覺表現轉而間接的、繪畫元素雜糅並進的、有厚度的呈現。消除慣性,更加沉浸於繪畫的過程。希望題材的選擇上從更小的角度切入,並與視覺語言高度契合,達到繪畫的通達狀態。

劉超:我喜歡調動各種視覺元素在畫面中相互碰撞,將具象元素與抽象元素以我理想的秩序融入畫面結構中,使其富有極具表現性的視覺張力,期望最好的狀態是某一繪畫面貌與某一心裡情境不謀而合,並且達到謀和的至高點。但是這種極佳的高點是很難達到的,所以在我的繪畫中我會反覆的否定重建,這也是我與畫面的不斷博弈,博弈的痕迹留在了畫面上,內心的波動也留在了畫面上。

畫室|劉超作品現場

Q:王碩作品中的蘑菇、手套、貝殼等形象和劉超作品中那個背著手的人形象是有某種明確指向?

王碩:我作品中選擇的形象都是「物」,但在不同的層面跟「人」都有一定的契合度,表現「物」的擬人化的精神性。比如《手套》是我經常會利用的一個物像,也是我畫畫經常用到的工具。新手套被用過之後,會有非常強烈的「人」的氣息和痕迹,富有靈性。蘑菇是作品《迷走神經》中的物像,我希望觀者的神經會跟著畫面有些許的跳動和刺激。海螺又像一種隱喻,彷彿跟人的身體、神經在某個層面上相關聯。這時的物可加以形容,如執拗的手套,隱忍的樹,懊惱的貝殼,猥瑣的石頭等等。可以解讀的外表下隱藏著不可言說的精神特質,這是人與物的異質同構。

劉超:在我的畫面里,人物的形象通常是不完整的,我覺得是我個人在語言表達上所借用手段方式,不完整的人物形象背著雙手,以無法脫離空間的狀態被鎖在一個繁雜的場域之中,既是這個場域中秩序的管理者,也是平面空間中力量的支撐,同時這個不完整的形象也是一種情感的象徵,即自我主體對於外部世界無法擺脫又無奈適應的狀態。

畫室|王碩作品現場

Q:能否談一下王碩作品風格轉變的一些因素?

王碩:我的作品大體上是線性發展的,主體內核基本沒有變,具體方法和呈現結果上慢慢會有一些變化。去年5月我生了小孩,這也是改變的很大的因素。感覺現在會更敏感、細膩一點,創作的角度更小一些。過去畫法更直接,很多都是一次性完成的,看起來比較通透單一;現在做的更多的是一些間接的表達,更注重層次感,而且希望這種「過程中」的層次可以在最後的畫面中呈現的出來。

Q:這次展覽是以通過呈現工作室狀態的形式進行,這讓觀者對作品有一種處於創作「過程中」的「未完成」之感,這方面二位是如何考慮的?

王碩:我希望作品永遠都處於一種「活」的狀態,不希望一下子就走到頭,讓它始終處於可以操控的範圍內,給自己留有餘地。比如說,一張畫展出或者沒有展出,我可能細微的地方都會改動。保持讓這張畫處於這種「過程中」的感覺,而不是說就是一個完整的結果,這次展覽的主題同時也非常契合這種感覺。

劉超:對於繪畫來說,發揮100%的力量有的時候就意味著「死掉了」。這種「未完成」是為了追求畫面在一個鮮活的狀態中。對於我來說,繪畫的過程有的時候像「戰爭」一樣,畫一遍然後不滿意,然後否定掉,然後再畫,再否定,最後形成我的作品中非常厚的肌理。其實是在過程中追求一個畫面滿意的程度,有的時候會非常不確定,我會在畫一張畫的不同階段拍照片,有時畫完以後覺得不滿意,我會再看之前畫的照片,發現當時狀態已經很清透,但是沒有放下筆,我以為我可以在後面找到這個平衡點,其實當時已經出現了。所以這是一個度的問題,繪畫和任何事情都是一樣的,這也是我做人追求的理念。我覺得畫的內容和對象都是一個手段,實際上在繪畫中體會的狀態是最重要的,所以就不停的找,希望做一個畫面上的理想主義者。

Q:二位作品畫面的感覺都比較厚重,這種畫面中被覆蓋的和被著重留下來的,可否理解為創作時不斷變化的心理狀態?

王碩:作品越受控制,到最後的結果反而越不盡人意,像作畫過程一樣沉悶無趣,最好的狀態是略微的失控,然後又要想辦法補救,有困惑有糾結,所以會呈現出反覆覆蓋與重建的層次關係,最終調整到一個我認為的最佳契合點,被留下來的不只是單一的結果,還有整個作畫過程帶來的「厚度」。

劉超:我的繪畫開始於一種構想,但我對於結果是沒有明確預判的。繪畫的過程也是尋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畫面的即時呈現與我的內心相互作用,與我理想的繪畫狀態反覆回應。所以畫面中的覆蓋與保留,否定與重構,都是我與畫面的即興對話。我理想中的畫面應該是鮮活的,會呼吸的狀態。對於作品中的把控與失控,元素之間力量的調動,也是對生活中理想狀態的映射。

畫室|王碩作品現場

Q:除了畫的部分,在呈現畫室感覺的方面這些材料和運用二位是如何考慮的?

王碩:材料的話一般就是我日常用到的東西,比如這個手套就是我畫畫重要的一個工具,還有玻璃紙,為了表現出畫室寫實的一種狀態。我對空間的考慮還是比較多的,七木空間和我的畫室在某種程度上還是非常契合的。比如說結晶這件作品的布和畫的兩部分已經成為一個完整的作品了,我在布上面捏了一些小石頭,希望有一些原石的感覺,因為畫的豐富性和七木的水泥牆會有一定的重疊,通過這樣映襯的方式會更有層次感。還有作品《伴·侶》,讓畫在凹凸不平的鏡面鋼板中重現,外框是比較粗糙的鐵質材料並帶有輕微的銹色,這也是在考慮如何更能配合展覽空間。

劉超:我的工作室非常的簡單,一般就只有一把椅子。她因為對材料的運用比較多,創作狀態好的時候就稍微雜亂一點,這也是我們不同的地方,但都可以靠工作的場景去聯繫工作的狀態。

Q:這次作品運用到了不同的展現方式,未來會嘗試繪畫以外的藝術創作嗎?

王碩:也許會嘗試其它,但主要還是以繪畫為主吧。因為畫一直是我創作的主要方式,我很喜歡有繪畫性的東西,不太喜歡有完成性的東西,這樣可以邊畫邊找,中間遇到問題和不通暢的地方再慢慢解決,最後完成的作品可以和我的預期有很大的不同,我也很喜歡這種解決問題的「過程」,這種鬥爭的過程我覺得很享受。

Q:二位生活工作一起久了會不會感覺在創作上會有相似的地方?

王碩:我們倆個其實還是有區別,曾經有一段時間比較相近,但是意識到了以後還是會有主觀上的排斥。我們之間非常能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是由於有相同的經歷,又經常會在一起溝通問題,從附中到現在,大學和碩士又是同樣的老師,人生一半以上的生活軌跡是重疊的,對藝術的看法也比較一致,所以想的問題也難免會有一些相似。

劉超:有一段時間在畫面的感覺、狀態很相似,但是每個人對於繪畫的感覺都是非常敏感的,同一根直線兩個人畫出來感覺也是不同的。而且我們繪畫的對象也是不一樣的,這也是這次展覽要呈現的一個方面:相同的人生經歷,相同的求學經歷,相同的藝術態度,但是在繪畫上還是各自去尋找自己的東西,呈現出來的作品還是不一樣的,我覺得她的畫第一眼感覺很豪放,但是仔細看之後是有非常細膩的東西在裡面的,所以樓上樓下狀態的區別主要就是來源於這種感受。

Q:你覺得藝術在你們之間長時間的感情中是有決定性作用的嗎?

王碩:是的。因為做藝術,尤其是做當代藝術,很少有人會理解你。我們之間互相理解和溝通沒有任何障礙,現在感覺身體里的一部分都已經是對方的了,所以我們的關係是愛情和藝術結合在一起了。

Q:對現在的工作狀態是否滿意?上下層的工作室可否理解為這種高度契合的感情的象徵?

王碩:現在的樓上樓下是現有條件下儘可能的做到有相對獨立的空間,我想任何一個藝術家都希望自己的工作空間是獨立不受外界干擾的。工作室對於我們來說尤為重要,在工作室里工作就像是在不斷建立屬於自己的「場」,這個「場」又反過來為作品提供養分。所以有條件的話還是希望工作室能夠分開,唯一不利的是到時我的「力工」就不能隨叫隨到了。

劉超:現在的工作狀態還是比較滿意吧,我們作品的面貌在這幾年一直處在變化的狀態,雖然作品的產量不是很大,但我們一直在追求自己心目中的高度。兩層的工作室是房屋戶型決定的,我們工作空間可以相對獨立。這種工作室結構比較適合我們這種夫妻檔藝術家。我覺得夫妻之間的關係也是這樣,相對的獨立還是有助於家庭和諧的。有條件的話,工作室完全獨立也好,但是我的「廚子」就不能隨叫隨到了。

畫室

Studio

王碩 & 劉超 雙人展

2018年4月14日-2018年6月10日

展廳開放:需預約

七木空間

北京通州區小堡中壩河藝術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七木空間 的精彩文章:

TAG:七木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