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冷兵器時代的霸王:古今中外的弩

冷兵器時代的霸王:古今中外的弩

在歐洲中世紀,一個剛從田地里抓來的壯丁,僅僅需要幾個月的訓練便能熟練地用弩殺死花一輩子時間進行格鬥訓練並且全副武裝的騎士。

弩作為一種冷兵器時代的產物在兩千年左右的人類戰爭史上一直扮演著一個冷酷的角色。因為弩的存在,古代的士兵遠在火槍之類的熱兵器出現之前就能以現在人端步槍的姿勢進行射擊了。在歐洲中世紀,一個剛從田地里抓來的壯丁,僅僅需要幾個月的訓練便能熟練地用弩殺死花一輩子時間進行格鬥訓練並且全副武裝的騎士。弩是如此的易於使用並且含有巨大殺傷力,因而在古代比其他任何遠程作戰武器更為普及,甚至引起了極力維護封建莊園及神學統治的歐洲基督教會,羅馬教皇英諾森三世於1139年發布赦令禁止使用弩。

弩最早出現在兩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國戰國時期,有說法甚至追溯到春秋之前。但到戰國便有了關於弩的史料記載,從《孫臏兵法》和《戰國策》中能得知弩在楚、韓、齊、魏等國被使用。最有名的就是秦軍,弩是其主要遠戰武器,甚至首開先河將弩作為騎兵的主要作戰兵器。前260年的長平戰役中趙國將領趙括便是死在秦軍的弩箭之下。戰國的弩構造簡單,弩弓多由富有韌性的松木削磨而成,弩臂大多是木製,但考古發掘中也有青銅弩出土,普通士兵一般使用木質弩以保證機動性。

弩的一個關鍵部位是弩機,這是決定這隻弩僅僅是模型還是具有令人恐懼的殺傷力的武器的構件。弩機由三個做工精巧的青銅零件拼裝而成,如下圖所示。持弩者用手指向後勾懸刀,穩定懸刀的鉤心下推,弩弦脫牙後回彈將箭矢推出。望山則使弩更有資格被稱作殺人機器,弩手的目光、望山的頂端和目標成同一水平線時,符合了彈道曲線的箭矢的精準度幾乎達到完美。現代槍支的扳機和準星的原始形態便是如此。秦漢時期由於長期和游牧名族作戰,弩的威力被發揮的淋漓盡致,弩機也有所發展,漢代出現了帶有刻度的望山。匈奴人偶然繳獲了一把弩後,弩弓和弩臂都能輕易仿製,唯獨弩機因其工藝極為精細而無法用原始冶煉技術製造出來,因而無法普及(當然游牧民族對他們配備的複合內彎弓的威力還是比較自信的,否則他們無論如何也要造出一把弩來)。

漢代後由於政局穩定,國力提高,又長期與匈奴作戰及領土擴張,弩有了很大的發展,種類增多,出現了如擎張弩(輕弩)、蹶張弩(中弩)和大黃弩(重弩)等。但真正令後人瞠目結舌,堪稱當時最頂尖科技的莫過於連弩。連弩在西漢就已出現,可連射二、三矢,三國時期出現了可連射十矢的連弩,一般認為是蜀國丞相諸葛孔明所發明。諸葛連弩的名氣之大以至於能享譽海內外:不少國內外兵器愛好者都有收藏或希望收藏諸葛弩;一些即時策略遊戲如《帝國2》、《帝國3》中都有諸葛弩手這一兵種;諸葛弩還出現在了《暗黑2》的裝備譜中……

諸葛弩如下圖所示,捨棄了弩機,在弩臂上加裝了一個箭匣和推拉杆。通過槓桿原理,連弩在無需重新裝箭的情況下將十支箭矢全部點射射出。如此高效戰鬥力使連弩的製造工藝要求極其嚴格,部件只有在尺寸誤差極小的情況下才能順利組裝並發揮作用。因此在生產力有限的封建時代連弩並沒能大量普及。不過其在破壞步兵陣式及防守要塞時表現出來的獨特優勢使其在鴉片戰爭以後仍裝備於一些清朝部隊中。

宋朝時的經濟繁榮也促進了科技的發展,弩在此時也有了更多改進。床弩是在對以前的大型弩炮改進後的產物,因其體型笨重而固定在木架上,多用於攻守城戰。比較著名的一種如下圖所示,弩弓分主、前、後弓,其中後弓反向而置。滑輪的應用是這一器械的一大突破,使床弩的三條弩弓能同時發力從而增大射程。一座床弩需要數人進行操作,發射大型弩箭,效率較低,看似實戰價值不高,但在火器發展的宋代,若將炸彈綁在弩箭上再發射出去,其作用就近似於一顆火箭彈了。

歐洲的弩起步較晚,早期的弩是裝備在古希臘、羅馬軍隊中的弩炮,可發射弩箭和石彈,多用於攻堅守城的戰鬥中,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在東征過程中曾使用弩炮轟擊推羅港的城牆。但弩炮在攻城中僅起到輔助的作用,原因是其體型的笨重和發射效率的低下。

古羅馬的弩炮(下圖)較為著名,不過我覺得僅僅因為外形好看,其笨重體型和低效率仍未被克服。但其結構體現了一些新技術的應用,如安裝在弩炮前部的兩個金華火腿一樣的長筒中的扭力彈簧為石彈提供推力。

真正適合單兵使用的弩在九、十世紀才出現,不過歐洲弩的產生源於中國弩的西傳的說法並不十分可靠,或者說中國弩只起到間接的影響。也許是和阿拉伯人或羅馬人有直接關係,也有可能是歐洲人自身在軍事實踐中的產物。歐洲的弩在構造上與中國弩的最大不同就是扳機結構,歐洲的弩機和中國的銅弩機相比顯然不能算是進步的,一條彎曲的金屬託柄沿著弩臂後部伸展,弩手用力握住弩臂和托柄使弦牙前傾,弦脫離弦牙並將箭矢推出。這一裝置的最大缺陷就是靈敏度低,弩手需用較大臂力,因而易造成弩臂晃動影響準確性,而且瞄準時持弩托的肩膀需抬得很高,姿勢上的不適也會降低命中率。同時弩托的長度佔了幾乎半個弩臂,在弩臂的長度有限的情況下,箭槽不可避免的縮短,弩弓便只得用強韌性的材質製作以彌補箭槽的縮短導致的殺傷力降低,因而張弦的難度加大。一個普通的士兵無法單靠雙手張弦,只得利用各種裝置。早期的歐弩依靠一種羊角形拉杆張弦,但這隻適用於輕弩,重弩發展後出現了曲柄卷繞器和滑輪組,15世紀後重型鋼製弩發展起來之後,又出現了齒軌,甚至還出現了運用一套複雜系統的連弩。這些裝置雖然解決了張弦的問題,保證了弩的強勁威力,但增加了弩的發射周期,一個技術熟練的弩兵一分鐘也只能發射兩支箭左右,歐洲弩的這一缺陷在英法百年戰爭中充分暴露,在諸如克雷西戰役、阿金庫爾戰役中,英國長弓兵在對抗法國弩手時取得了一次次經典的勝利。儘管這一系列機械張弦器給歐洲弩帶來了這樣的恥辱,但卻顯示了當時歐洲機械工藝的發展印記,也影射了其機械行業的發達。

歐洲人在製作弩方面的最大貢獻是製造金屬制弩,15世紀出現的重型鋼製弩有效地增強了弩的戰鬥力並延長了壽命。步入近代後,受益於火槍的結構的發展,類似槍械扳機的弩機得到了應用,弩的發展到此時達到了極致。但其戰爭潛力已經遠不足以和火槍相比,隨著實彈槍械結構的不斷完善所帶來的戰爭革命,弩逐漸不適應戰爭的需要,最終與弓箭、石砌要塞、拋石機等一起退出了戰爭史的舞台。

在兩千多年裡被人類士兵奉為至寶的弩如今已不再是戰場寵兒。但它仍有一些新的實戰價值被發掘出來,比如其在叢林和沼澤作戰時所具有的隱蔽性(弩是優良的消音兵器)和安全性(普通槍械在沼澤附近開火時易造成沼氣爆炸)而為一些特種部隊所青睞。現代槍械上的許多部件都曾經體現在弩上,準確來講,槍支是弩的升華形態,如同鳥類是恐龍的升華形態一樣。而弩,這種射殺了趙將趙括、獅心王理查;幫助秦國統一天下,漢武帝擊敗匈奴以及唐朝軍隊將突厥人趕至西亞;和火槍火炮一起征服了阿茲特克帝國和印加帝國的兵器,謂之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武器之一是有道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鯤鵬講武堂 的精彩文章:

二戰蘇聯主要戰役的得與失

TAG:鯤鵬講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