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東方絲綢之路快車日記五:昔日希瓦汗國最後統治者的夏宮

東方絲綢之路快車日記五:昔日希瓦汗國最後統治者的夏宮

4月15日,細雨到多雲,攝氏15-19度,夜間攝氏6度。 上午布哈拉自由活動,11:20離開酒店發車回到專列,俄羅斯列車員娜達莎一一熱情擁抱後,大家又回到了各自熟悉的包廂。午餐的時候,列車駛向烏茲別克的古城希瓦。晚上特別涼,得關閉車窗上層氣窗。

4月16日,有時有雨到多雲,攝氏10-16度,夜間攝氏10度。專列行駛421英里,於上午7點08分來到了,距離希瓦(Khiva)最近的火車站,一個叫Urgench的車站。由於希瓦沒有好的旅行車,我們將坐上,提前一天從撒馬爾罕開過來的旅行巴士,行駛35分鐘,拜會希瓦古城。

早餐後下車,大家再一次駐足欣賞歡迎表演,二位笑口常開露出金牙的女舞蹈演員,在長號聲中,不斷邀請大家上去,扭動腰部、舉手做蛇狀舞動、頭部左右晃動。與新疆維吾爾民族的舞蹈很相似。

希瓦是一座古絲綢之路上保存最完好的城市,在卡爾塔·米諾爾宣禮塔周圍,熙熙攘攘的日常生活如同千年之前一樣。

在古城中漫步,滿目是宮殿、清真寺、宣禮塔、陵墓和宗教學校,構成了一幅最完整的東方中世紀城市畫卷。

Yulia導遊從布哈拉也隨同上火車,她負責我們15人組,整個烏茲別克境內的行程。她是烏茲別克人,畢業於首都塔什干大學,英文發音標準,大家開始還都誤以為,她在英美留過學的。年輕漂亮的Yulia,知識淵博,風趣幽默,穿著顏色搭配得體,頗得大家喜愛。

她總能把握時機,避開擁擠人群,帶我們到景點,讓大家聽她講述。這對我們組4位巴西、英國、中國的攝影人而言,非常重要,4個人戴著耳機,在100米範圍內,邊聽邊創作。我和巴西攝影師互拍,有好的場景,我們也幫組內其它團員留影,大家開始互相熟悉起來,有6個人展示了自己南極的圖片,我也秀了手機里外孫女小年糕的照片,大家都驚訝我已當外公。

因為出發前對絲綢之路沿線主要城市有了較多了解,又買了烏茲別克畫冊,所以很快找到了通往制高點的路徑,進入Kunya-Ark 城堡北半部,穿過賣紀念品的屋子,付5000當地貨幣一人登樓票,在高遠的幫助下,艱難爬上樓梯,當我站在最高處,望著希瓦古城用粘土堆就的巨大城牆、土磚砌成的城門和堡壘內外的時候,覺得自己來到了另一個世界。

出Kunya-Ark 城堡,有一個很大廣場,左手望去,有一顯眼建築,是一家餐廳,坐在二樓陽台上喝杯咖啡,讀一章節斯文·赫定的《亞洲腹地旅行記》,將這幾天的自己所見,與赫定128年前的烏茲別克,來個對比,會產生一種,很美好的、略戴甜味的旅行感受。

此刻,我特別要分享,原國家地理雜誌總編助理黃菊做的「行李」微信公眾號,一次關於「以閱讀指導行走」內容,嘉賓虞敏華說,出發前讀一些作品,然後再去這個地方,就會對這個地方的感觸更深刻,更容易從某些細節進入,從而增加旅行感受。

半年前,也就是離今年8月底,火車絲綢之路專列大部隊團出發前一年,經「路上讀書」微信公眾號的推薦,綜合專家和自己閱讀比較,火車絲綢之路主辦單位上海中旅和奇蹟旅行,給每個團員家庭送上了一本,英國作家彼得·弗蘭科潘 《絲綢之路 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讓大家在出發前讀完。考慮到這部書太厚重,就建議大家事先下載「路上讀書」微信公眾號上這本書的講解音頻 ,邊聽邊旅行,對絲綢之路感受會更加深刻。

我們在昔日希瓦汗國最後統治者的夏宮內,享用充滿情調的午餐。夏宮建築分左右二宮,左宮外牆白色為女士用,右宮外牆淺綠色給男士用。我們與地接提議,等8月底中國團來此,也分男右女左在二宮用膳。德國負責人開玩笑表示,是否需要全程分開,大家哈哈大笑。

下午自由活動,繼續在古城閑逛。我們遇見了一個掛有中文的施工牌,那是中國政府對希瓦古城修復的援建項目。我們與來自蘭州的工人聊了會兒,這裡冬天太冷,一年也就工作7個月,工資214元人民幣一天,他遇見我們特別特別激動,那種眼神,就是在機場國際到達區親人相見的眼神,我們握手道別的時候,悄悄把一張50歐元通過手心傳遞給了這位遠在海外的中國打工兄弟。

晚上18:30,專列將繼續前行,駛向撒馬爾罕(Samarkand)。

晚上19:00,伏特加品嘗會在餐車舉行,就著大馬哈魚魚子醬、酸黃瓜,聽著Yulia講解,大家不知不覺喝完了5小杯,不同味道的伏特加。

深夜車廂里,到處靜悄悄,只有車輪在轟隆隆響,夜色多麼好,令人心神往,烏茲別克的晚上…...

(文、攝影/高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路客海外深度游 的精彩文章:

寫滿故事的修道院酒店:索里塔葡萄莊園溫泉酒店
摩洛哥札記:阿拉伯式的印象派花園

TAG:路客海外深度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