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分娩,可以如此溫柔

分娩,可以如此溫柔

作者:陽槿

兩個孩子的母親,認證生育教育講師 / 催眠分娩講師 / 溫柔分娩導樂 / 生育舞蹈師 / 哺乳顧問,錄製完成中國大陸第一部居家水中分娩紀錄片,身體力行推廣溫柔分娩與親密育兒的理念,支持女性覺知孕育與成長。

文 |

陽槿轉載 |自然孕育媽媽港灣

我的第一個孩子5年前在公立醫院出生,生產經歷和絕大多數的女性一樣,並沒有給我留下任何美好的回憶和體驗。

開兩指前老公在病房陪伴,但站在旁邊一言不發,不知道該說什麼做什麼,只是傻傻地看著我。因為破水,吃喝拉撒全部躺床上解決(事實上,破水後是否需要完全平躺且限制自由體位,這在不同的醫院和不同醫生的理念下,規定和操作是各不相同的)。

二指後進入待產室孤軍奮戰,和一群鬼哭狼嚎的大肚婆們像在地獄中吶喊,持續的胎心監護綁在身上不能移動,一個姿勢扛到十指開全,痛到失去知覺只想撞牆求救贖,虧了是站不起來,否則跳樓的心都有了。唯一支撐自己走到最後的一句「宣言」是:生孩子沒有疼死的,生孩子不會疼死的!!!

躺到產床上開始生孩子,老公才被請進來「陪產」,我看見他的一剎那根本說不出話來,只能咬緊嘴唇吞下淚水,內心一萬個埋怨——「你為什麼現在才來?」孩子娩出的一瞬間,簡直是一種解脫,別說抱孩子的力氣,我連微笑的力氣都沒有了,身體好像被撕裂、掏空,又粘回去的一樣。我被推出產房時精疲力竭、面無血色,婆婆看到我,心疼得淚如雨下。

我相信絕大多數女性看到這樣的分娩故事一點兒也不會驚訝,因為我們的生產是一樣一樣一樣的——孩子生完,就像從大牢里撈出來的囚犯。

我們也一致認為:毋庸置疑,生孩子就是痛苦不堪不堪不堪的。

事實上,像我這樣,破水入院不到24小時,無干預無藥物無側切無撕裂順產,已經可以算是非常順利的完美分娩了,還要啥自行車?

2012年6月第一個孩子出生的第二天

因為對母乳餵養的執著與熱愛,2013年我參加了國際母乳會(一個國際性母乳餵養NGO組織)的培訓,並在這裡為日後生育教育執業奠定了基礎。作為志願者媽媽,我參與了母乳會舉辦的國際研討會,也因此接觸到母乳餵養和生育教育的國際最新資訊,了解到母乳餵養和溫柔分娩的理念。

後來又有幸成為中國大陸較早一批接受國際生育教育培訓並通過認證的獨立執業生育教育講師和分娩導樂,我開始真正關注、學習和了解女性的孕育和分娩,以及分娩和母乳餵養的關係。

在全球權威機構以及最優秀的生育教育培訓師們的課堂上,我始終學習到:

女人的身體天生是為分娩而設計的,懷孕不是生病,分娩只是一次正常的生理性的活動,是身體在工作,我們只需要關閉大腦,將分娩交由身體,跟隨本能,順應節奏,身體知道怎麼做,孩子知道如何出生。

分娩中的媽媽需要愛與支持,通過母嬰緊密地連接與協作,分娩可以溫柔的發生,孩子應該被溫柔的迎接。

我清晰地記得2015年在ICEA(國際生育教育協會)的培訓課堂上,學員們被分成幾個小組圍坐在一起,互相講述個人的分娩經歷,大部分媽媽都流下了眼淚......

是的,分娩是如此的令人難過,它就像深深藏在女人心底的一塊傷疤,只是無人講述,因為無人過問和傾聽,因為大家都一樣。

如何實現溫柔的分娩?為此,我決定探其究竟。

陽槿陪產

在3年的執業過程中,我支持了上百位孕媽媽參與生育教育學習,在醫院陪伴了20位媽媽生產,但,我內心仍然在尋找答案——生產如此痛苦,分娩如何溫柔?

我並不十分確定:身體真的知道嗎?孩子真的知道嗎?健康的媽媽在完全不被干擾的環境中,帶著愛和信任,順應本能就能生下健康的寶寶,這一切到底是不是真的?醫療生產為分娩帶來了什麼?

帶著這樣的疑惑和好奇,2017年初,我非常幸運的「意外」懷孕了。感恩上天的眷顧,再給我一次做母親的機會。在第二個孩子的孕育和分娩中,我身體力行地探索,我想要知道:分娩中的本能,到底,是不是真的?

135

孕期準備

孕期我一直保持規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還有專業的運動訓練——普拉提訓練、快步走、舞蹈和游泳每周至少各一次。直到37周,我開始出現頻繁的假性宮縮,尤其是站立和走路時,肚皮緊繃得像個硬邦邦的籃球,自此我取消了快步走和舞蹈,堅持普拉提和游泳直到39W+3。

當然,孕期最重要的事情還有:感知身體,並與寶寶連接。每天做催眠練習,我時刻感受著寶寶,他也時刻感受著我。

覺知孕育是孩子贈予我們的第一份禮物,因為孕育讓我們回歸到身心之內,這正是為順利分娩做的最好準備。媽媽對寶寶的感知,勝過任何儀器設備的檢查,無論多麼專業的醫生都不能夠像媽媽一樣準確地感知到寶寶的狀態,在很多醫學檢查的結果面前,媽媽的直覺總是更勝一籌。

預產期

世界上只有5%的孩子是在預產期當天出生的,這樣的媽媽一般生理周期也非常規律。

我的第一個孩子就是在預產期當天到來的,而我的第二個孩子,幾次B超檢查都顯示:胎兒比實際孕周偏大一周,一位產科大夫非常肯定的告訴我:你的預產期需要提前一周。

果不其然:老二依然是那5%的孩子,同樣是預產期當日凌晨,他來了。

B超檢查時有偏大偏小的結果,專業的醫生會結合媽媽的身體情況、生理周期以及寶寶的大小評估做出適當的調整,沒有預產期,只有預產月,「預測」都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寶寶準備好了,他就會到來,這其實是寶寶自己的決定。)

分娩預演

我曾一度擔心和大部分二胎媽媽一樣,二寶會不會生得太快?所以,在孕期的催眠練習中我一直對他說:寶貝,你慢慢來。

凌晨2點,規律宮縮,我聽著Blissborn催眠分娩的音頻持續放鬆,2小時後宮縮沒有了。

凌晨2點,再次規律宮縮,我繼續聽Blissborn催眠音頻放鬆等待,3個半小時後宮縮又沒有了。

清晨,見紅了。我依然輕鬆自如地外出一天,晚上又和老公去看了開心麻花電影,捧著肚子大笑不止。估計,這一夜催產素「爆發」了不少。

催產素是愛的荷爾蒙,也是分娩的加油站,我們越放鬆越開心,它就釋放得越多,分娩因此越順利;相反,緊張不安與恐懼害怕,無疑是給分娩踩下一腳剎車。過早入院、過多檢查、陌生環境、負面語言都會給臨產的媽媽帶來壓力,讓生產變慢。)

清晨,宮頸粘液栓脫落。我取消了外出的計劃,身體告訴我需要休息,我昏睡了整整一天,直到晚飯時間才醒過來(這都是身體自發的安排)。晚上7:00左右,吃晚飯時,一陣一陣的宮縮向我襲來,10分鐘一次,一次持續20~30秒。直覺告訴我——不是今晚就是明天,我的寶貝就要來了。

帶著持續的宮縮,我們全家10點就早早睡了,靜候一切的到來。

常聽到有媽媽說自己整整生了三天三夜,其實,有一種可能是:你,入院太早了。孩子什麼時候出生?只要時刻感知身體和孩子,媽媽一定是第一個確定的那個人,沒有為什麼,這就是身體的工作,潛意識的工作,比B超比醫生都要準確。

平靜的開始

凌晨1點,規律宮縮,511(5分鐘一次宮縮,1次持續1分鐘,這樣的頻率保持了1個小時以上)。我安靜的聽著Blissborn催眠音頻放鬆,持續到凌晨2點,叫醒身邊的老公。他陪伴著我,開始了這次美好的分娩探索之旅。

持續聽著催眠分娩的音頻,疼痛的感覺很輕,每次宮縮,幾個深呼吸就過去了。因為希望更多地跟隨身體,所以我並沒有使用宮縮記錄儀,每次宮縮都已經1分鐘了(後來才知道的),但我自己感覺只有幾十秒。聯繫了我的助產士,一切安好。

老大安靜地睡在旁邊,老公為我按摩後背,給我吃的喝的。我在床邊不斷的變換著姿勢,完全順應身體的感受,或躺、或坐、或趴、或跪,隨心所欲,沒有任何人打擾我們,非常平靜、安靜、寧靜。

3個小時後,聽著催眠音頻,伴隨著宮縮,我居然不知不覺地睡著了,直到清晨7點半才從宮縮中醒過來。

抖擻抖擻精神,刷牙洗臉,吃了碩大一碗西紅柿雞蛋面,我們有說有笑地等待著。

宮縮時深呼吸,家人都圍繞在我的周圍,大孩子看起來很放鬆也很開心,拿著我的玫瑰純露噴個不停,宮縮間歇全家人相談甚歡。

期間下水,在水池裡陪老大玩得很開心。我自己用手感受到孩子的頭,離我還有10cm的距離,我們都開心極了。我想:這孩子生得不要太輕鬆哦?這就是溫柔分娩了吧?老二難道都這麼輕鬆就生完了?我想像著:他會不會包裹著羊膜囊出來呢?

頻率211(2分鐘一次宮縮,1次持續1分鐘,這樣的頻率保持了1個小時以上),我通知我的助產士可以出發了。

宮縮時有些冒冷汗,我持續聽著催眠音頻進行自我催眠,想像著藍色的麻醉劑流遍全身,我不停地按著「按鈕」釋放著麻木的感覺(這是催眠分娩的緩痛技巧之一),催眠可以很大程度的幫到我緩解疼痛,我覺得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我深深地呼吸,同時,用手指不停地敲打著身邊的物品,沒有人教我該如何做,也沒有人評判我做得如何,只是安靜地陪伴和鼓勵著。

每次宮縮,眼淚就像小瀑布似得噼里啪啦往下掉......我的老大心疼地看著我,我告訴他:別擔心,媽媽沒有那麼疼,媽媽是高興,我們就要見到弟弟了,媽媽是高興……我想,這就是催產素大量釋放的效果吧……全身的雞皮疙瘩都翻起來,心情十分激動,難以抑制的興奮,內心充滿了喜悅和期待,始終被愛包圍,這讓我沒有絲毫的恐懼和擔心,順應身體自發的工作。

我到水裡更加放鬆,感覺會好很多,看著花兒盛開的視頻,每一次宮縮我都想像著宮頸口像花兒一樣綻放打開打開、擴張擴張,並始終與腹中的孩子保持對話:「寶貝,往前走,到媽媽的懷裡來,我們等著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分娩 的精彩文章:

愛豆分娩全紀錄
丈夫拒絕產婦無痛分娩:「影響小孩」!

TAG:分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