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梅花靠顏值更是靠風骨贏得畫家的喜愛

梅花靠顏值更是靠風骨贏得畫家的喜愛

梅花又名「五福花」,征著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平。梅花的不畏嚴寒、不怕寂寞的精神符合儒家對人格的要求,與蘭、竹、菊並稱為四君子,成為文人士大夫精神的寄託,深得中國人的喜愛,也是中國畫的重要體裁,愛梅畫梅的傳統延續了近千年。

元代畫家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是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與黃公望、倪瓚、吳鎮並稱為元四家。王冕以畫梅著稱,尤工墨梅,這個距離我們近千年的大畫家最近卻因為他的兩句題墨梅的詩而火了,詩的全文是:「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被引用的是: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用來說明來表明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詞,一貫歡迎客觀的介紹和有益的建議。可見梅花所蘊含的精神和風骨直到今天仍然能給我們啟示。

王冕 墨梅圖

王冕的梅花有名,同時代的另一位大畫家吳鎮也是一位愛梅、畫梅的高手。吳鎮(1280-1354),元代畫家。字仲圭,號梅花道人,嘗署梅道人,從他的名號上就能看出其對梅花的喜愛。他的梅花流傳下來的不多,但其畫梅的筆墨功夫相當脫俗,清雅俊逸的風度、堅韌頑強的精神躍然紙上,是形神俱妙的佳作。

吳鎮 梅花圖

其實從南北朝開始很多畫家就愛梅、畫梅樂此不疲,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就記載,南朝梁代張僧繇畫有《詠梅圖》流傳。到了宋朝可以說畫梅成了一時之風,明清以後畫梅的更是不計其數,石濤、金農、劉世儒、汪士慎等等是比較有名的。

直到近現代畫梅花依然是畫家難以割捨的題材,同時也是畫家抒發不與時俗混同、獨立自適、經霜傲雪精神的手段。大寫意畫家吳昌碩、齊白石都有相當數量的梅花作品,可以說在近代祖國多災多難的的大環境下,起到了激勵自己鼓舞士氣的作用。這其中尤以吳昌碩最為痴愛梅花,自號:「苦鐵道人梅知己」,生前種梅、賞梅、畫梅、詠梅,死後葬於超山梅林。這個開大寫意一代新風的大家有三分之一的詩和畫是以梅花為題材,他的畫作筆墨蒼勁似乎蘊含著無窮的力量,正是那個時代面對列強的壓迫,中國人正在積蓄爆發力量的真實寫照。吳昌碩的梅花在延續傳統的同時,賦予了梅花更強烈的鬥士精神。

吳昌碩 梅花

齊白石的梅花延續了吳昌碩的大寫意筆墨,兩人所處時代也大致相同,但是齊白石梅花的精神氣質卻與吳昌碩明顯不同。他平和達觀的性格卻賦予梅花一種樂天主義的精神氣質,在前期那個混亂壓抑的年代齊白石更多的是讓人看到了春天會來到的希望。他無力與日本侵略者相搏,卻始終抱有樂觀的態度,輕蔑地注視著侵略者的一舉一動。他畫螃蟹題寫著:看汝橫行到幾時,就真實地反映了他的心境。如果說吳昌碩的梅花有一股怒氣,恨不能渴飲匈奴血,飢餐胡虜肉,那麼齊白石的梅花更多的是一種喜氣,看到民族精神不倒終究會迎來勝利的樂觀精神。

齊白石 梅花

當代喜歡畫梅的畫家就更多了,但是大多摻入了西洋畫的畫法,形象更逼真也更奪人眼球,但是卻失去了傳統中國畫所表現出來的梅花氣質。當然有一些堅持傳統的畫家依然保留著重意不重形的畫梅傳統,為中國畫的復興留下了火種。

王志賢 梅花

梅花不但承載著中國畫家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國人不屈民族性格的象徵,永遠受到中國人的喜愛。

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下輩子,我們都見不到了!
吵架以後的自我反省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