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千古一帝都熱衷遷都,趙光義對此說出一句千古名言!

千古一帝都熱衷遷都,趙光義對此說出一句千古名言!

原標題:千古一帝都熱衷遷都,趙光義對此說出一句千古名言!


千古一帝都熱衷遷都,趙光義對此說出一句千古名言!


歷史上對於都城的建造是很有講究的,中國著名的都城有北京、南京、長安、洛陽、汴梁等。


【北京】


北京是從元明之後成為了非常重要的政治中心。元朝的首都是大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


此後的明朝明成祖朱棣奪位之後將首都從南京遷移到北京,他的這一舉動背後有著深厚的軍事地理學的意義,那就是為了針對北方的瓦剌和韃靼做準備。事實證明,此後明成祖的五次北伐都能夠得利於此,如果要是從南京北伐蒙古,則耗費的人力物力更加巨大。明成祖的戰略眼光非同一般。

清朝入關之後也把都城從盛京(瀋陽)遷移到北京。這對於他們來說,幾乎和朱棣有著異曲同工的作用。瀋陽距離中原太遠,不方便統治中原。


【南京】


南京最為著名的是魏晉南北朝的時代成為六朝古都,那個時候被稱作建康、建業等名稱。


南京最重要的特徵就是其地理形勢的優異。南京周圍山河險要,地形獨特,北面還有長江天險,作為江南一隅的政權,是非常合適的都城選擇。


古來對這個城市的地形稱讚為:「龍盤虎踞」。明朝的朱元璋就是從選擇這裡作為根據地而發展壯大。在他對付陳友諒和張士誠的艱苦戰鬥中,選擇南京(集慶)作為根據地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


【長安】


長安這個名字極為著名,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古都中最出名的了。從漢高祖劉邦時候,都城就建立在長安,西漢、東漢、隋朝、唐朝都將首都設置在這裡。


其實長安最重要的地理形勢並非長安城本身,而是他周邊的地理形勢,左有崤函,右有隴蜀,前有潼關、武關、函谷關,又有黃河為險阻,關中地形被讚譽為「天下形勝,莫過於此」,易守難攻,沃野千里。


除了長安之外,秦朝的都城咸陽、也是利用了關中的形勝。

【洛陽】


洛陽一般長久以來也都被作為都城,但通常作為陪都,也就是第二都城。中國長久以來都是兩京,東京長安,西京洛陽。洛陽可以作為皇帝向東的橋頭堡,戰略意義也很重要。而且,洛陽處於天下之中,在西晉等朝也被用來作為都城。



【汴梁】

汴梁僅僅是北宋的首都,在各方面的對比上都輸於前面提到的幾個地方。不過最終卻被作為北宋的首都確定下來了。


宋太祖趙匡胤在定都之後,曾經到洛陽和長安去過,然後他開始思考遷都,他的設想是初步遷都到洛陽,最終遷都到長安。


這個戰略思考是非常深刻的。但是他的弟弟趙光義卻提出來一句非常著名的話:在德不在險。


意思是,地理形勢固然重要,但是真正掌握天下靠的是民心,只要有德,在哪裡都不重要。


這個看法是非常有見地的,體現出了有為君主的那種雄心和氣魄。曹操就曾經有過類似的看法,當他和袁紹談論天下的時候,袁紹說,我要佔據黃河之北,南向以爭天下。而曹操對此則不以為然,他說:我用天下之智力,御之以道,無所不可。


不過曹操和趙光義的這種看法卻也有很嚴重的破綻,那就是,並不是每個君主都是他們口中的這種勵精圖治的君主。趙匡胤無法保證後代的宋朝皇帝們都英明神武,事實上,宋朝昏庸之主還是非常多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都城的形勝位置,就顯得極為重要了,甚至有可能起到決定性的意義。這種一念之間的改變,很有可能決定一個王朝的成敗。


所以,趙光義的這個提議看似道理深刻,實際是一句廢話。


在沒有提出一個成功的繼承人選拔制度之前,所謂的「在德不在險」只不過是一句脫離實際的空話而已!


歡迎關注公眾號:劉弘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弘文 的精彩文章:

這是中國歷史上唐和宋之間的唯一一戰,一代軍神在此戰中大發神威
此人能力公認是當世第一,但千年來被說成遠不如李世民

TAG:劉弘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