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開國後劉邦盡殺功臣,為何沒有殺掉張良以絕後患?說出來你別不信

開國後劉邦盡殺功臣,為何沒有殺掉張良以絕後患?說出來你別不信

當時劉邦兵力不到十萬,項羽所率諸侯軍近四十萬,項羽只要長戟一舉,劉邦即刻就會死翹翹。這時卻橫里殺出個項伯,張良對項伯有救命之恩,為了報恩,項伯連夜給張良送信,讓他趕快逃跑,以免連累被殺。而張良絲毫也沒有考慮自己的安危,而是拉著項伯為劉邦出主意、想辦法,最後使劉邦轉危為安,平安度過難關。可見張良對劉邦的忠心。

有一次他去樊噲家吃飯,樊噲對韓信依然很尊敬,還稱呼他為王,迎接時還主動說「大王乃肯臨臣」(注意,樊噲認為自己在韓信面前也是臣),而韓信回答的更有內涵「生乃與噲等為伍!」

這並不是韓信看不起樊噲,而是感慨自己地位如今已經和樊噲一樣了,其實這種感慨在今天職場上也經常出現,比如某公司上下級在另一家公司竟然成了平級的同事時,曾經的上級往往都會發出類似韓信的感嘆。

由此就可以知道劉邦殺諸侯王實際並不是誅殺功臣,而是真正的誅殺同僚/異己,張良是明確的劉邦的部下,劉邦又怎麼可能殺他呢?

張良最聰明的是,他很清楚身在權力中心就絕沒有獨善其身的可能。譬如說官拜宰相的蕭何,為了穩固地位,就必須構建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政治堡壘。成為了一個利益共同體,即使哪天你想明白了要後退,別人也會合力去推著你走,每一步都是萬丈深淵。所以張良一開始就自請告退,表示自己只想靜靜地修道成仙。

功高如殺神白起,最後還不是被昭襄王賜死,遺憾天下。而戰神王翦,知進退,善知心,所以得善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狂風歷史 的精彩文章:

張作霖不出事,東北是否會淪落?

TAG:狂風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