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為仁術,商為濟世

醫為仁術,商為濟世

中國人,最講究一個「道」字。一件事情做到了極致,方能體會「道」:行醫有「醫道」,經商亦有「商道」。

古代學醫講究師承。徒弟從一開始便與先生同吃同住,同入同出。生活中學習先生的醫道,唯有飽含一顆濟世救人之善心,才能得到先生的真傳,成為入室弟子。學習上更是要刻苦鑽研,每日與葯香草本作伴,方能成才。

正所謂:「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炮製的藥材、開出的藥方,到底好不好,雖無人看見,但畢竟人活天地間,天知,地知,心知!為醫者濟世救人,但求無愧於心,無愧於天地。

古代的大醫,皆是明白了這個道理,才能為患者付出一切,而醫術也獲得了極大的提高,最終為中醫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他們,都是行於「醫道」之上的人。

那麼「商道」又是什麼呢?

大道歸一,天下之「道」,其實只有一個,「醫道」與「商道」,並無根本差別。

我們常說「儒商」這個詞。且看「儒」字:左邊「人」,右邊「需」。提供百姓需要的東西,才能稱為商。所以為商者需要體百姓之辛,察百姓之需,把行商當作一種善行、修行。小商為民服務,大商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而行醫說到底,也是一種商:為病人提供自己的醫術和治病之葯。關乎性命,更應百倍重視人品。

所以有了胡慶余堂的「戒欺」、「是乃仁術」;方回春堂的「許可賺錢,不許賣假」;張同泰的「貨真價實存心利濟」;有了一代又一代中醫人堅守初心,懸壺濟世。

胡雪岩手書牌匾

他們常說:「吃中醫藥這碗飯,吃的是良心飯、子孫飯。壞了良心,殃及子孫。」他們傳承的不僅是醫術,更是一種信仰:對中醫的信仰,對中藥的信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浙江省中醫藥學會 的精彩文章:

平常好用是前胡

TAG:浙江省中醫藥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