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援非醫生的日常:診治中割傷害怕得艾滋,時刻面臨感染瘧疾的危險

援非醫生的日常:診治中割傷害怕得艾滋,時刻面臨感染瘧疾的危險

「在非洲的這些日子將成為我人生最寶貴的財富,雖然苦,但是很值得!」此刻坐在蕉嶺縣人民醫院檢驗科辦公室的丘海峰迴想起在非洲的日子,用樸實的幾句話表達了他內心最真誠的想法。

就在三個多月前,1月22日上午10點多,隨著航班平穩降落,24名援非醫療隊員抵達梅縣機場,他們陸續走出機場,終於見到了闊別許久的家人,笑聲和眼淚交織在一起的場面令人動容。而在這群人當中,就有來自蕉嶺縣人民醫院檢驗科的檢驗師丘海峰。

越過三大洋三大洲,橫跨半個地球,在離祖國18000公里的巴塔駐點,丘海峰和同事們一起,圓滿完成祖國交予他們的任務,在艱苦的環境里踐行著醫者對職業和人類生命的神聖承諾,更用愛澆鑄起友誼的橋樑。

既是醫生又是採購員、搬運工

丘海峰2002年大學畢業後便來到蕉嶺縣人民醫院檢驗科,一晃已經過去十多年了。2016年,當他聽到梅州正在組織赴赤道幾內亞的醫療隊時,他主動請纓。

「我的愛人非常支持我的決定,孩子也正在上高中,很懂事,也非常支持我,所以我就報名了,很幸運被選上了。」丘海峰說,家人的支持更堅定了他去援非的信心。

在他的印象里,非洲是個陌生又神秘的地方,雖然已經做好了吃苦的準備,但下了飛機,來到駐地時看到的場景依然讓他大吃一驚,「當地人民的生活真的很艱苦,有些村莊還沒有通水通電,我們所在的醫院算是當地比較好的了,但設備、器械什麼的還是非常老舊、落後。」

在巴塔只有兩個季節,雨季和旱季,遇到雨季的時候空氣非常潮濕,衣服、床褥經常都是濕濕的,旱季的時候太陽又非常猛,而這些都還是次要的,經常停水停電的問題更是讓丘海峰和同事非常困擾。

「醫療需要用水,生活需要用水,但整個巴塔地區沒有一家正規的自來水廠,經常說停水就停水,我們後來成立了水電組,專門解決這一類的問題,停水的時候水電組的隊員要跑到一二十公里外的地方載水。」丘海峰說,當地的水合乎標準的不多,有些水腐蝕性大或重金屬超標不能使用,而有些井水裡則會有帶吸盤的蟲子。

在巴塔駐點,11名隊員的身份既是醫生,又是水電組的「搬運工」,還是採購員、農夫。「我們自己去買菜,有些蔬菜可以自己種的我們就自己種。」丘海峰笑著說,他和同事一起開墾菜地,種蔬菜自給自足。

雖然在那裡條件艱苦,但丘海峰和同事很快就適應了,在工作之餘還不忘關心國家大事。他說,在住的地方有電視,只有一個台——中文國際,他們有空就會看,關心著祖國的一切。

據了解,廣東從1971年起承擔國家向赤道幾內亞提供醫療援助的任務,此次是繼1981年、1994年後,梅州市第三次派員參與國際醫療援助,派出醫務人員涉及內分泌、心血管、內科、外科等11個科室。

時刻面臨感染瘧疾的危險

丘海峰是檢驗科的檢驗師,每天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抽血、驗血,這在國內是一項非常安全的工作,在巴塔卻危機四伏。據了解,當地的病人艾滋病毒攜帶者高達50%,傳染病在這裡非常普遍。

「有一次我們給10個當地人做體檢,才4個人合格,2個檢出攜帶艾滋病毒,2個感染了梅毒,2個帶有乙肝病毒。」丘海峰說,因此他每次給病人做檢查都會帶好手套,經常消毒器械,做好各項防護措施。

丘海峰迴憶,當時醫療隊中有一名成員在給病人診治時,不小心被破舊的器具割傷,膽戰心驚地過了2天後,被告知那名患者並未攜帶艾滋病病毒,才終於鬆了口氣。

「雖然我們並沒有『談艾色變』,但診療時什麼意外都可能發生,我們能做的就是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保護好自己,平平安安回去。」丘海峰說。

除了艾滋病,丘海峰和同事每天還得面對分分鐘得瘧疾的可能。「我還算幸運的,得了3次瘧疾,有同事得過最多5次的。」丘海峰說,得這病的頻率就像在國內得感冒一樣。

在赤道幾內亞的一年半時間裡,醫療隊里的每一個人都曾染瘧疾,「瘧疾雖然在中國幾乎見不到了,但在當地卻非常常見,主要通過蚊子傳播。巴塔的蚊子特別多,特別是傍晚,防不勝防。」

的確,瘧疾對於當地人來說,就跟國內的感冒、發燒一樣常見,但醫療隊的人在國內從未感染過這種病。所以,當發燒、無力、怕寒怕熱、渾身不適……種種癥狀襲來,讓人難受不堪。「雖然頻率跟得感冒一樣,但卻比感冒更難受也更危險,最嚴重的時候我出現了耳鳴、血尿的癥狀,主要是吃的葯有副作用。每次好了以後還要擔心十天半個月又要感染。」丘海峰說。

就算被蚊子叮咬後沒有得瘧疾,身上也是會起紅疹,一開始丘海峰和同事還想點蚊香驅散,結果發現當地的蚊子「百毒不侵」,令他們非常無奈。

技術過硬得到當地人認可

每天上午在醫院上班,下午出門診是丘海峰在巴塔的日常工作。初來乍到的中國醫生想要得到當地醫生和患者的認可並不容易,他們都是通過無私的付出和紮實的技術一點點獲得的。

「有一個男的來抽血,體型比較胖,他說他平時都要扎2至3針才能找到血管,我幫他抽的時候一次就完成了。我告訴他抽好的時候他還沒有反應過來,他說一點都不痛。」丘海峰說,從那以後,有比較難搞定的患者當地的醫生都會叫他過去幫忙,這是對他最大的認可。

除了日常工作外,丘海峰還遇到過突發的狀況。有一天下午,來自一家中國遠洋公司的海員打車到超市買東西,結果計程車由於太破舊失控衝到了七八米深的海里,車上有5個人,出事地點距丘海峰所在的醫院僅有3公里左右,大使館馬上聯繫了他們。丘海峰和同事拎上急救包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現場,對打撈起來的傷員進行救治,他們的表現得到了當地人和大使館的肯定。

由於巴塔的醫療條件有限,丘海峰並不能像在國內一樣有專業的儀器輔助檢驗。在那裡,他都是使用從國內帶過去的試紙進行檢驗。「條件就是如此,我們只能克服。試紙沒有機器那麼準確和便捷,但通過認真對比分析還是可以得到相對準確的結果」。

跟當地醫生交流,到鄉下去義診是丘海峰融入當地生活的方式,除了工作上技術的交流,他和同事還會帶著小禮物去當地醫生的家裡做客,跟他們聊天交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友誼。

離家18000公里,丘海峰對家人的挂念、只能通過手機聊以慰藉,遇到春節、中秋等傳統節日,他便和同事一起包餃子、寫對聯,過「既簡單又隆重」的節日。

【來源】南方日報

【記者】陳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PLUS 的精彩文章:

一季度面板價格「跳水」,產能過剩?
一個郵包9件「大牌」,假LV、假CHANEL通通被截了

TAG:南方P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