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說】關於抑鬱症

【說】關於抑鬱症

黑暗是一個溫柔的胖子

 黑暗是一個溫柔的胖子

燕池 

00:00/03:07

(湘飛說:這篇文章,是我非常非常好的朋友寫的。從我得知她有抑鬱症,到看著她一直在和抑鬱症抗爭,到如今,她已經可以勇敢地去直面。這個過程,很漫長,也很孤獨和痛苦。不管外界給你是怎樣的反饋,更多地都需要一個人去面對和解決,無人代替。

今天她寫完發給我,我看完心很痛,痛的是真的很心疼她。但是我也真的非常為她高興。我說她真的很厲害很厲害,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去面對自己。

前幾日,我還和老李說起諮詢這件事對我的幫助。說起來,我也前前後後、斷斷續續諮詢了快2年。沒錯,是我,哈哈哈(我沒去醫院看過,只是有時候感覺很不好)。我非常感謝她在我最困難無助的時候,讓我有勇氣去找專業的諮詢師。這個過程非常神奇,諮詢本身不會為你從根本上解決現實的問題,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卻可以非常客觀地了解到一些你自己根本無法看清的本質,對自己、對身邊的人、對這個世界都會有全新的認識。

她大概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厲害,在困境中勇敢地活著,卻在默默給別人力量。嗯,以下,就是她的文章,也希望分享給大家,讓大家從一個視角去了解抑鬱症,而不是就簡單地認為「想開點就好啦」。也希望大家,都可以關愛自己和身邊人。)

昨天我的朋友圈收到很多關心,首先謝謝大家!

這幾年,就我線上和現實生活中的觀察,其實抑鬱的人非常多,但因為避而不談或者自我質疑使得這個過程更加嚴重或者痛苦的情況並不少。作為一個從來不避諱自己病情的過來人(對,讓我得意叉會腰)寫了這個日誌,全部是我個人感受層面的主觀看法,沒有任何數據和文獻引用,僅供參考,畢竟網上正經的學術科普文很多。希望同學們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自己的和家人的,父母一輩抑鬱的情況也不少)。

1,請有抑鬱問題(無關輕重)的同學,能正視自己的問題,你不是不是矯情不是敏感,更不是丟人(尤其是產後抑鬱的同學)!!!2,本文中我把心理醫生叫做心理諮詢師;3,文中默認,正常情緒為

大致分為:1我理解的抑鬱;2醫院就診/藥物;3心理諮詢;4我的情況,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相應看看。

1,抑鬱,我的理解

按我的接觸到的情況,我自己把抑鬱分為:抑鬱情緒,抑鬱狀態,抑鬱症,有些內容可能會有重複或者交叉。畢竟精神層面的情況真的不太好去界定,它影響到你的生活,但是你看不到摸不到。

(1)抑鬱情緒:我認為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壓力,可能是生活壓力/工作壓力/學業壓力/親密關係壓力,這種情況如果不嚴重,基本多多注重自我調整,休息,傾訴或者找找心理諮詢師(諮詢師的問題下面我會說),或者考慮換個環境/工作,一般問題不大,如果嚴重請參考條目2,3;第二種是隨著年齡增長,認知和精神層面的些許不平衡,這類人多半見識比較多,自我要求比較高,可能是人生某個階段某個年齡的迷茫,可能是自身性格的嚴謹,也有可能是某個突變的事件,精神世界強大的基本就自己扛過去,過於迷茫的其實找個信得過的過來人或者諮詢師聊一聊,注重平日自我調整基本也問題不大,情況嚴重的請參考條目2,3。抑鬱情緒的話,不用自己嚇自己,情緒的自主正負波動很正常,不用嚇自己是抑鬱症啦!

(2)抑鬱狀態:長時間的抑鬱情緒,達到某種程度。比如持續一段時間,比如只要在一個環境里就觸發,比如隔一段時間就循環或者遇到特定人與事就觸發,並持續一段時間。這段時間裡,基本情緒低落達到負值,對什麼都沒有興趣,沒有食慾或者對吃東西沒有興趣,也就是喘口氣,有時候還會有嗜睡,勞累等情況,也許伴隨情緒的波動也許伴隨著強烈的自我不滿。不同的人可能出現的情況不太一樣,會有差異。我個人認為這種情況如果長時間持續基本就要考慮,正視自己的問題,對自己進行一個比較系統的調整,如果嚴重下去基本就要達到抑鬱症的情況或者這種狀態本身就是輕度的抑鬱症。我認為,首先是正視問題,不要用勞累或者過一段時間就好來麻痹自己(當然能調整過來最好了),正視並承認抑鬱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如果能得到周圍親近的人的理解和幫助那是最好,如果不能,也請不要在旁人身上放太多希望,多多關注自己自身。改變生活習慣,休息,出去玩,去醫院確認,找朋友傾訴,找諮詢師,都是可以選擇的解決的途徑,甚至有人去聽大悲咒或去算命,等等都可以,只要能讓自己舒服或者能改善自己就可以,改善的途徑並沒有什麼優劣高等低等之分,我曾經看到一個抑鬱症患者把收拾整齊出門當做一個緩解的方式和儀式。而,我的解決方式,就是睡覺,睡一整天,這種。然而並沒有因為沒吃飯就瘦呵呵呵呵呵呵。

(3)抑鬱症:一般分為輕度,中度(我就是),重度,具體醫院的診斷和吃藥的情況我會在下一個部分去說。在我看來,抑鬱症很操蛋的地方在於,同一個緩解方式對不同的人效果是不一樣的,因為精神層面上,每個人的閾值/承受度/在乎的人與事是不一樣的,所以適合每一個人的解決途徑是不一樣的。最重要的是不要去質疑自己,多多關愛自己,我的諮詢師說,人是一個精密的儀器,是需要保養的。而對於說我矯情的人,朋友的話我會笑一笑不辯解,不是朋友的話,罵一句傻逼然後拉黑。有些抑鬱症,換一個環境遠離壓力源就可以康復,有些可能得去審視自身找到問題的根源慢慢去解決,重要的是,一定選擇讓自己舒服和放鬆的方式,並確保情況不要惡化,如果情況越來越糟請直接就醫。關於周圍人的反應,如果把抑鬱症比作一個傷口,泛泛自交一般不會care你的傷口也沒有興趣去care,所以作為自身,不要強求他人的理解和關愛,並不是你生病你有理,選擇傾訴對象很重要;關愛你的人裡面,有些人會對著傷口大呼小叫,大喊著怎麼辦怎麼辦,有些人會冷靜根據你的情況提出一些止血的措施,有些人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你而忽略你的需求;最可怕的,有的人可能會靠近你的傷口,詢問你的傷勢,然後趁你不注意,故意撒鹽,這裡面有些人會撒一點圖個新鮮,有些人會越撒越多。請一定辨別這些人,有些人你可以去傾訴尋求幫助,有些人一定要遠離。很多時候尋求幫助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抑鬱狀態下人有時候很脆弱,有人陪伴會讓情況變好,但是也要遠離該遠離的人,這個時候不能軟弱。我在病情穩定的時候,因為學業停滯需要說明的情況下表達了自己的病情,我自己對這個還是比較能接受的(美劇看得多)所以問題不大,有些同學如果不能接受這個字眼的話可能要考慮是為什麼,至於要不要公開,個人情況不同,得到家人朋友理解固然是幸運,如果不能,那就好好關注自己就好了。

這裡要說得一點是,我看到有抑鬱症過來人說,營養補充劑也非常有用,可以嘗試改變自己的飲食,吃的好一點健康一點加上營養劑或者去掛個營養科看看,也是一種選擇的參考。

2,醫院就診/吃藥(正規醫院!!!!!!

走進醫院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醫院的嘈雜和冰冷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有醫院熟人最好,能給你充足和醫生溝通的時間,如果沒有,請選擇一個相對自己舒服的時間段和狀態,千萬不要迴避。

我坐標蘭州,16年下旬去的(這個時候我已經情緒-20大半年,並且諮詢了有兩個月)。我去的醫院分類為神經內科,7點放號,8點半上班,我第一次去8點拿到號,排到11點才見到醫生。我的認知里,沒人看神經內科吧,然而事實是,人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多,醫生沒有太多時間和你溝通,因為後面有很多患者。多數是中年/老年人,焦慮/睡不著/胡思亂想之類的癥狀,也有為自己家孩子開藥的,也有一些非常嚴重的精神分裂。我是儘可能理智的不帶感情色彩的去談我的癥狀(之前寫在紙上),然而說到第二句已經泣不成聲,說完之後醫生就開好了葯讓我去取,我在付款取葯過程中和諮詢師聯繫了一下談了下自己的感受(她很支持我去醫院),然後在樓梯間大聲痛哭了半個多小時才平復情緒然後恢復平日的常態。

不同醫院對抑鬱應對不太一樣,有些醫院是要做一整套測試題,來給你定性,有些醫院還會做一些身體檢查,大概是排除病理性的一些問題,有些醫院只能根據你的癥狀就靠醫生的能力給你確診(醫生太少患者太多沒辦法)。這裡雖然建議去比較系統的醫院診治,但也要根據自身情況,比如我就喜歡就近。我個人只有抑鬱症所以確診比較容易,而雙相,焦慮,精神分裂,我是不太懂的,請一定要及時諮詢相關專業人士。以及就醫方面有一些專業的科普文,可以去看看。

吃抗抑鬱葯的階段副作用比較大,並且程度因人而異。個人看法:如果病情嚴重,請一定考慮藥物,而且最好不要中斷(只是一個建議),因為中斷之後如果再吃的話,這個葯的作用可能就不太大(病情越嚴重這種情況越明顯),而且抗抑鬱葯一定不能自己隨便買隨便吃一定要謹遵醫囑。我在藥物服用前期,基本謹遵醫囑進行複診確認藥物的作用和自己的情況。吃藥的副作用一般包括頭暈頭疼嗜睡精神恍惚半夜頻繁醒,以及發胖(此處有一個怨念的我)!!!!!!我的情況是,服用之後,情緒真的提起來了,由-20變成10。但是一段時間之後情緒會恢復到,服藥的弊端是副作用以及根據個人情況不同停葯時間不同,所以,決定吃藥之前請考慮好利弊。單說藥物確實能確保我的情緒的上升以及維持後續的穩定,對於情況嚴重的人群,藥物是必須的,這點基本大多數科普文都是贊同的。但抑鬱症,學術界沒有一個嚴格的定論,所以面對一些人「抗抑鬱葯是廠商的暴利宣傳」以及「你看,我不靠藥物也可以」的說法,請根據自身情況加以考慮和選擇(我個人不贊同這兩個說法,我寧願相信精神科的醫生)。

3,心理諮詢

我個人是非常推薦心理諮詢的。雖然我自己是久病成醫,非常輕微的問題我都可以去聊,但是專業的諮詢師其實更能節省你的時間。國內諮詢市場比較不嚴謹,請注意多數諮詢師沒有精神病理學的背景沒有開處方的資格,看病請去正規醫院(但我也知道一些半路出家的諮詢師非常棒,精神層面的東西其實還是更加註重合適不合適)。適合自己的諮詢師大概也是要兩個人比較相合才能溝通(知道有人不停換諮詢師直到遇到自己非常合適的那個),加上一般諮詢的費用不等,可能會造成一些人的望而卻步。但是我還是要說,當你情況迷茫而瓶頸,一個諮詢師或者經驗豐富的過來人可以節省你非常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不要過於神化心理諮詢,這個過程只是讓你更加快速找到你的問題所在,對於有些人是陪伴對於有些人是傾訴對於有些人是啟迪,但多數情況下,最根本的問題還是要自己去解決(請相信自己的精神力量),所以請不要抱著,心理諮詢是不是能拯救我以及聊一次我是不是就可以痊癒的心態。心理諮詢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作為一個受益者,我個人比較建議,不管是不是抑鬱的情況,如果其他方式都不能解決問題的時候請換一個角度,找個諮詢師,看能不能找到突破口。

4,我的情況

最後說說自己的情況吧,粗暴總結起來我的情況就兩個字:「自我」。

少年時期過得太過於平和順遂,18歲之後自我內心的成長和矛盾逐步凸顯,但一直以來逃避的態度使得所有問題都堆積到28歲一次性爆發。畢竟人到中年,心理狀態很容易因為大環境和小環境發生轉變,也因為年齡而產生很多自我質疑。所以我的,自我的覺醒,自我的完善基本伴隨著抑鬱症的所有過程,畢竟生病和自我治癒過程就是精神世界完全的撕裂和顛覆,然後再一點點拼回去的過程。

2016年初情緒完全低落(原因我就不提了),中間經歷了莫名其妙的過敏(精神的問題最終可能會體現在身體的免疫力上)和讓人悲痛的一些事情(這裡不提了),當一次因為別人的一句話造成的完全情緒崩潰之後,我知道我面前兩條路,生或者死。我選擇了前者(具體心理歷程就不說了,有興趣可以私聊,我怕嚇到我爹媽),其實明明沒有太多活著的意願,但開始自我拯救,找諮詢師,感到情況嚴重,去醫院,謹遵醫囑吃藥,諮詢不間斷,全程基本都是一個人完成的。情況稍微好一些的時候開始告知身邊最親近最信任的家人朋友,因為尋求幫助和陪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藥物會使得情緒回歸到,但是後續的自我調整基本伴隨著-20到+10的毫無徵兆的反反覆復,這個階段比較漫長和難熬,而我的學業基本完全停滯,只能感受到自己活著,其他的統統感受不到。因為曾經沒有自我,受別人言語影響非常嚴重,所以這個階段我基本自我封閉,這樣可以完全避免那些會故意撒鹽的人或者說出「你就是矯情」的人,而當自己不再受外界言語影響的時候,這些也就無所謂了。

自我,自信,自卑,自視清高,自我否定,自我肯定,這些感受都夾雜在一起,當碰撞或者不平和的時候其實很難自我和平相處。我走出的第一步就是接受自己,與自己和解,原諒自己,說起來容易,這個過程其實非常艱難。太多時候,所謂世俗的標準會壓得人喘不過氣,人人都力求平均值,正常值,沒有自我的時候,我也在拚命追求這個平均值,並在這個階段里給了自己無限大的壓力,用我諮詢師的話說,我是靠著自我攻擊,無情鞭打著自己往前走(從少年時期走到讀博),所以在生病階段,我走不下去了,無論再大的壓力或者再嚴重的自我攻擊我都走不下去了。在我的理解里,很多產後抑鬱的同學大概有這種情況,因為世俗對於女性的嚴苛要求,產生了很多自我質疑,討論女權是個很大的問題,所以這裡我只想說,產後抑鬱的同學,請,一定要堅守住自己,那些附加的母性或者要求,是這個世界的不公平,你已經足夠辛苦,身體創傷足夠大了,請,不要再給自己更大的壓力了,你自己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親密關係,包括父母,情人,子女等。作為88年生人,我這一代人大多都經歷過「年少不能談戀愛,到年齡結婚生子」以及「你要聽話你要乖」的境遇。所以有很大的可能,有些人對親密關係困擾,畢竟,親密關係是需要學習的,並不是與生俱來(除了情商非常高的同學)。和自我的90後00後相比,我的同輩人,很多人面對的是,去處理好所有的關係而忘記自己的需求,畢竟物質貧乏的少年時期,不說自己的需求是懂事的代表(有一個階段我對金錢的態度非常極端),所以這也造成了面對「會哭就有奶吃」的情況,無法說出自己的需求更成為一種造成心裡不平衡的壓力。作為一個獨立的個人,成長是要經歷與父母的撕隔(參考弗洛依德的理論),在生病期間,機緣巧合,我完成了這個過程,一種肉眼看不到,但是精神層面上的完全撕裂。或者說,曾經很容易依賴外在人與物的我,完成了對所有事物的情感撕裂過程,完成精神上的完全獨立。而現在我和父母的關係現在變得非常好,在我生病期間,大家都有在思考,現在,大家都能順暢表達自己的感情和需求,但對我而言,他們是精神獨立的個體,我同樣也是。我沒有孩子,大約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是需要這種撕裂,其實更多時候,成為父母之前,自己更是一個人吧?一個想法不一定對。至於情人關係我就不討論了,熟悉我的同學都知道我,恩,感情不順(即使遇到很好的人也因為一些原因沒有走下去),所以就這樣啦。

曾經有人問我會不會感激抑鬱症,當時我的回答是,是的。其實我更感激的是這個過程里堅持住的自己,但我的問題不具有代表性。畢竟撕開自己的內心給別人看,給自己分析,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也不是必須做到的,只是我自己這麼選擇罷了(至今有些話題我都不能同諮詢師談,一談心態就崩)。

有朋友說,人生是放下我執的過程,在我看來,人生是不斷選擇然後自己承擔起來的過程。

感謝大家!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抑鬱 的精彩文章:

黃曉明自曝曾患抑鬱想隱退,Baby和小海綿是人生的轉折點
心理學:為什麼很多聰明人患有抑鬱症,主要有這4點原因

TAG: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