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朝元仙仗圖-北宋·武宗元

朝元仙仗圖-北宋·武宗元

1:宋代史籍·繪畫·詩詞中記載的一些當時創新流行髮髻如:朝天髻、包髻、芭蕉髻、大盤髻、雙蟠髻等在《朝元仙仗圖》中卻並沒有出現。創新於宋代的一些兵器如環首彎刀等,也沒有出現。說明這幅畫卷並不是描繪北宋時期道教的繪畫。

2:根據兩幅畫卷對比,我們發現大部分場景和內容基本相同。《八十七神仙卷》場景、內容、局部細節全部為唐代元素,而《朝元仙仗圖》局部細節卻出現大量北宋元素如:前幾集介紹北宋時期已經出現的耳環和四爪龍,還有五代和北宋出現的劍首等。這一現象可以說明《朝元仙仗圖》是北宋人所繪製,並且是臨摹唐人局部不清晰的繪畫作品。

3:宋代著名道釋人物畫師有李公麟、武宗元、貫修、張思恭、金大受、劉松年、周季常、林庭珪等等。但能具有吳帶當風繪畫技法風格的畫師只有武宗元和張思恭兩位畫師。其中北宋畫師武宗元初始繪畫時期在廣愛寺等地大量臨摹過吳道子的道釋壁畫,同時《朝元仙仗圖》提款也有證明為武宗元所繪製。而南宋張思恭所繪的《恭猴侍水星神圖》從其著色和線條來分析:層次清晰、線條位置自然合理,是一幅師承吳帶當風繪畫技法,用心而畫的創新作品。其質量明顯優於《朝元仙仗圖》。

4:《八十七神仙卷》在耳環、龍爪、劍首部位都非常清晰,《朝元仙仗圖》為什麼在這些地方出現不同呢?答案只能有一種結果:《八十七神仙卷》是盛唐時期道觀壁畫的清晰粉本,流傳至今。當時根據這幅粉本所繪製的盛唐壁畫經過兩百多年的兵荒馬亂和朝代更替【盛唐·安史之亂·五代·北宋】隨著時代的變遷,年久失修的壁畫色彩和局部細節已經褪色、脫落。這幅殘損的壁畫出現在北宋道觀,被初學繪畫的武宗元所發現後開始臨摹,同時武宗元用自己時代的元素填補上哪些缺損的部位,成為一幅完整的《朝元仙仗圖》流傳至今。那幅依據《八十七神仙卷》所繪製的盛唐道觀壁畫卻已經消失損毀。

5:這種後朝臨摹前朝的繪畫方式,新人臨摹大師的傳統,有史以來從未間斷,在中國美術史中比比皆是。北宋年輕畫師武宗元臨摹盛唐遺留下來大名鼎鼎吳道子的殘損壁畫是合情合理的。

6:如果將兩幅畫卷放大數倍後仔細觀察,才能體會到什麼叫做臨摹,什麼叫做用心在畫。《朝元仙仗圖》中這種層次不清、線條混亂無理的現象比比皆是,貫穿整幅畫卷,本人研究後認為畫卷內容無法完整著色。《朝元仙仗圖》明顯具有抄襲臨摹的感覺。

而《八十七神仙卷》線條雖然錯綜複雜,但仔細研究後能夠分清層次,亂中有序。好比進入迷宮,卻總能找到出口的感覺。整幅畫卷挑不出任何缺點。著色期間感覺古人清晰的邏輯思維明顯要超出常人。《八十七神仙卷》絕對不是普通畫師所繪,非畫聖吳道子莫屬。

《八十七神仙卷》中欄杆處籃圈部位結構--立柱簡單支撐橫樑。隋·唐·宋期間的繪畫中,這種欄杆結構都是這種樣式。

《朝元仙仗圖》欄杆籃圈部位結構--半包裹結構

貫修五代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注荼半吒迦尊者》

欄杆籃圈部位結構--也是半包裹結構。這種結構並不多見

《八十七神仙卷》中武士穿的是布鞋

《朝元仙仗圖》中武士卻穿芒鞋

北宋開元寺浮雕持寶劍天王像腳穿芒鞋

《恭猴侍水星神圖》張思恭南宋

絹本設色縱121.4厘米 橫55.9厘米

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八十七神仙卷》--峨髻

《朝元仙仗圖》--?

《八十七神仙卷》--雲朵髻

《朝元仙仗圖》--絲絹包裹的雲朵髻?

《八十七神仙卷》--圓髻

《朝元仙仗圖》--?

雖然畫的清晰但無法綰成

《八十七神仙卷》--雙垂環丫髻

《朝元仙仗圖》--?

明顯繪畫錯誤

《八十七神仙卷》--雙纓髻

《朝元仙仗圖》--北宋流行的同心髻

服飾上的錯誤和不同更多,以後會慢慢介紹。兩幅畫為什麼出現這麼多的細節不同?誰畫的更自然更合理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八十七神仙卷 的精彩文章:

TAG:八十七神仙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