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民間有「張王李趙遍地劉」這樣一種說法?

為什麼民間有「張王李趙遍地劉」這樣一種說法?

每個國家都有人數最多的姓氏,例如日本姓氏最多的為鈴木、佐藤、田中、渡邊;韓國則是金、朴、李、尹;英國則是史密斯、瓊斯、威廉斯;美國則是傑克、詹斯、威廉斯;法國則是馬丁、勒法夫瑞、貝納;德國則是肖茲、穆勒、施密特,等等。至於中國則是張、王、李三姓最多。

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這五大姓的歷史原因。張姓的起源可以推溯到遠古時代。黃帝為中原民族的祖先,姬姓,他的妻子嫘祖,是傳說中養蠶治絲方法的創作者,被後人稱之為「蠶神」。她與黃帝生子名叫摯,

因修太皞之法,所以名曰「少皞」,為繼太皞之後而起的東夷部族首領。古代流行金、木、水、火、土五德相生相剋與周而復始的循環變化之說,少皞以金德稱王天下,稱為金天氏,立國於青陽,就是今天的安徽、山東一帶,立都曲阜。

傳說少皞在位八十四年,活了一百多歲,死後葬於雲陽,少皞的第五個兒子名叫揮,官職是弓正,夜觀弧星,即弧矢九星,在天狼星東南,其形狀如天之巨弓,矢鏃正對天狼星。於是揮受到啟發,創造了弓箭,被賜姓為張,張,施弓弦也,開也,字的本意便與「弓正」、「弧」密切相關。

關於王姓的起源,有這樣一種說法,相傳周靈王姬沁心,在位二十七年他的兒子晉曾對他提出批評奉勸,結果卻被貶為庶民,居住在琅琊,就是山東膠南縣一帶,因為子晉及其後裔的先祖是周天子,當時人們便稱他們家為王家,自此以王為姓,世人皆稱這些人為王家。

後來王姓曾有二十一個望族,遍及全國,有的望族勢力影響很大,唐代曾把王姓太原望族列為海內第一高門的五大姓之一,歷史上,王姓很早出過王翦、王昭君、王充等著名人物。宋朝秦觀說過,東晉以來,王、謝兩家最為名望,公侯將相十個人有七、八個出自這兩個姓氏。

李姓,是以官職為氏的。皋陶是傳說中少皞的支裔,東夷部落首領,活動地點在奄,就是今天的山東曲阜,堯為炎黃夷聯盟首領時,皋陶任理官,就是掌管刑法的獄官之長,其後代因官職命族為理氏。

皋陶以正直著稱,舜繼位後,繼續受到重用。他的後人理徽,在商朝為官,敢於直諫,得罪了商紂王,他的妻子契和氏帶著兒子理真逃亡伊侯之墟,隱藏起來,採食木子,即樹木的果實,得以活命,於是從理真起,改理氏為李氏,為了紀念感恩那使理姓能夠保全下來的木子。

趙姓,出自嬴姓,與秦國嬴姓同祖。伯益為夏朝東夷族首領,嬴姓各支嫡系祖先。伯益十三世孫造父,為西周時著名御車者,受幸於周穆王,傳說他曾取良馬八匹,獻於周穆王而駕馭,向西狩獵,到了崑崙,見西王母,樂而忘歸。

後來聽到徐偃王反的消息,又親御穆王,兼程東返,日馳千里,攻打徐偃王,大破之。亂事平定後,造父有功就封給趙城,由此為趙氏。徐偃王是西周時期徐國的王(江蘇省泗洪縣南),戎族偃姓,趙城在今山西省洪洞縣北。

劉姓,帝堯陶唐氏(伊祁氏、伊耆氏)之後,受封於劉(今河北省唐縣),後裔因以為氏。裔孫劉累,能馴化龍,侍奉夏後,被夏朝第十三帝孔甲賜為御龍氏。其後裔在商為豕韋氏,

在周朝為唐杜氏,周成王征討平定,唐杜氏遷往杜(今陝西西安),周宣王滅杜,杜伯之子隰叔逃到晉國,官拜士師,以官職為士氏,其孫士會到秦國,後又歸晉,但有些支庶子孫留在秦國,復先祖姓氏劉。

還有一種說法是西周時,周成王封王季之子於劉邑(河南偃師縣),子孫以邑為氏,此為姬姓之劉。

綜上所述,可以看得出來張、王、李、趙、劉這五大姓氏的成因有這樣幾點;一是出源很早,這五大姓氏可以追溯到上古三代,以至於更遠的遠古傳說時代。二是望族眾多,分布區域廣。

三是在其繁衍發展過程中有相當長的「貴族標籤」,如劉、李、趙三姓都是歷史上著名大朝代的「國姓」,王姓也曾作為海內第一高門持續幾百年。四是賜姓多,改姓多,少數民族從附姓多。五是滾雪球般的自然持續增長規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周 的精彩文章:

山東章丘東周遺址祭祀坑發現人牲遺存
專家講故事「秦昭襄王」

TAG:東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