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一次寫論文的一些總結

第一次寫論文的一些總結

開頭先祝福最愛的波波維奇和他的家人,為你天堂的妻子哀悼

-----------------------------------------------------------------------------

迷迷糊糊渾渾噩噩恍恍惚惚,研究生生活過去了七個月了,昨天經歷了魔鬼的兩周之後終於投出了人生第一篇論文,從去年12月開始接手這個項目,到昨晚完成了論文的收尾,前前後後四個多月的時間,還是留下了一些經驗和教訓,今天趁著窗外的小雨,寫一次小小的總結,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說說。

項目動手前的思考

論文書寫與模擬的順序

論文書寫中的注意事項

----------------------------------------------------------------------------

項目動手前的思考

拿我自身這次的論文來舉例,在接手這個項目時,由於不良的習慣給後期論文書寫造成了不少麻煩。我和很多人一樣,當一個項目交到我頭上時,第一個想法就是我要儘快把它完成,需要什麼成果我就儘快把它弄出來。這個想法本身沒有錯,也會催促我的進度,不過急功近利的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會缺乏了對過程或者說項目本身的思考,這個弊端在研究生期間影響尤為劇烈。研究生不同於工作,接手的項目會更偏創新一些,需要在目前已有的基礎上去做新的拓展,而不像工作時大多數項目都是去實現一個現有的功能。所以在動手前充分的思考不管對於項目的實施以及後期論文的書寫都有很大的幫助。

思考分三個方面,一是對於要做的事情的意義的思考;二是對於關於這個方面別人已有的研究和工作的思考;三是對於自身創新點的思考。三個方面循序漸進,相輔相成。首先說意義,很多人會說,我要做一個項目,這個意義顯而易見啊,項目要求做什麼我把它做出來了,這就是意義唄。誠然完成這個項目是必須要做的事情,但是不能只追求結果而忽略了對過程的思考。還是拿我自己這次來舉例吧,項目的要求是提出一種適合於礦山物聯網的調度演算法,關鍵詞調度和礦山,去年12月份我接到這個項目,一看,嗯,調度演算法,好的,開始谷歌調度演算法相關的論文資料... 。 忙活了大半個月,的確是形成了一些思路,當時也沒有多考慮就動手開始去模擬,一直到最後模擬出了結果都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的地方,直到開始寫論文才發現自己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偏題了。調度演算法有很多,我要做的不是去研究出一種新的演算法,而是設計或者說找到一種適用於礦山的調度演算法。這就是我沒有想清楚我這演算法的意義的後果,導致了我在後期寫論文時對之前的模擬又進行了大量的修改,耗費了很多的精力和時間。說了這麼多,想表達的意思就是在動手做東西之前,一定要想好我做這個東西它目的是為了什麼,這個目的具有什麼樣的特別的要求,這些要求對我要做的東西提出了怎樣的需要,想清楚了這些問題,再根據需要去動手,會高效地多。

再說別人已有的研究和工作,這個步驟大多數人都不會錯過,因為很少有人能夠憑空去創造一些東西,看看別人都是怎麼做的,然後換點東西試試,這是很正常的研究思路。不過這裡我想說的就是,比起別人有的東西,別人沒有的更需要去關注,同時也更難被關注到。在別人已有東西的基礎上進行修改然後改進了性能,我認為這隻能談得上是一種提高而不是創新。創新是需要去發現和彌補別人忽略的地方,所以這需要在形成思路之前對這個領域的已有研究內容進行大量的攝取,才可以凝結出屬於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已獨有的思路的過程很複雜也很痛苦,但一旦思想的高台築好了,離成功要比其他人近很多。

最後是對自身創新點的思考。經歷了第一步和第二步,對於項目的認知和實施的思路都有了很深刻的理解,不過距離開始動手去做還差最後一步,也可以說是自我審查的一步。這一步里,可能會經歷對自身的修改以至於否定,所以很多人包括我在內不願意去多走這一個過程。一篇高質量的論文,思路一定是無懈可擊的,所以創新點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必須經過仔細推敲。找到一個新的角度也許並不是很難,但這個角度對於我的研究背景是否有意義也是一個不能忽略的問題。比如我這次的調度演算法,我只花了一周的時間就形成了數個可以動手做的創新點,但是實現了這些點之後得到的到底是不是一個相比於其他演算法更適用於礦山的調度演算法,還是說單單僅是一個新的調度演算法,是我這次缺乏思考的部分。

論文書寫與模擬

這部分要說的是模擬與寫論文的順序問題。我一直認為論文一定得是模擬出了結果證明了我的思路是有效的之後才應該動手寫的,這次的經歷給了我深刻的教訓。這裡要提到王程老師,老師不止一次的提醒我先開始寫論文,最早是在項目初期我形成了大致的思路的時候,當時我是懵逼的,我以為老師在開玩笑,這才哪跟哪八字沒一撇呢就要開始做最後的工作?所以那挺長的一段時間我都在悶頭敲代碼寫模擬,後來事實證明不聽老師言,吃虧在眼前。

寫論文不僅僅你成果的展現形式,它更是一個對你研究的整體流程的總結。無論是研究意義還是創新點,這些都是存在於腦子裡抽象的東西,不去具體化它們,很難找到其中的缺陷。寫論文就是具體化腦子裡東西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過論文的書寫,你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你的研究背景和意義,可以更全面地補充你對創新點的思考,可以更合理地完善你的邏輯和流程。

寫論文對模擬的幫助,我這次主要獲益在演算法邏輯和模擬結果兩個方面。當演算法邏輯存在於大腦中時,很難去發現哪個細節上存在問題,但是用語言寫出來時可以清晰地把問題放大並展示出來,一步一步寫出來,哪些地方不通順,哪些地方不連貫,就都是邏輯上存在的瑕疵。從邏輯上找問題要比形成代碼後找Bug輕鬆得多,同時也不怎麼費眼睛。而在模擬結果方面,先從客觀的角度寫出驗證演算法有效性的途徑要比代碼出了結果後去主動地往意義上靠更能填充你邏輯的嚴謹性和文章的合理性。先換作別人看文章的角度去思考看到什麼樣的結果會認為這篇文章講的很有道理,再去努力實現這種結果,會大幅度提高文章的質量。

論文書寫中的注意事項

最後是在這次論文書寫中總結的一些小經驗。簡單的拼寫問題、格式問題等不再啰嗦。這裡主要說如何能讓文章看上去更加高大上一點,可能我現在來說這個問題還不夠資格,那就姑且當做是我自己的教訓的一個總結吧。首先是中式英語的問題,因為我這個層次寫文章,無外乎是先在腦子裡形成中文,再翻譯出來,所以難免會出現文章能看懂,但就是讀起來很奇怪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多讀多寫,能夠形成西方人的思維,不過對於目前形成西方思維能力不夠的情況,我的建議就是把翻譯出來的文字統統倒著寫,主動換被動,定語、狀語能後置就不要放到前面,少些逗號,多合併短句子。雖然這些方法有點low,不過的確可以能讓文章讀起來至少不那麼「奇怪」一點。

還有一個就是關於名詞短語的問題,這個很容易被忽略,因為會覺得理所當然。舉個例子,數據到達速率,我當時很理所當然地翻譯成了data arrival rate,也沒有覺得有什麼問題,但是更正確的用法是arrival rate of data,說更正確是因為第一種說法也算不上錯,只不過這種短語過多了也會造成文章讀起來不順口。解決這種問題的一個好辦法就是谷歌學術,把你不確定的短語複製粘貼去谷歌學術里搜索,看看別人文章里大多是怎麼用的,這樣可以提高文章的學術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當高冷小弟愛上了黑道大哥
對親近的人,別再傻傻地用憤怒表達悲傷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