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雍正忽然駕崩,一老臣靠記憶找到遺旨助乾隆登基,但卻沒有好下場

雍正忽然駕崩,一老臣靠記憶找到遺旨助乾隆登基,但卻沒有好下場

據歷史記載,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公元1735年),雍正在圓明園病倒,隨後不到三天就早早離世,享年五十八歲,這位清朝最勤政的皇帝,就在前幾天還能接見大臣,沒想到這麼快就倉促而亡。所以後世對他的死也是議論紛紛,有人說他是中風驟然而死,有人說他這是丹毒發作,不治而亡,其中最荒誕不經的說法是呂四娘飛劍取首級。雍正的突然離世,以至於沒來得及留下任何遺詔。誰都知道在此情況下,最重要的事當然是確定新君。雍正不好女一生只有十個兒子,七個先後夭折,只留下弘時,弘曆和弘晝,而弘時又因為篡位被逼自盡。弘曆和弘晝此時在忙於大聲哭號,宣布誰是新君這件事必須由大臣們來完成。

雍正

為了避免康熙晚年的悲劇,雍正發明了「秘密立儲」之制。早在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十七日,他就親書密旨,藏於「正大光明」匾之後。正當群龍無首之際,一大臣站了出來,指出了密詔的所在,他就是漢臣張廷玉。作為雍正帝的親信,他知道雍正秘密立儲的全過程。《張廷玉年譜》中就記錄了此事的過程,「我和鄂爾泰對聚集在寢宮的王公大臣們說:『大行皇帝生前寫有傳位密詔,曾讓我們二人看過。現在最緊要的事就是要找到密詔。』大家說是。於是命令總管太監去找。總管太監說:『這件事皇上沒有和我們說過,不知道密詔藏在哪兒。』我說:『大行皇帝當日密封的文件,應該也不會多。你就找外面用黃紙封著,背後寫一個『封』字的小盒,應該就是。』一小會兒,太監把密詔找到了。王公大臣們共同捧到燈下宣讀,看到了裡面「命弘曆繼承皇位」的字樣。「新皇帝乾隆聽到是自己繼承大位後,立刻伏地大哭良久,王公大臣再三勸解,新皇帝仍不起來。」《張廷玉年譜》為張廷玉私人日記,不易受到干預,且張廷玉其人小心謹慎,不太可能胡亂編造,所以相比實錄等更接近歷史真相。這裡如果張廷玉藏有私心,大可把愚鈍的弘晝推上帝位,他可以一人把持朝政,可他依然堅持說出了雍正遺旨的所在,讓聰明的乾隆登基稱帝。弘曆不能不為自己的幸運慶幸,整個中國歷史,在帝位交接那一刻,曾經出現過多少雲譎波詭,腥風血雨,只有自己的繼位過程,光明正大,水到渠成,這都是因為有了張廷玉。但是張廷玉卻沒想到自己卻沒有得到好的下場。

張廷玉雖為漢人,但是卻是三朝元老,是康、雍、乾三朝的重臣,尤其是雍正更是引為左膀右臂,欣賞至極,不論大事小情都要和他商量,凡有諭旨均由他繕寫。雍正五年五月,張廷玉生了一段時間病,雍正說:我連日臂痛,大學士張廷玉患病,此人如朕手臂。」此事傳開為一時佳話。甚至雍正為表達對張廷玉的欣賞還特別立下遺囑,張廷玉在身後配享太廟。這是一項極高的政治榮譽,整個清朝二百餘年,他是唯一享受到這個待遇的漢人。

乾隆繼位後,起初對張廷玉還十分尊敬,但俗話說的好「伴君如伴虎」。孝庄皇后去世,乾隆整個人都變了,一改以往執政風格。乾隆因為孝賢去世,處理了許多大臣,其中就有張廷玉,因為小事被罰俸祿一年,也是他為官四十七年來第一次處罰。乾隆十一年又發布諭旨,張廷玉「嗣後不必向早入朝」,表面是優待,實則是排除出了核心決策層。張廷玉見狀便主動提出辭職歸鄉,但沒想到乾隆就是不同意,在他一再乞休後說「卿受兩朝厚恩,且奉皇考遺命,將來配享太廟,豈有從祀元臣歸田終老之理?」張廷玉聽後爭辯說,宋、明兩朝也有配享大臣乞休回家的,如明太祖時期的劉基等。這話立馬觸動了乾隆的敏感神經。劉基是開國功臣,朱元璋過河拆橋,後來毒死了他,乾隆認為這是對自己不滿,就回答說:「人臣不可存圖逸之心。要學諸葛亮怎麼能尋求安逸呢?這說明你不夠忠誠。」這下子張廷玉也不敢再辯了。一向爭強好勝的乾隆還在次日發布長篇諭旨,將這番爭論公佈於天下。

後來張廷玉蒼老的更厲害,路都走不穩了,於是乾隆只好允許他退休。按說,張廷玉的一生仕業到此算是划上圓滿的句號了。但鬼使神差的是,張廷玉這時又想起了「配享」問題,萬一有人在乾隆面前進讒言,乾隆耳根子一軟取消了配享太廟資格怎麼辦呢?輾轉數日後,要求皇帝對關於自己配享這事,請一言為券,這是要皇帝給寫個保證書。張廷玉當時年近八十了確實有點糊塗了,如此驚人之舉也能幹得出來。乾隆十分不滿,但最終還是同意了。沒想到,張廷玉又犯糊塗了,按理說乾隆寫了是破格的恩典,慣例他應該進宮謝恩,但或許是因為身體不舒服,加上天氣嚴寒,第二天他竟未能親自赴宮而只是命其子張若澄代其前往到宮門謝恩。這下子乾隆的不滿一下子爆發了,當即命軍機大臣擬旨,令張廷玉「明白回奏!」張廷玉學生汪由敦一看這非同小可,趕快派人去老師家,張廷玉知道後,趕緊進宮中向乾隆請安謝罪。這是多麼愚蠢,因為聖旨要等第二天上午才能到他家,他一大早就進了宮了,這說明軍機處有人泄露了秘密。這還得了,這不是在皇帝身邊安插了一個探子嗎?於是罷了張廷玉的伯爵爵位,免了汪由敦的職務。乾隆還命人把歷來配享之人列出名單,讓他回答你該不該配享太廟。張廷玉只好說「罷臣配享,並治臣罪」,於是乾隆順手推舟取消了其配享資格。張廷玉待在家中一個月,噩運又來了。因為親家之事,乾隆下令收繳當初賞賜的東西,德保帶二百名士兵衝進家裡,把家抄了。好在張廷玉清廉,沒抄出多少銀子。德保還把家中所有帶字的書籍信件乃至字條都帶回了北京。乾隆這是想借這個搜查,檢查他的文字,看他有沒有怨恨之詞,德保帶回北京審查了半個月什麼也沒有,德保佩服張廷玉。張廷玉寫過年譜,這個年譜中把歷代皇帝的賞賜記得非常清楚,但是沒有一條涉及到對朝政的評價。這事救了他,滿朝議論紛紛,後來乾隆也感覺自己辦得沒意思,不得不下文解釋。

張廷玉徹底灰心喪氣了,人就像傻了整天枯坐著不說話,五年後在鬱悶中去世了。這時候乾隆卻又一改常態,認為他一代老臣,使其進入了太廟,還寫文章註明,「張廷玉雖有過,余仍不加重譴,仍准以大學士銜休致,及其既卒,仍令配享太廟。余於廷玉曲示保全,使彼泉下有知,當如何銜感乎?」翻譯一下就是,張廷玉雖然犯錯,但朕並未嚴懲,仍准許其以大學士銜退休。及至去世,朕仍令其配享太廟。如此優容保全,如張廷玉地下有知,又該當如何感激涕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天不笑瘋 的精彩文章:

近代史上的三姓家奴,「倒戈將軍」,最終慘遭活埋,國人拍手稱快

TAG:春天不笑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