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京劇大師尚小雲往事(下)

京劇大師尚小雲往事(下)

歷史上的今天:1976年4月19日,京劇大師尚小雲逝世。

【一怒而去】

一九四九年,尚小雲參加了政府為藝人辦的講習班。講習班結束後,尚家開會商量:「榮春社」散了,今後怎麼辦?決定成立北京市尚小雲劇團,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尚家還要演戲。」

十月,開國大典剛過,尚劇團便緊跟著排演新戲。其中的一出叫《洪宣嬌》,說的是太平軍的故事。為了這齣戲,他自掏腰包,置辦了全新的行頭(京劇服裝的統稱),要演出了,卻遲遲得不到上級批准。後來,戲還是演了,但沒有取得成功。而真正讓他感到不滿的,還不是戲演得不好,而是管他的那些幹部的態度。好像尚小雲不再是角兒,什麼事兒、包括戲裡的事兒都不聽取他的意見。與獲得更多尊重、更多榮譽的梅(蘭芳)、程(硯秋)相比,極具個性的尚小雲更多地體味到粗暴、草率和冷落。他也是四大名旦。論人品、講功夫,自己哪一點差了?「志高如魯連,德高如閔騫,依本分只落的人輕賤。」尚小雲吞不下這口氣,終於離開北京,一怒而去。這一去,就是三年。

三年後回到北京,他住在校場六條一個有六、七個房間的小院。這房子在那時不過是北京中等以下人家的住所,與尚家從前住的椿樹十二條的宅院,簡直無法相比。這一挪動,似乎已是對他未來命運的預示。好在,尚小雲安之若素。

北京市文化機關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們在一份彙報里說:「我們對尚小雲尊重不夠,沒有協助他把演出(指《洪宣嬌》一劇)作為重點,反而態度比較粗率……」

【這叫「名利心切」】

一九五七年,陝西省戲曲學校成立,他受聘於陝西省戲曲學校擔任藝術總指導。當然,他仍是北京市尚劇團的團長,但他在北京的時候,就不怎麼過問劇團的事。

一九五九年剛到陝西不久的尚小雲,把自己珍藏了大半輩子的字畫、玉器共六十六件(見附件),無條件捐獻給了陝西省博物館。當年張伯駒夫婦捐贈文物,時任文化部部長的沈雁冰(茅盾)代表中央文化部簽發了嘉獎令,我不知道中共陝西省委和陝西省政府對他變私產為公器的偉大愛國行為,有什麼獎勵和表彰。但是,當我看到這六十六件文物的目錄清單,再聯想到他後來的遭遇,心情異常非常沉重。宋元畫作、八大山人條幅、石濤冊頁、唐寅荷花、徐渭鵝圖,還有倪元璐、董其昌、金聖嘆、海瑞、史可法、楊繼盛、戚繼光、鄭板橋、金農、黃慎、李觶以及齊白石……如用金錢計算,它們該值多少錢?起碼是超過億元的數字吧。尚小雲不知道嗎?知道,他和張伯駒一樣,正是因為知道它們的價碼和價值,才捐了出來。

也就在這一年,北京市文化機關又送上一份關於他的「情況反映」,那上面寫道:「北京市希望他北京、西安一邊一半,按照我們早先的意思,希望尚小雲能把重要精力放在尚劇團,把劇團辦好。這幾年,他的名利心切,一直沒有這樣做,即使他到北京來,也無心過問尚劇團。

「名利心切」?把一切都奉獻、捐獻給教育和國家的人,叫「名利心切」?寫這個秘密「奏摺」的,是個標準王八蛋。

【國營】

一九六O年,北京市文化機關決定:為了加強黨的領導,將梅(蘭芳)劇團、尚(小雲)劇團、程(硯秋已逝,由程氏弟子趙榮琛、王吟秋主演)劇團、荀(慧生)劇團改為國家劇團。

【真是「退到了牆根兒」】

一句六三年的夏季,北京市文化部門領導開會一致認為梅、尚、程、荀四個京劇團的問題,是「在政治上使我們很被動,業務上不能做到繼承發展,經濟上又虧損。既不能體現黨的文藝方針,也失去了工作的意義。局面不能再維持了,一定要採取有效措施,進行徹底整頓」。中央文化部也認為對梅、尚、程、荀四個劇團進行整頓的問題,是「無論如何不能再拖。再拖下去更會脫離群眾,政治影響更壞」。於是,在1963年由北京市文化局正式派專人去西安與陝西省文化局聯繫,明確對尚小雲由陝西省負責安排。北京市這邊負責辦理正式調動手續。在北京原屬尚小雲劇團的物資器材,清點造冊,上繳,封存。這些東西將根據其他藝術表演團體的需要,調撥使用。

他擔任了陝西京劇院院長。可剛上任的尚小雲在九月就返回了北京。赴京前,他分別向陝西省的領導辭行。他的回京舉動,引起北京和西安兩方面的緊張。北京方面怕他回北京,西安方面怕他不回西安,雙方都派人做了跟蹤調查。不久,一份關於尚小雲先生來京前後情況的彙報送到了文化領導機關。那上面反映了以下兩點情況:一、西安方面是希望尚小雲在北京下榻民族飯店,住宿費由西安方面承擔,但尚小雲明確表示來京後,要住在自己的家。二、尚先生來京時搬運的傢具很多,包括他的戲箱、沙發、地毯、甚至他夫婦在西安的床鋪也運到北京。彙報里還特別寫明「當初,他去西安時把戲箱油漆得和陝西省戲曲學校的戲箱一樣顏色,而這次的戲箱顏色油漆得和從前的尚劇團的一樣」。很明顯,尚小雲是想藉機重返北京。北京是什麼?在別人眼裡,北京是首都。但在尚小雲心裡,北京就是家。「荊軻墓,咸陽道……盡大江東去,余情還繞」。

結果卻令人意外——尚小雲非但沒有回家,在十月底反而正式辦理了調干手續,連戶口都遷到了西安。這與他當初去陝西時,北京市領導確定的「一半北京一半西安」做法相比,真是「退到了牆根兒」,一點迴旋餘地也沒有了。誰讓自己現在是國家幹部呢?一切納入「組織」,人在「單位」里,由「領導」管著。自由職業者那種天馬行空、隨心所欲的日子都成了記憶。

尚小雲先生書法

尚小雲先生繪畫

【三隻碗 六根筷】

因尚小雲的慷慨大義,在抗戰以前就被推舉為「北平梨園公會會長」(即伶人維護整個梨園行公共利益的行會組織。凡組班邀角、窮苦藝人的生養死葬以及其他集體公益事項,都通過公會或由公會出面辦理。會首一職推舉由有聲望的藝人擔任。該組織從清代一直延續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日寇侵佔北京,梨園會劃歸由日本人主持的新民會管轄。到了一九四九年,這就是個「問題」。「文革」來了,非但舊事重提,且上升為「罪行」。紅色革命政權的人說,尚小雲不是什麼北平梨園公會會長,而是新民會的會長了。他是陝西大名人,凡是中共陝西省委領導人被斗,准拉上他去陪斗。有個名演員陪著,多好看呀。每次批鬥,四個大漢揪住他的四肢,往大卡車上一甩。到了會場,用腳一踹,從車上踢下——中國政治權力的專橫與恐怖,向來就是以群眾暴政為基礎。

常與尚小雲一起接受批鬥的,還有西安市戲曲學校的副校長、著名京劇演員徐碧雲(男旦)。徐碧雲的身體很虛弱,經不住四個大漢的腳踢。每逢這樣的時刻,先上了車的尚小雲都要回過身來,伸手拉他一把。紅衛兵造反派看到了,立即大聲呵斥。尚小雲不管,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他照樣伸出手來。

尚小雲一家人掃地出門,擠在一間小屋,每月三十六元生活費。三隻碗 、六根筷子是他們的全部家當。後靠兒子(尚長春)每月接濟一百元錢過活。這個昔日的四大名旦,每天一人用小車清掃八棟樓的全部垃圾。挨斗時,造反派知道他功夫好,就讓他站到三張壘起的桌子上,胸掛一張沉甸甸的大牌子。他見頭頂是青天白雲,背後是人聲鼎沸,鑼鼓口號正熱鬧。心想:這多像一座露天舞台呀。於是,尚小雲就開始默唱戲詞兒了。每次批鬥會後,造反派給他三分錢。他一分錢買鹹菜,兩分錢換白糖兌開水喝。愛吃糖的他端起那碗糖水時,不禁想起年輕時唱完戲和朋友一塊兒去買進口糖的情景……

元人散曲中有這樣的一句:「問人間誰是英雄?」在中國,到底誰是英雄?

【可別吃得太撐啦!】

在西安挨了斗,抄了家,他更是一心想回北京,卻已是有家歸不得。一九七四年,他來北京治眼疾。自己的房子被別人占著,他先住在親戚(任志秋)家,但那裡是江青的「樣板團」宿舍,不許他住。幸虧有個已退職的吳素秋——這個曾與尚小雲合作唱戲,也有點師生之誼的女演員,把他和夫人接到自己的家裡吃住。藝人久歷世故,多少帶著一點勢利,但他們又都能於衣食勞碌之中,存留一份真情。

尚小雲幼時認了個義母,是開回民飯館「穆家寨」的東家。穆老太太拿手的是「炒疙瘩」。這也是年輕的尚小雲最愛吃的。這時,穆老太太早沒了。可她的女兒恰恰是馬連貴夫人(馬連良之弟媳)。穆家女知道尚小雲好這一口,就拉他到自己家吃原汁原味的「炒疙瘩」,再添上幾道菜,有回民的「炒掐菜」、「小鍋燒牛肉」、「炸卷果」、「素雞」、「炸油香」等。一張桌子,擺得琳琅滿目。最甘美不過的,還是那份「炒疙瘩」。它讓一生顛簸、半世飄蓬的尚小雲,頓生歸家之感。他一邊狼吞虎咽地吃,一邊說:「我這十幾年也沒吃過這樣的好飯菜了。」

站在一旁的,還有特地來探望的梅蘭芳夫人(福芝芳)。她笑著說:「留神點兒,可別吃得太撐啦!」

【驀然一驚】

這時,陝西京劇院催他回去做「政治結論」,尚小雲當然也惦記著這件事,便風風火火地跑回去。到了劇團,兩名工人宣傳隊的隊員板著面孔向他宣布了結論:「敵我矛盾,按人民內部矛盾處理。」他一下子愣在哪兒,半天沒動彈。

此後,尚小雲常失神發愣。屋外推門進來一個人,也會使他驀然一驚。

【人生最後一步】

一九七六年三月尚小雲因胃疼住院,進去就搶救。四月十九日去世。他的子女和一個跟他多年的秘書,護送他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步。推車送出病房,送入太平間的一路,住院病人及其家屬早已主動聚集在樓道兩側,他們為這個曾揚名四海的藝人送上一程。子女們決定要在西安殯儀館向父親遺體舉行個儀式再火化,上邊沒批准。在他們向父親遺體告別時,陝西省、西安市沒有任何一級的領導人出席。

「獨自走,踏成道,空走了千遭萬遭。」其實,這沒什麼可奇怪的,也無須難過。一切都來自中國特色。

【魂歸故里】

一九八O年,經官方批准:尚小雲平反昭雪,魂歸故里,骨灰移入八寶山革命公墓。陝西有關方面在悼詞里給他做的結論是「政治尚屬清白」,「工作基本積極。」梅蘭芳兒子梅紹武與兒媳屠珍,實在看不過去了,真是卡人卡到死。他們跟誰也沒請示,當即修改了文字,把那些「尚屬」、「基本」等字眼統統刪去,並請周揚過目。在會場上,周揚說:「按修改稿宣讀。」

梅氏夫婦還通過關係,在大堂擺上了鄧小平和鄧穎超送的花圈。頓時,尚小雲追悼會的規格就提高了。這也屬於中國特色。

【「八音盒」】

尚小雲四十壽辰的時候,在北平淪陷的背景下,王瑤卿、王鳳卿、余叔岩、時慧寶、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姜妙香、馬連良等分作書畫十二幀合為條屏作為祝壽。另有一位先生送了個進口 「八音盒」。要知道這玩意兒在那年月,可是個稀罕物件。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林彪的毛家灣住所做了一次有限範圍內的開放,展覽其「叛黨叛國」的罪行。尚小雲的秘書張先生在參觀時,突然發現陳列品中有隻「八音盒」。他怎麼看都覺得像是尚家的東西。他要求工作人員將其取出細觀。果然,那上面寫著「綺霞(尚小雲字)先生四十壽誕紀念」。自然,那主辦者與在場的工作人員不知道綺霞就是尚小雲。在我看來,今人也未必知道尚小雲。

真箇是「桃花開了杏花開,舊人去了新人來。」與時俱進吧,我們需要知道和記住的是成龍、章子怡以及大紅大紫卻與藝術毫不相干的「超女」。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我曾看望過尚夫人(繼室王蕊芳)。家中的簡陋、簡潔、簡單,令人吃驚。我不由得想起一個著名票友(非職業性京劇演員、樂師之統稱)南鐵生先生的議論。他說:「四大名旦里,梅(蘭芳)、程(硯秋)的生活待遇,自不用說。荀慧生留了個心眼兒,給自己保住了一所房子。只有尚小雲,他可真顧前不顧後呀,把私產處理得乾乾淨淨,連一條後路都沒留。到後來自己無容身之處,滿目蕭然。」

二OO四年,拙作《一陣風,留下了千古絕唱》在大陸、香港、台灣先後刊出後,尚小雲的幼子尚長榮從上海打來電話。他說:「你寫的不光是馬先生(連良),你寫的是他們那一代。其中也包括我的父親。」

——我的眼淚一下子涌了出來。從七所宅院、萬貫家財到三隻碗、六根筷,這也是翻身?人家的宅院和錢財可是一板一眼、一招一式掙來的。

二OO五年六—十二月於北京守愚齋

------------------------------------------------------------------------

附件:尚小雲捐獻名人字畫、玉器目錄(六十六件)

(宋) 宣和畫鷹圖條幅

(宋) 趙千里青山綠水圖條幅

(元) 唐棣飛瓊圖條幅

(明) 冷謙人物圖條幅

(明) 金聖嘆行書條幅

(明) 海瑞草書條幅

(明) 楊繼盛行書條幅

(明) 史可法 行書條幅

(明) 倪元璐行書條幅

(明) 董其昌書法條幅

(明) 張瑞圖行書條幅

(明) 唐寅荷花圖條幅

(明) 趙左雪景圖條幅

(明) 趙左設色山水圖八開條屏

(明) 周之冕八哥樹林圖條幅

(明) 周之冕翎毛花卉圖條幅

(明) 藍瑛山水圖條幅

(明) 徐渭花卉二喬圖條幅

(明) 徐渭畫鵝圖條幅

(明) 謝時臣山水圖條幅

(明) 八大山人草書條幅

(明) 戚繼光行書條幅

(明) 陸治石壁圖條幅

(明) 劉珏山水圖條幅

(明) 陳星海秋林讀書圖條幅

(明) 黃鉞歲朝清供圖

(清) 董誥靈岩山圖條幅

(清) 董誥靈岩山圖條幅

(清) 石濤山水圖條幅

(清) 石濤山水圖冊頁十二條

(清) 陳洪綬人物圖條幅

(清) 新羅山人花鳥圖條幅

(清) 張崟萬松圖條幅

(清) 高其佩觀瀑圖條幅

(清) 潘恭壽寒江獨釣圖條幅

(清) 潘恭壽仿宋山水圖條幅

(清) 翁壽如雪景圖條幅

(清) 李永之金山寺景圖條幅

(清) 邊壽民平安圖條幅

(清) 錢坫 篆字條幅

(清) 金農漆書對聯

(清) 鄧石如隸書對聯

(清) 鄭板橋隸書對聯

(清) 瑤華道人山水圖冊頁十二開

(清) 瑤華道人山水圖冊頁大十二開

(清) 顧見龍李笠蓊小像

(清) 顧見龍聖賢冊頁十開

(清) 吳履仕女小照

(清) 李觶五松圖

(清) 金農達摩像圖

(清) 鄧石如隸書條幅

(清) 潘思牧煙雨圖

(清) 李世著倬觀瀑圖

(清) 沈銓桃花樹林圖條幅

(清) 黃慎樹陰三馬圖

(清) 黃慎太白飲酒圖

(清) 黃慎梅花圖條幅

(清) 顧鶴慶蕉山秋霄圖條幅

(清) 方觀承字冊頁八開

(清) 宋葆淳鴛鴦圖條幅

王夢白樓台圖條幅

齊白石鍾馗圖

清御賜摺扇兩匣(每匣二件)

漢白玉玉圭一件

漢白玉玉璧一件

《伶人往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80年前的廣告女郎長啥樣?
震撼發布!100餘張珍稀彩色照片復原抗日戰爭苦難而又輝煌的歷史,讓你看見真實的抗日年代!

TAG:民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