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筆下納古今 館中藏乾坤 盧樂群藝術館在臨海落成

筆下納古今 館中藏乾坤 盧樂群藝術館在臨海落成

浙江在線4月2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劉慧)這是寶貴的書畫藝術財富:2018年3月,盧樂群與夫人楊文京一起,將其書法力作238件、國畫精品10件和個人珍藏的名家書畫37件,共計285件精品無償捐贈給家鄉臨海。

這是城市文化的新地標。2018年4月20日,共計2400平方米的盧樂群藝術館在臨海落成開放。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藝術館的啟用,進一步滿足了公眾的文化需求,也增添了城市文化內涵,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

藝術之館 書意空間開放兼容

蓬蓬遠春,風日水濱,碧桃滿樹,翰墨傳神。

置身於盧樂群藝術館,猶如徜徉在藝術的海洋,觀海之波瀾,望山之嶙峋。其筆暢墨酣間,或似荒荒油雲,渾淪一氣;或如海山蒼蒼,氣象萬千。真草隸篆,精彩紛呈,蔚為大觀,給人以啟迪,給人以美感,回味無窮。

盧樂群是繼于右任、沙孟海、陸維釗之後走碑帖交融書法之路的第三代書家群中的領軍人物。他的書作既有歷史的、古典的高度,又富含強烈的時代創新色彩。從甲骨文到金文、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包括魏碑,所有的書法領域,各種書體,盧樂群都廣泛涉獵。他堅持汲取民間書法中的瀟洒逸趣,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法藝術風格:剛毅、率真、靈變。

這個新落成的藝術館集中展示了盧樂群全力創作的精品:既有氣勢恢宏的大字榜書、巨幅行草,也有清雅精美的扇面小品。從陶淵明《歸園田居》、杜甫《院中晚晴懷西郭茅舍》到魯迅《十年攜手共艱危》、毛澤東《念奴嬌·崑崙》……對聯、長軸、手卷,琳琅滿目;古真、草隸、篆行,應有盡有。宛如一部中國書法長卷,從歷史長河飄然而至。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21米長、5米高的巨幛《岳陽樓記》以其美妙、粗獷的線條直落人們的眼帘。前半段暢快淋漓,後半段細膩靈逸。盧樂群筆下的線條,在明確的勢態中,微微表現出波動、曲折的形勢,筆與筆之間,因勢相生,所謂「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成終篇之准」,觀之,莫不使人動容。

人們在藝術館裡,還可以潛心研究盧樂群所書寫的扇面小品。高古篆隸的筆法、筆意,同樣可以融入「唐代尚法,宋代尚意,明代尚神,清代尚質,現代多元且具有時代特色的民間書法中去。」在盧樂群眼裡,時代特色,完全可以用意態高古、純凈雄強的藝術形式來表現。

盧樂群藝術館也是一部濃縮了的浙江書法史。

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書法呈現繁榮發展的局面,形成既守護繼承又拓進創新的時代潮流。一些老書法家成為各個地域的書壇領袖。在他們的影響下,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書風。

環顧盧樂群藝術館,人們可以把握浙江書壇跳動的脈搏——作為浙江書壇的領軍人物,沙孟海先生有一大批追隨者,形成追求霸悍豪放的地域書風,姑且稱之為當代「浙江書派」。眾多追隨者中,盧樂群卓然獨立。他在學習繼承自吳昌碩、沙孟海、陸維釗以來的碑帖結合風格的行草創作上,既與吳老、沙老一脈相承,又別開生面,形成自己獨特的面貌,在當代中國書壇產生一定的影響,是當代「浙江書派」的一面旗幟。

書香世家 藝術人生浪漫放達

穿過藝術館幽靜的長廊,時光回溯到1942年,盧樂群出生在浙江歷史文化名城——臨海。祖上是書香世家。受家庭影響,年輕時盧樂群酷愛書畫,收藏了很多名人的字畫。

盧樂群的祖父在詩詞書畫方面造詣很深,常帶他觀賞台州各地的摩崖碑刻、名家門匾楹聯,奠定了盧樂群的審美取向。1966年,盧樂群拜在他的第一位書法老師朱在勤門下。

「著名書法家朱關田介紹我到杭州拜識沙孟海先生後,便為我打開了一片開闊的藝術視野。」盧樂群的學書之路,遠取晉唐經典,近學沙、陸技法,學古不泥古,師今不盲從,逐漸形成豪放清朗的獨特風格。

1983年,盧樂群進一步收集整理近現代出土的殷墟甲骨、西域簡牘、河洛墓誌,以及馬王堆帛書殘紙,汲取書法營養。1985年,他在《西泠藝叢》載文,在當代書法理論界較早提出了從民間書法中吸收營養的主張:「民間書法潛在的審美內容,只有在今天才可能全面徹底地被認識和欣賞。」盧樂群在考察了漢、唐、宋到明、清、民國各個時期書法上的歷史特點後提出,當代書法家應該用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去尋求表現感情的新形式,要有瀟洒、無雕琢、不經意、寬廣、包容的審美意識。

十餘年中,朱關田先後多次為盧樂群書法集作序。他評論盧樂群的書法:「其筆墨酣間,或似荒荒油雲,渾淪一氣;或如海山蒼蒼,氣象萬千。不惑之後,思慮時見通審,意氣也趨平和。『退從涅槃得真如』,當其偶然命筆,逸筆草草,雄渾豪放處,亦常見有沖淡清雅之趣。」

無疑,雄渾中蘊含著沖和與清雅,這正是「浙江書派」的精髓之處。

「書法是關於人的事業,盧樂群先生的質樸、謙和、韌性,無疑隱含在他作品深處。」在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邱振中看來,讀取這一切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盧樂群的作品給我們留下了不盡的解讀、引發我們探究的興味。

正如許多來到藝術館的書家所感嘆的:一支筆、一張紙,計黑當白,也計白當黑,用現代人的觀點來說,無非是一種藝術的造型與空間分割。可是,當你站到盧樂群書法作品面前的時候,枯藤老樹的蒼勁,高山飛瀑的奔放,長風捲雲的舒展,還有荷塘月色的清韻,一起撲面而來。將大家的氣度與風骨融入筆端,將不同的風韻與意境寫在筆下,這或許正是盧樂群書法的生命力所在。

文化品牌 人文內涵魅力彰顯

小城大手筆,小城大格局。2015年7月,臨海市委、市政府決定籌建盧樂群藝術館,旨在加強優秀文化藝術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弘揚臨海文化精神,打響臨海文化品牌,增添城市文化內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為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經過兩年多的籌備,新落成的盧樂群藝術館淳樸、清秀、恬靜,與這座小城相得益彰,與周圍的綠意生長在一起。翠竹搖曳,鳥鳴蟬叫,落英繽紛,余香縈繞——其「一葉納乾坤,脈里有阡陌」的設計理念,盡顯無疑。

「盧樂群創作時,喜用加厚生宣,執一管飽滿的羊毫以濃墨寫就。白色宣紙,質樸無華中更顯精神。」設計師們說,盧樂群藝術館的設計主調,秉承了先生的書法風穎:白灰的牆,大塊面的透明玻璃,建築在自然面前呈現出謙虛而低調的性格,目的就是要盡量突出其內部展示的作品。

人文精神是一座城市的根,一座城市的魂,是城市發展的動力,是城市文明的核心。盧樂群書寫的「大哉台州」系列作品,將台州深厚的傳統文化與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相融合,假古詩詞之意,書寫出了「敢冒險、有硬氣、善創造、不張揚」的台州人文精神。

專家學者們由衷地表示,作為一個集展示、收藏、交流為一體的公共文化場所——台州盧樂群藝術館的建設,有利於書法藝術的研習與傳承,同時也豐富和延伸了台州文化的內涵,滿足了公眾的文化需求,真正實現了文化惠民。

盧樂群藝術館,無疑將成為臨海的文化新名片。

【慧眼識珠】

盡精微

致廣大

學藝先做人。如果,一個人能拋棄負擔,不為名利所累,他在創作中才會放開手腳,才能進入一種更高的境界,創作出真正的藝術作品來。

盧樂群說自己的作品有三「不」:不留給子孫後人,不兌為貨幣存摺,不藏至名川大山。

2018年3月,盧樂群與夫人楊文京一起,將其書法力作238件、國畫精品10件和個人珍藏的名家書畫37件,共計285件精品無償捐贈給家鄉臨海,在盧樂群藝術館永久珍藏。

高尚壯舉,傳為佳話。這無疑是臨海文化界的大事、喜事,對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有裨益。盧樂群藝術館必將成為臨海城市新名片和城市文化新地標。

採訪中,我常被感動的,是在漫長而艱辛的藝術道路上,盧樂群始終有自己的信仰——致廣大:致力於達到廣博深厚的境界。盡精微:盡心於達到精細微妙的境界。極高明:致力於達到高大光明的境界。

在盧樂群看來,「致廣大」要有大情懷,要始終保持對國家、對社會、對他人的善意關懷。要想得到愛,必先施於愛。要敞開胸懷,享得了晴空,也受得起風浪。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於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創造;二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於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在盧樂群看來,「盡精微」要有行為上的持續專註。專註一時者眾,數載如一日者寡。精益求精是一日新、日日新的持續發力,匠心的專註應當是為使命、為信念的自我超越,是為大局、為大業的自我提升,是為精緻、為完美的自我苛求。

我深知,在盧樂群心底,「廣大」,就是大格局、大視野、大情懷;「精微」,就是從細節著手,是滴水穿石,是跬步千里。只有兩者兼具,才能登高望遠、知行合一。

就像好友朱關田,用他特有的章草將詩人語錄成行,以賀盧樂群藝術館落成之喜:溫文爾雅、沉默寡言、與世無爭的盧樂群,就像他家後邊的北固山,不爭高低、不計遠近,默默地站立在那塊土地上,站成一種屬於自己的歷史和歷史的自己。

不是嗎?性情率真,敦厚儒雅,德藝雙馨的盧樂群,堅守初心,飽含家國情懷,有擔當,有品格,有遠見,有作為——始終抱有藝術回報桑梓之宏願。

對盧樂群而言,把所有作品全部捐獻美術館,很開心。他說,作為一個有追求有志向的藝術家,應該樹立一個理念:盡量將自己最好的作品留在公共藝術機構,這既是對自己的藝術負責,也是公眾對藝術欣賞的需求。

虛靜恬淡游於藝,澄懷觀道寫人生。盧樂群捐贈藝術精品的行為值得肯定與研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浙江在線 的精彩文章:

被拉黑的浙大理工男,開發了一套系統來分析聊天為什麼會終結
「你養我這麼多年,只是一場空…」15歲男孩寫下遺書,此前曾跳樓自殺未遂…

TAG:浙江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