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重磅 | 阿里宣布收購中天微,晶元戰略布局初成規模

重磅 | 阿里宣布收購中天微,晶元戰略布局初成規模


機器之心原創


作者:微胖、宇多田





這是中天微官網最矚目的話:基於自主指令架構研發。




今天早上,機器之心從阿里內部獲得重磅消息:阿里巴巴宣布收購杭州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但投資金額並未對外透露。不過參考此前阿里投資中天微的金額,這又是一次大手筆。



這筆收購向我們釋放出一個明顯的信號——阿里果然兌現了他們在去年雲棲大會成立達摩院時的初衷與承諾之一:

阿里需要具備設計與改造 晶元 SoC 架構的能力。







這家成立於 2001 年、總部位於杭州的公司,是一家致力於 32 位高性能低功耗嵌入式 CPU、以晶元架構授權為核心業務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



據網上資料顯示,公司圍繞自主嵌入式 CK-CPU 構建晶元軟硬體平台,為各行業細分領域的客戶提供具有核心競爭力、高性價比以及定製化的 CPU IP 核及相關的 SOC 設計開發平台、軟體工具鏈和集成開發環境。




目前,公司已形成了面向各應用領域的高、中、低應用的 CK610、CK800 系列 CPU 核。




而最值得注意的是,中天微是當前我國唯一基於自主指令架構研發嵌入式 CPU 並實現大規模量產的 CPU 供應商。




早在 2015 年,阿里便與杭州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進行深度合作,面向物聯網各細分領域開發雲晶元(Yun on Chip)架構。2016 年 1 月,阿里入股中天微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此後,又在 2017 年 6 月,阿里向中天微注資 大筆錢,正式跨入晶元基礎架構設計領域。而後者作為阿里雲最早進入物聯網(IoT)合作夥伴計劃的成員,也會在晶元領域全面推進 IoT 晶元通過阿里雲 link market 在終端的大規模應用。




中天微曾發布過阿里雲基於 AliOS 軟硬體框架的 3 款「雲晶元」,包括計算機視覺晶元、融合接入安全的 MCU 平台晶元、以及與中興微電子合作推出的全球首款基於 AliOS 的極低功耗 NB-IoT 物聯網安全晶元。




中天微 CEO 戚肖寧曾表示,公司成立宗旨就是希望建立國內 CPU 自主研發創新能力:



「我們希望透過阿里巴巴的強大平台與數據中心體系,實現自主研發晶元的大批量商業應用,為真正『中國芯』的研發與量產做出貢獻。」







而就在昨天,阿里巴巴達摩院宣布正研發一款神經網路晶元——Ali-NPU,運用於圖像視頻分析、機器學習等 AI 推理計算。



綜合前後兩起事實,我們不難發現這次收購背後的邏輯:中天微業務與阿里實體業務構成強耦合,通過收購,更能提升阿里的業務效率。




這也符合阿里巴巴一貫以來的投資運作邏輯。早些時候,阿里巴巴投資總監謝鷹在接受國內媒體獨家專訪時就曾介紹道,阿里投資主要分為兩類:




一類是基於阿里實體業務的強耦合投資,通過收購和投資增強集團業務,提升效率;另一類是探路型投資,當下業務關係並不強,但我們認為會對行業未來產生影響的也會投,比如人工智慧技術。




AI 晶元也被稱為 AI 加速器或計算卡,即專門用於處理人工智慧應用中的大量計算任務的模塊,但是,其他非計算任務仍由 CPU 負責。




對於自己研發晶元的阿里來說,這家晶元公司的業務不再是「與當下業務關係並不強」,改變在新技術領域以少數股權投資形成生態的打法也順理成章。




阿里已經建立了物聯網的生態環境,比如阿里雲和智慧城市。沒有晶元(比如 CPU 和 AI 加速器),物聯網沒法做下去。收購專註於自主知識產產權物聯網晶元的中天微,讓正在研發 AI 晶元的巨頭又多了一點安全感,也堅定了其做晶元的決心。






自研晶元論勝負,時間重要嗎?




眾所周知,晶元是一門「重科技」,資本、人才、技術都不可或缺。要進入第一集團,更需要大手筆投資。




對於阿里來說,錢不會是問題。馬雲曾表示未來將為達摩院投入超過 1000 億元。




軟體演算法也有積累。阿里巴巴自主研發的 Ali-NPU,正是基於阿里機器智能技術實驗室等團隊在 AI 領域積累的大量演算法模型優勢,根據 AI 演算法模型設計微結構以及指令集,以最小成本實現最大量的 AI 模型演算法運算。




而在業務場景上,阿里對物聯網生態的理解會比晶元公司更深刻,定義產品也會更精準。




關鍵還是專業人才和時間。




「自研 AI 晶元」已成為阿里布局「中國芯」的戰略組成部分,目前達摩院晶元研發團隊,在美國、上海兩地已達數十人,預計年底將達百人。




而此次收購中天微,也會為公司帶來一批富有經驗的晶元專業人才。




不過,誰都逃不過晶元硬體數年的研發周期,這也是最為耗時耗力的階段,至少也要一年半到兩年時間。人為縮短這個周期,帶來的後果可能是專屬晶元性能還比上通用方案。




和其他入局的玩家比起來,阿里「顯然還早著」。




谷歌 2014 年甚至更早開始做 TPU。2008 年,寒武紀開始著手研究 AI 晶元,深鑒科技於 2012 年開始往這個路子上走,雲知聲 2014 年考慮研發自己的 AI 晶元。地平線 2015 年開始做。




如今,已經有幾家公司先後流片成功。接下來,也會陸續有公司帶來自己的晶元產品。




而這些搶在時間前面、並以技術見長的公司仍然可以通過進一步研發,保持技術上的暫時領先。




好在要論終局勝負,時間尚早。




在數據中心領域,可能會是一場需要花費數十年才能分出勝負的戰爭,在邊緣運算這個充滿挑戰的領域,則需要更久時間。




阿里的遠見




在去年 10 月達摩院成立時,晶元技術就是院里多個中長期技術研究領域之一。




不過在那之前,阿里在新技術上的的投資已經十分惹人注目。從 2013 年至今,阿里已接連投資翱捷科技(ASR)、寒武紀、Kneron(耐能)、商湯、Face++ 等人工智慧技術公司。




而晶元領域,在 2017 年下旬短短三個月里,阿里機構或阿里系就大手筆投資三家 AI 晶元公司,包括耐能以及此前的寒武紀(2017 年 8 月)與深鑒科技(2017 年 10 月螞蟻金服領投)。




再加上 2016 年 11 月投資的可編程晶元公司 BarefootNetworks 與 2017 年注資的翱捷科技(ASR),阿里不知不覺已經高度滲透晶元研發領域,成為無可爭議的晶元投資之王。




這些公司的技術覆蓋了伺服器端和智能終端。




比如,針對伺服器端,寒武紀會出售自己的晶元。深鑒科技主要聚焦於安防。耐能的定位是終端人工智慧的技術提供廠商,現在主打輕量級的 NPU(神經網路處理單元)晶元,主要布局智能家居和物聯網。




雖然阿里是電商起家,由於電商和移動終端聯繫緊密,大量數據也是從移動終端獲得的。因此,阿里對晶元的嗅覺非常靈敏。




據國內媒體介紹,2014 年公司成立之初,公司就判斷,晶元公司和互聯網公司未來一定會在某種程度上融合起來。




而寒武紀成立尚不足一年,阿里第一時間給出投資意向,「也是考慮到阿里對人工智慧高性能計算需求非常強大,」阿里表示。




雖然「當下業務關係並不強,但我們認為會對行業未來產生影響的也會投,比如 AI。」阿里投資總監謝鷹在接受國內媒體專訪時透露。




不過,阿里為何從晶元投資戰略布局走向自己研發之路,雲知聲 CTO 梁家恩告訴機器之能,




「巨頭也沒安全感,晶元這種核心技術必須自己拿下。沒有晶元,物聯網沒法做下去。估計阿里本來就想做自己的晶元,中興事件加速了這一動作。」




阿里自身也在發生改變——它已從世界最大的電商平台轉變為集零售、金融、技術、物聯網等服務為一體的商業基礎設施平台。




而 AI 技術和晶元,會是阿里商業基礎設施平台底座,極大提升阿里幾大核心業務,如物聯網、新零售、雲計算,甚至包括最新披露但進展迅速的無人車項目。




而翱捷科技(ASR)董事長戴保家也曾這樣評價阿里的物聯網戰略:




「阿里的生態環境已經搭好了,他們對物聯網生態比我們更了解,我們需要阿里幫助來共同定義產品,這樣客戶也會相信我們定義產品比較精準。」







螞蟻金服舉辦首屆金融科技領域演算法類大賽——ATEC 螞蟻開發者大賽人工智慧大賽,點擊「閱讀原文」 進入大賽官網了解比賽信息,比賽報名請使用PC端瀏覽器打開官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器之心 的精彩文章:

谷歌展示全新醫療診斷範式:深度學習+AR顯微鏡=實時檢測癌症
教程 | 從頭開始了解PyTorch的簡單實現

TAG:機器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