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代銳龍襲來:Ryzen 7 2700X/Ryzen 5 2600X同步評測

二代銳龍襲來:Ryzen 7 2700X/Ryzen 5 2600X同步評測

一年前的三月,AMD終於拿出了研發多年的Zen架構,銳龍Ryzen處理器的發布吹響了對Intel反擊的號角,常年受Intel打壓的AMD終於可以拿出了出一款能在性能、功耗及規格方面與Intel處理器競爭的產品,而且也是給保持多年四核的主流CPU平台打了一支興奮劑,沒有Ryzen的話估計現在還得在HEDT平台上才能見到六核、八核。

現在一年過去了,按照AMD的線路圖也是時候要更新了,按照AMD原本的線路圖,第一代Zen架構會有14nm和14nm+工藝兩個版本,不過現在14nm+變成12nm了,處理器的內核變化不會很大,更先進的工藝會帶來更低的工作電壓與更高的頻率,能耗比會有所提升,這次升級有點像Intel當年Skylake升級到Kaby Lake那樣,不過第二代Ryzen有個地方是改動比較明顯的,就是內存延時明顯降低了,這點變化會對它的遊戲性能有很明顯的改善,另外Precision Boost精準頻率提升技術也進化到第二代。

現在AMD第二代銳龍處理器系列一共有6個型號,包括Pinnacle ridge的四顆:Ryzen 7 2700X、Ryzen 7 2700、Ryzen 5 2600X、Ryzen 5 2600,還有此前的兩顆Ryzen APU:Ryzen 5 2400G和Ryzen 5 2200G。

Ryzen 7 2700X處理器為8核16線程,基礎頻率3.7GHz,Boost頻率4.3GHz,16MB L3緩存,TDP 105W,售價為2699元,比起Ryzen 7 1700X當時上市價便宜將近400塊,同時附贈的全新幽靈Prism散熱器,擁有更加酷炫的可自定義RGB燈;

Ryzen 7 2700處理器為8核16線程,基礎頻率3.2GHz,Boost頻率4.1GHz,16MB L3緩存,TDP 65W,售價為2499元,價格與上代Ryzen 7 1700上市價持平,標配Wraith Spire散熱器;

Ryzen 5 2600X處理器為6核12線程,基礎頻率3.6GHz,Boost頻率4.2GHz,16MB L3緩存,TDP 95W,售價為1799元,對比上一代1600X上市價便宜200元,標配Wraith Spire散熱器;

Ryzen 5 2600處理器為6核12線程,基礎頻率3.4GHz,Boost頻率4.1GHz,16MB L3緩存,TDP 65W,售價為1599元,比上代1600上市價便宜了150元,Wraith Stealth散熱器。

第二代銳龍上市後第一代銳龍處理器基本都會被直接取代,然而有兩個型號會被保留,它們是Ryzen 5 1500X和Ryzen 3 1300X,AMD短時間內好像沒有出四核心的第二代銳龍處理器的意思,四核處理器會由兩個Ryzen APU和兩款第一代的產品支撐。

更先進的12nm工藝與Zen+架構

第二代銳龍處理器使用的是Zen+架構,與Zen架構相比緩存和內存的延遲都有明顯降低,L1緩存延遲最高降低13%,L2緩存最高降低34%,L3緩存最高降低16%,內存延遲最高降低11%,延遲的降低讓處理器單線程的IPC提高了大約3%。

採用更先進的12nm製程使得第二代銳龍處理器的最高工作頻率可達4.35GHz,而一代銳龍最高只能達到4.1GHz,工作頻率提升了250MHz;工藝更先進了電壓更低這幾乎是必然的,在同一頻率下第二代銳龍的Vcore比第一代的降低了50mV,超頻能力也有所提升,AMD官方表示手動超頻時全核頻率能到4.2GHz。

第二代精準頻率提升技術

AMD Ryzen處理器內部和主板上有超過100個嵌入式感測器,可以實時監控系統運行狀態,包括環境溫度,頻率和電壓等,實時快速反饋各部位的,實現精細微調控,Zen架構內也有VRM調壓模塊,配合感測器它可以讓每個內核的供電管理會更佳精細化,有了他們就能做到精確功耗控制的操控系統串列工作,從而優化性能,能做到在運行中實時調節頻率,無停頓與延時,AMD的精準頻率提升技術Precision Boost就是這麼來的。

第二代銳龍採用更為先進的12nm,能在同樣功耗的前提下達到更高的主頻,而且Ryzen 7 2700X的TDP比Ryzen 7 1800X提高了10W,這樣就可以把CPU頻率提到更高的水平,第二代精準頻率提升技術允許更多線程同時提升到更高的頻率,不同線程的負載可以把頻率提升到不同水平,不像第一代那樣一刀切只能提升兩個線程。

自適應動態擴頻技術XFR也進化到第二代,這技術能讓CPU的頻率最大值能隨散熱方案進行自動調整,散熱方案越好最大值最高,以前XFR只能提升兩個核的頻率,現在已經升級為可提升處理器全核頻率,使用好的散熱器的時候可讓CPU性能提升7%。

第二代銳龍CPU內的導熱材料依舊是釺焊,使CPU保持高效散熱

AMD StoreMI技術

上面所說的Precision Boost 2和XFR 2都是第二代銳龍處理器本身的特性,你搭配X470主板或者原來的300系列主板都是可以正常使用的,那麼X470和X370主板有什麼區別呢?

兩者的規格其實是完全一樣的,區別就在於X470是會送你一個AMD StoreMI技術的軟體,這個軟體在300系列主板上也是可以使用的,然而要自己掏20美金。

AMD StoreMI技術是一個針對電腦的智能存儲加速工具,它可支持傳統HDD、SATA與PCI-E介面的SSD、Intel的3D Xpoint也可支持,能用高速盤為低速盤提速,軟體會把低速盤的文件分配到快速盤上面來提升速度,要把那些文件搬過去軟體是會自己判斷的,通常都是把那些常用的熱文件分配過去,軟體是會學習自動優化的,用的時間越久它就越智能,另外這個工具使用時是不用給硬碟重新分區的,把軟體裝上去即可,相當方便,還可以使用DDR4內存做緩存進一步強化加速效果,這比可比Intel的SRT和傲騰加速強得多了。

AMD表示使用了StoreMI的話遊戲載入時間最多可提升2.8倍,應用程序的啟動速度可提升9.8倍,讀取與寫入都可以提速,使用NVMe SSD再開啟DDR4 RAM緩存的話可實現對HDD的最大加速。

Ryzen 7 2700X與Ryzen 5 2600X圖賞

AMD送測的第二代Ryzen雙U套裝

Ryzen 5和Ryzen 7的包裝是有些不同的

Ryzen 7 2700X送的幽靈Prism散熱器和Ryzen 5 2600X送的幽靈Spire從外包裝上就能看出來

幽靈Prism散熱器和之前的幽靈MAX有點相似,不過風扇也換成了RGB了

底座也換成了熱管直觸設計

側邊除了兩個RGB燈光控制介面外還有個風扇轉速控制開關,打去L表示低速,H表示高速

Ryzen 7 2700X與Ryzen 5 2600X

兩顆CPU的CPU-Z截圖

測試平台與說明

本次評測我們找來了Ryzen 7 2700X和Ryzen 5 2600X上一代的對應產品Ryzen 7 1800X和Ryzen 5 2600X,還有Intel的對位產品Core i7-8700K和Core i5-8600K,AMD的CPU會使用華碩ROG Crosshair VII Hero(Wi-Fi),而Intel平台的會使用華碩ROG Maximus X Formula主板。

內存採用兩條8GB的芝奇SNIPER X DDR4,是最新的Ryzen適配版,頻率為3200MHz,時序為14-14-14-34,為了避免顯卡上的瓶頸,採用了 影馳GTX 1080 Ti大將,散熱器使用九州風神船長240EX,SSD是一個浦科特的M9PeG 512GB加一個OCZ的VX500 512GB,電源是安泰克的High Current Gamer 850,系統是Windows 10 64位bulid 1709,已經把最新的補丁打好了,顯示使用NVIDIA GeForce 391.35 WHQL Game Ready。

測試時所有CPU都會保持其默認頻率,測試性能時系統電源計劃會設置為高性能模式,進行溫度與功耗測試時會改成均衡模式。

緩存與內存延遲測試

AMD說第二代銳龍處理器的緩存與內存延時有所改善,我們就特意來測一下,很明顯L2緩存的延遲改善得相當之多,從4.2ns下降到2.8~2.9ns,而L1與L3緩存的延遲降低感覺是主要得益與CPU主頻的提升,內存延時也有所改善,雖然與Intel的比起來還是差很遠,但是與第一代銳龍比起來還是有所改良,這點對提升CPU的遊戲性能相當重要,想要提升遊戲的幀數,除了強勁的顯卡、較高的CPU主頻,內存延時也是一大影響因素。

基準性能測試

基準性能測試都是些考驗處理器運算能力的項目,全部都是Benchmark。

Sandra 2017 SP1的處理器計算測試可以測試出處理器的運算能力,新的Ryzen 7 2700X和Ryzen 5 2600X與上代的Ryzen 7 1800X與Ryzen 5 1600X相比頻率更高,所以運算性能也得到了線性提升。

AMD Ryzen處理器核心數多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8核16線程的Ryzen 7 2700X/1800X的整數與浮點能力都比6核12線程的Core i7-8700K要好,而Ryzen 5 2600X/1600X的整數性能弱於Core i5-8600K,浮點性能則強得多,只是與同樣核心和線程數的Core i7-8700K比起來還是有些差距。

處理器多媒體測試表明Intel處理器在多媒體方面更勝一籌,這可能與指令集的處理效率有關。

SuperPi是一個完全比拼CPU頻率的遊戲,第二代銳龍 由於採用了新的12nm工藝與第一代比起來頻率確實有所長進,不過和Intel的14nm++工藝還是有差距的。

wPrime單線程和SuperPi一樣,多線程則變成了一場線程數和頻率的比試。

國際象棋測試,Ryzen 7 2700X險勝Core i7-8700K,Ryzen 5 2600X則要比Core i5-8600K要優秀不少。

WinRAR這個測試是對內存相當敏感的,第2代銳龍隨便在內存延遲方面有所改善,然而還是與Intel的有很大的距離。

同樣是壓縮軟體的7-Zip跑出來的結果就有很大不同,解壓縮測試裡面Ryzen 5 2600X甚至能戰勝Core i7-8700K,不過壓縮測試Core i7-8700K是最好的,Ryzen 7 2700X緊隨其後,線程數最少的Core i5-8600K兩個都墊底。

X264 FHD Benchmark這個視頻壓縮測試明顯就是物理核心越多優勢越大,所以Ryzen 7 2700X/1800X都可以輕鬆超過過Core i7-8700K,Ryzen 5 2600X/1600X也可以輕鬆超過沒有超線程的Core i5-8600K。

Corona 1.3 Benchmark是一個渲染測試,第二代銳龍處理器在這測試中表現得異常的好,Ryzen 5 2600X甚至把核心數多兩個的Ryzen 7 1800X給幹掉了。

Pov-Ray軟體內自帶的Benchmark工具,單線程的基本就在比頻率,而多線程方面核心數更多的Ryzen處理器的表現明顯更優。

Blender這個渲染軟體的測試,此軟體對多核多線程優化得相當好,所以Ryzen處理器表現相當好。

CINEBench R15這個渲染測試其實也差不多,單線程測試在斗頻率,而多線程測試則是多核心多線程的更強。

辦公應用測試

隨著頻率的提升與內存延遲的降低,第二代銳龍處理器在日常應用和辦公方面的表現有很大改變,這個在PCMark 10里就能看出來,PCMark 10的測試內容基本上都是日常應用加辦公應用,其實除了數位內容創作這個項目的測試會對CPU負載大一點之外其他的測試內容都不會讓CPU滿載的,多核的作用不明顯,所以第一代銳龍處理器 由於頻率低和高內存延遲表現都不太好,第二代的Ryzen 7 2700X和Ryzen 5 2600X的整體表現都比Core i5-8600K要好,與高頻的Core i7-8700K還有些距離。

PCMark 8的應用程序測試,第二代銳龍處理器在辦公應用上已經改善了許多,PowerPoint以及AE上的表現都比對手的酷睿處理器更好。

遊戲性能測試

3DMark的測試裡面有個物理測試,這個就是用來考驗CPU的,我們跑了Fire Strike和TimeSpy的物理測試,雖然說這個測試里多核多線程很重要。

遊戲測試都是把解析度定在1080p,畫質開到最高,《奇點灰燼》是運行內置的CPU Benchmark,《GTA 5》是運行內置的測試程序,要注意的是《文明6》 的CPU測試出來的結果是回合時間,單位是秒,所以那項測試的結果是越低越好。

可見Ryzen 7 2700X、Ryzen 5 2600X的遊戲表現已經較上代好了不少,新工藝帶來了更高的CPU頻率,架構的改進使得CPU內部緩存與內存的延遲,這些是對遊戲性能提升相當有幫助的。

溫度與功耗測試

這個測試是在默認頻率與電壓環境下進行的,所有平台統一使用九州風神船長240EX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會測試桌面待機與使用AIDA 64 Stress FPU負載兩種情況下的溫度與功耗。

待機時Intel兩個處理器都能把頻率降到800MHz,而AMD這四個都是2.2GHz的待機頻率,頻率高這麼多溫度高也正常。

待機功耗表現其實也和溫度差不多。

雖然說工藝的改良有助於降低CPU的發熱量,然而這是建立在同等頻率的基礎上的,第二代銳龍的工作頻率都提升了很多,Ryzen 7 2700X全核負載時頻率已經到了3.9GHz了,Ryzen 5 2600X更是達到4GHz,頻率和電壓都比上代同檔產品要高,負載溫度也大幅度增加了,他們兩個用釺焊的CPU滿載溫度都快達到用硅脂的Core i7-8700K的水平了。

溫度升了這麼多,功耗必然也會增加,比較讓人驚訝的是Ryzen 5 2600X的功耗已經超過了上代的Ryzen 7 1800X了,而Ryzen 7 2700X的功耗要在此基礎上在高過10W。

超頻測試

隨著第二代銳龍處理器的推出AMD官方超頻軟體Ryzen Master也更新到了1.3版本,最新版本可以自動檢測全晶元速度最快的核心,和每個CCX內的最快核心,還可以對單個CCX進行超頻,內置了穩定性測試器,可以立即檢測你的設置是否穩定。

此外還增加了主板插槽功率容量、主板持續VRM容量還有主板的峰值/瞬態VRM容量的顯示,使得玩家能在這個軟體里活動更多的信息。

這次超頻就是用這個軟體完成的,在Ryzen Master內把CPU全核頻率拉到4.275GHz,電壓設置為1.4V可以通過軟體內的穩定性測試。

CPU的實際負載電壓是1.373V,可以在這個頻率下通過Cinebench R15的測試,得分為1930

不過想要用這個頻率來通過AIDA64的穩定性測試是不可能的,把頻率降到4.15GHz,並把電壓調到1.275V才可通過,CPU內核溫度此時已經高達87℃了,再往上超很容就會過熱的。

總結:12nm製程、Zen+架構、性能提升,這就是第二代銳龍

第二代銳龍處理器架構從「Zen」進化到「Zen+」,製程則從14nm進化到更為先進的12nm工藝,使得處理器能工作在更高的頻率上,處理器內部也進行了優化,緩存與內存延遲得以降低,總體來說性能較上一代提升了大概10%,對用戶來說,能得到更佳的體驗。

時隔13個月,AMD再一次發布新的處理器,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意味著每一年AMD都會有新的CPU面世,我們也將有更多優秀的產品能選擇。而且第二代銳龍處理器系列的整條產品線比原來的銳龍一代完整多了,高端有沒核顯的八核六核,主流級有Ryzen APU,部分型號的第一代銳龍處理器會繼續保留以豐富產品線。

具體說到Ryzen 7 2700X和Ryzen 5 2600X這兩顆處理器,它們的工作頻率較上代同檔產品有了明顯提升,緩存與內存延時也降低了,這樣就讓CPU的日常應用和遊戲表現都有很明顯的改善,雖然不能徹底打敗對手,但在性能上不遑多讓,價格上更有優勢。Ryzen 7 2700X的售價為2699元,Ryzen 5 2600X為1799元,都比現在的Core i7-8700K(2899元)和Core i5-8600K(1999元)更為便宜,性價比更高,此次升級AMD進一步強化了自己產品的競爭力,有望奪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搭配的X470主板也同步推出,各家主板品牌都有多款對應產品上市,我們都會陸續跟進報道、測試,敬請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能網 的精彩文章:

宏碁新品搭載移動版RX 560X:核心頻率略有提高,其他不變
iFixit又把iPad 6拆個乾淨:非全貼合屏幕,可維修指數2分

TAG:超能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