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以前,我國婦女的社會地位並不低

宋朝以前,我國婦女的社會地位並不低

現代人一提起中國古代,說到婦女的社會地位,總是口誅筆伐,說傳統的禮教殘害婦女,給她們規定了「三從四德」,從此就暗無天日,永難翻身。其實,婦女地位的下降,是宋明理學盛行的宋朝以後,在漢朝、唐朝,社會比較開放,婦女地位並不低,在漢初以前,在某些表現上來看,婦女的社會地位甚至要高過男子,你信嗎?

今天我們就從漢朝開始,扒一扒這個歷史史實。漢高祖劉邦稱帝以後,先封呂雉為皇后、封兒子劉盈為皇太子,後來又追封母親為昭靈夫人,但是獨獨沒有父親劉太公的什麼事。又過了兩年左右,劉邦相繼封劉賈、劉喜、劉交、劉肥為王,丞相蕭何以下的大小功臣也分別受封,而自己父親劉太公的封號依然未予討論,這種情況下,大臣們也都沒有任何提議,讓人覺得蹊蹺。

《史記》記載得很清楚,「高祖六年」,才封了劉太公一個「太上皇」的頭簽。據說這裡面還有一段故事。漢高祖劉邦當上皇帝後,礙於封建的孝道,每隔五天就去問候一次他的父親。一天劉邦來看望時,劉太公便拿著掃把像個打雜的一樣,望著兒子向後退,好像奴僕一樣的迎接主人。劉邦很奇怪,問是怎麼回事。後來聽說是管家出的主意,要劉太公以臣子之禮迎接皇帝。劉邦是既高興又尷尬。這才重視起自己的親爹,終於聽了謀臣的建議,將劉太公扶上了「太上皇」的大位。

劉邦先封其母卻遺忘其父,其實說明當時確實存在著「尊母不尊父」這一重要的歷史文化現象。也就是說,在漢代,婦女有較高的社會地位,能夠發揮較大的社會影響。因為自遠古以來,後人的族系是從母系方面來確定的,這是由遠古時代的婚姻關係所決定的。過去我們的姓氏多從「女」旁,比如姬、姜、嬴、姒、媯、姞、妘、蜩、始、嫪,等等,都是如此,這種習俗就一直流傳了下來。

在漢代,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這一古老文化現象的遺存。漢景帝長子劉榮因母為栗姬,於是被稱為「栗太子」。漢武帝兒子劉據立為太子,因其生母為衛皇后衛子夫,所以又被稱為「衛太子」。劉據的兒子劉進,因生母為史良娣,所以又稱作「史皇孫」。平陽公主也隨母姓,號「孫公主」。漢獻帝劉協,因為由董太后親自撫養,所以被稱為「董侯」。

這一現象不僅在皇族表現得很突出,就是在望族之中也不鮮見。高祖時期的夏侯嬰,他的曾孫夏侯頗娶了平陽公主,因為平陽公主也被稱為「孫公主」,所以他的後世子孫也就遵從古代習俗,改姓為孫。這一現象,在文明程度較為落後的民族習俗中有所保留,匈奴人風俗,貴族的後裔都從母姓。

漢代不光是許多子孫繼承了母姓,還頻頻出現婦女封侯的情況。例如,漢高祖劉邦封他的大嫂為陰安侯。呂后專權時期,為了報答蕭何對呂氏政權的特殊貢獻,呂后封蕭何夫人為酆侯,封樊噲的妻子、也就是自己的妹妹呂鏨為臨光侯。漢武帝也曾經尊王皇后母臧兒為平原君。兩漢史籍中記載了女子封侯封君的事例,多達三十餘起。

中國古代的著名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就是敘述的東漢建安年間的故事。劉蘭芝不受婆婆待見,丈夫忍痛割愛,被迫休了她。待劉蘭芝回到娘家以後,馬上就有許多的提親者找上門來談婚論嫁,可見當時的婦女再嫁,並不是什麼羞恥之事。所以說,漢代以前,婦女的社會地位很高,是顯而易見的。

婦女社會地位徹底的來了一個大翻轉,應該是宋朝以後的事情了。宋朝,由於程朱理學極力主張「存天理、滅人慾」,對女子進行「三從四德」、「三綱五常」這些倫理道德的約束,後來甚至對婦女提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認為女性守節才是最大的事情。這麼一來,婦女的社會地位才江河日下,直到解放以前,再也沒有翻得了身。

參考資料:《通志·氏族略》宋·鄭樵

《千百年眼》明·張燧

老衲侃春秋嚴正聲明:原創作品,禁止非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盜墓賊喜歡盜掘漢代墓葬居然與當時的選官制度有關!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家喻戶曉,前一句更是霸氣側漏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