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用命令的口吻跟孩子說話,和孩子溝通是一門藝術

不用命令的口吻跟孩子說話,和孩子溝通是一門藝術

「從幼兒園到小學,孩子都很聽父母的話,為何進了初中就不聽話了?」進入初中的孩子都會有一種已經長大了的感覺,父母應掌握這種心理,改變「居高臨下」的教育方式,用一種平等、友善的態度與孩子交流思想,在語言上要變「命令式」口吻為「商量式」。父母在給孩子訓話時總喜歡問「你聽明白了沒有?」其實父母

可以換一種口氣問孩子「我說明白了沒有?」這樣孩子聽起來就很順耳,覺得父母很尊重自己,就樂於和父母一起探討問題,同時這樣也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有利於親子之間的溝通

比如孩子回家不做作業,有的父母會說:「別看電視,快去做作業。」累了一天的孩子,回到家,最希望休息休息、放鬆放鬆,聽到這句話可能會心煩,不聽父母的話。如果父母能換種方式說「在學校里累了一天,回家還要寫作業,真是可憐。其實媽媽也很累,上了一天班,回家還要做飯,洗衣服」,這樣的話,首先接納了孩子的情緒,其次傳遞給孩子一個信息,不光是他很辛苦,其實父母也樣,需要靠意志去堅持做事情。以這種商量的語氣和孩子對話的話孩子就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

另外,和孩子溝通是一門藝術,不是主觀願望想把孩子培養好就能實現的。父母不要自認為比孩子高明多少,隨著孩子的成長,很多新知識父母是不了解的,還需要虛心向孩子請教。在今天這樣個時代,社會的進步主要靠知識與信息傳遞,而不是靠經驗傳遞,成年人的優勢遠不及孩子。試想,當孩子在某些方面比大人知道得多,並形成了許多成年人不具備的觀念時,如果父母不懂得平等和尊重,而只是一味的強制,兩代人就不可能有效地溝通。父母在和孩子對話時,自始至終都要帶著商量的口吻,不能總是質問孩子,要平等地和孩子進行交流,這樣才能形成健康的親子關係

有一種方法,就是讓孩子在有限的範圍內進行選擇,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能說:「你現在去某某地方,你必須去某某地方,你現在要

」而是給他一定的範圍內的選擇,讓他有選擇權利,但是都是在合理可行的範圍內。

比如,孩子說:「媽媽,我要出去玩。」但是已經晚上8點鐘了,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媽媽可以先說一些肯定句:「哦,你想要出去玩,媽媽知道了。」然後孩子說:「媽媽,我現在就去玩。」媽媽說「你明天下午可以去玩。」如果孩子說:「不行,就要現在出去。」媽媽應該回答:「媽媽知道你想要出去玩,但現在太晚了,你可以選擇明天上午或者下午出去玩..........

父母要讓孩子做一件事情或者阻止孩子做一件事情時,都可以把否定句放後面,先說幾句肯定話,這樣孩子在情感上更容易接受建議

孩子不喜歡父母用命令、催促的口吻與自己講話,更不喜歡父母用「笨蛋」「廢物」之類的否定、貶低、侮辱自己的語言來跟自己說話。父母有很多話可能只是隨口說說,但這些貶損性的詞語,對孩子的心靈傷害卻很大。在侮辱性的語言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可能對他人、對社會產生終生難以改變的畸形心理,小到自暴自棄,大到危害社會。

因此,父母在跟孩子交流時,首先要嘗試去接納孩子,特別是要接納孩子的情緒,注意對孩子說話的口氣和方式,要認真聽孩子講話,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然後再想辦法引導,而不是一開始就否定孩子的情緒,用命令的口吻要求孩子幹什麼。父母常常會以命令的口吻去跟孩子說話:「你應該怎麼樣!你不應該怎麼樣!」這讓很多孩子接受不了。因為從人的本性來說,最喜歡的是自己,第 二喜歡的,就是喜歡自己的人。如如果父母首先能接納孩子、器么、 孩子才能喜歡父母,才會聽父母的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獨自乘風破浪四十四 的精彩文章:

教育孩子需要智慧,父母要學會自我情緒管理,這6條一定要做到

TAG:獨自乘風破浪四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