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文化期玉琮看高古玉的「玉質泥化」和「綹線癒合」現象

從文化期玉琮看高古玉的「玉質泥化」和「綹線癒合」現象

高古玉有多方面的鑒定依據,「變化」是鑒定高古玉尤其是文化期玉器的主要依據。這種「變化」是自然的而非人為的。高古玉的「變化」現象有多種類,如玉質的鈣化,外物的沁(浸)入,斑駁的皮殼,玉料的氧化和漿水的凝結等等。

這裡要說的「變化」是「玉質泥化」和「綹線癒合」現象。

所謂「玉質泥化」,是指玉器經過幾千年的微環境作用,玉料結構發生不同程度的轉化現象。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多見於文化期玉器。

泥化現象的泥,不是一般的泥,類似於做瓷器的高嶺土,由石頭轉化而來。泥化程度不同,外觀狀態也不同,有的只有輕微的變化。「玉質泥化」不同於玉質鈣化,玉器並不失去水份。也不同於土沁,土沁部位往往比泥化更象普通的土,因為是土直接沁入的,而泥化更多的是玉料變軟,性狀和色澤改變,並不見土色。

所謂「綹線癒合」,是指玉料本身存在多多少少、大大小小的綹線,或因加工形成的傷線,歷經幾千年的微環境作用,出現的一種癒合變化現象。多見於年代更久遠的文化期玉器。「綹線癒合」一定是自然的,癒合的程度也是不同的。有的線癒合,有的線不癒合;同一條線中有的線段癒合,有的線段不癒合。

本人所藏的一隻文化期玉琮,具有一般程度的「玉質泥化」和典型的「綹線癒合」現象。大孔內外,唇口上下「變化」自然,多圖以大孔內側邊緣狀態展示「玉質泥化」和「綹線癒合」現象。請同好多提寶貴意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山河藏玉 的精彩文章:

高古玉器變化之七巧板現象初探

TAG:中山河藏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