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滿族人的飲食》(三)

《滿族人的飲食》(三)

4月17日我們發表滿族民俗專家富察晨楓的文章《《滿族人的飲食》(一)》,

4月19日發《《滿族人的飲食》(二)》,

今天發表第三部分。

《滿族人的傳統飲食》(三)

滿族是好客的民族,在來人去客(qie三聲)的餐桌上,總少不了壓桌的四碟小菜。客人落座後,女主人必要抹(ma二聲)一下桌子,放完筷子後,四個精緻的裝著小菜的碟就擺放炕桌上。

「小菜」是指用醃、漬、醬和拌等方法製作的佐食的常用菜,因用小碟盛裝,所以通常稱作「小菜」。

製作小菜的原料來源很廣,除了自家菜地生產之外,田野大地、溪邊河旁、以及山窪峽谷等地都有製做「小菜」的原料。

1、蒜茄子:將嫩小的茄蛋(越小越好)蒸熟涼成常溫,掰成裂口夾進蒜泥,放於罐或小缸中,每放一層,再均勻撒一些鹽。約十天即可食用。2、翠鹹菜:將白菜、蘿蔔和胡蘿蔔切成細條,將香菜、芹菜和蔥切成段,放在一起用適量的鹽攪拌。屬現吃現拌型。外觀鮮艷,也稱「五花鹹菜」。

3、韭菜花漬小嫩黃瓜:越小越好的小黃瓜,放進韭菜花里。其特點是:既有黃瓜的清香,又有韭菜的清香。

4、酸角瓜(或酸窩瓜):將窩瓜蛋、角瓜蛋和沒有成熟的香瓜蛋,去瓤後上鍋蒸成八分熟,涼至常溫後置於小缸或罐中,加少許鹽和水,封口後置於溫熱處使其發酵,發酵後即可食之。特點是:酸中帶甜,風味獨特,風涼適口。

5、媽媽菜:入秋以後,將芥菜塊莖(東北人稱「疙瘩」)洗凈,用碴板碴成細絲,裝入鐔中,加少許鹽,用牛皮紙封口。幾小時後即可食用。特點是:芥味濃醇,口感清脆。

6、苤藍鹹菜條:苤藍和一種稱作「疙瘩」的塊莖,洗凈後醃制越冬,來年春切成條狀,涼干後蒸熟。可拌蘇油或香油佐餐。

「疙瘩」醃後蒸熟,大的切開,小的可不切。穿成串蔭干,食用時用水泡開再蒸,蒸後切成條,拌蘇油或香油即可。

7、醬醃鹹菜:(1)將芸豆(或豆角)、小土豆或面瓜蒸熟,土豆去皮。放進醬中醃至半月後即可食用。

(2):將嫩黃瓜和沒成熟的香瓜切開去瓤,鮮芹菜葉用糙布包成包狀,放入醬中半月,即可食用。醬制小菜,風味別具一格,是滿族人喜愛的佐餐食品。

(未完待續)

作者富察晨楓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明代女真商人與東北亞絲綢之路
試論閩台粘氏的源流、分播及其族親交往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