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華服日:華夏復興衣冠先行

中國華服日:華夏復興衣冠先行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又云: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

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定為「中國華服日」,今年的4月18日為第一屆。

何謂漢服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

漢服

漢服形制

婚服

中國傳統婚禮是華夏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漢傳統文化精粹之一。

周制婚服,新夫頭戴爵弁形似無毓之冕;上衣玄色(青黑)象徵天,下裳纁色(淺紅)象徵地,有黑色緣邊,喻陰陽調和。

新婦婚服形制與男子同,惟服色有別,上衣下裳均為黑色,取「專一」之意。

男子深衣

男子深衣,衣裳相連,上衣交領寬袖,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徵一年十二月。袖根寬大,袖口收祛,象徵天道圓融;領口直角相交,象徵地道方正;背後一條直縫貫通上下,象徵人道正直;下擺平齊,象徵權衡。

女子深衣

深衣衣裳相連,被體深邃,衣劇由下至上彎曲纏繞,先秦兩漢時期最為流行,交領右衽,使身體深藏不露,整體顯端莊雍容典雅。

齊胸襦裙

襦裙刻意拉長的裙幅使人顯得高貴、挺拔,配上傳統的披帛,更顯飄逸、靈動。充分展現了大唐女子的大氣、自信與優雅,極富詩意的美與韻律。

交領襦裙

上襦下裙,上襦為右祍束在裙子里,用腰帶齊腰固定,交領襦裙是一款經典的女子漢服形制。它契合華麗又很端莊,兼具高貴和柔美。

對襟襦裙

上襦衣襟相對於胸前,成為對襟,裙子加有帷裳,增添了層次美和重疊美,中國儒家思想講究中正、融合,對襟襦裙一中線垂直表現一種對稱的美。

女士半臂

女士半臂是漢服中一種常見的外衣形式,通常穿著與襦裙之外,衣襟相對而下系與胸前,袖臂至上臂,顯得活潑、可愛,為少女喜愛的款式。

襖裙

流行於明代,漢服消失前最後的一個款式,襖裙保持上衣下裳的形制,外衣多為袖,領部加有護領。下佩馬面裙,裙上的花繪和吉祥圖案表達了漢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中式服裝

延續了中國傳統服飾的特點,結合現時代的生活,服裝端莊大氣、展現了中國女子的優雅之氣,男子的陽剛端莊。

漢服飄逸,流動,端莊典雅,同時還承載著傳統儒家思想的基本道德理念,是漢文化的縮影,漢服衣衫寬大,可使身體隨意舒展,追求天人合一,由外及內的美,它的作用不僅僅是蘊含立體,所有的形制、特徵、紋飾,都蘊藏著豐富而深刻的內涵。

古時,人們視華服為「國之顏面」的尊貴之物。如今,人們視華服為「記憶深處」的靈魂激蕩。在漫長的時代更替中,華服承載的不僅僅是一種生活美學,更是無數中華兒女生活方式的延續。

華服之美

美在詩意 美在禮儀

但更美在文化的傳承

不要錯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範er生活 的精彩文章:

當漢字撞臉,你還能一眼認出來嗎

TAG:教範er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