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圖說話 司令的鐘

看圖說話 司令的鐘

2016年2月9日,到石公橋鎮走親戚,順便去母校石公橋中學看看。校園食堂前的籃球架上,吊著一口銹跡斑斑的鐘,看來特親切。

現在的小年輕,估計多半不認識這玩意兒,一坨銹鐵,能有啥用?但在我們那時,卻有大用:每日司令。

那時,還沒有電鈴,電鈴是九十年代中期才出現的新鮮玩意兒,鄉鎮中學都是用敲鐘的。每到快上下課的時候,就看見學校的教導主任拿著一把鎚子,站在鍾旁邊,不時地朝腕上的手錶看。快到時間了,先把握鎚子的手揚起,貼近鍾,然後果斷地敲下去。

如果打上課鈴,一般是急促的三聲:噹噹當,連續5-6組。如果打下課鈴,則是先重後輕的三聲,當-噹噹,一般是3-4組。約定俗成的,都聽得懂。

別看這鐘黢黑一坨,貌不出眾,敲出的鐘聲卻是清脆響亮的,整個校園都聽得非常清楚。

常德師專畢業後,分到一偏遠的山區子弟學校教書。學校條件簡陋,恰如讀書時的石公橋中學,上下課也是敲鐘的。

我記得分明,那鍾開始是吊在一個用鐵絲纏住的、三根鐵管組成的、類似農村晒衣的「羊叉」的架子上的。敲鐘的是學校的一個職工,女,大約四十多歲。鈴聲打得抑揚頓挫,很有節奏感。這鈴聲,比原來石公橋中學的又牛叉些,管中學、小學,一個鈴,兩處響,都得聽從。

後來,那鐵三腳架杵在操場邊上不好看,又攔地方,就拆了。那鍾則被請到高處,吊在學校教學樓往上、岩石砌成的一陡牆上的樹上,那是一顆桑樹。桑樹旁是往上走的台階,每次敲鐘的時候,得站在台階上。

後來,敲鐘的女職工退休了,敲鐘的事情就落在了上課的老師頭上。很公平,每人敲一天,輪流來,誰也不吃虧。上課前,敲鐘的老師先拿著鎚子,奔到桑樹下台階上,把鈴打完後,再拿著鎚子,急奔到教室上課。下課前,敲鐘的老師要提前趕到樹下鍾前,做好準備,敲鐘下課。

當然,不時地,會有教師上課上得入港,忘記了敲鐘,惹得全校師生都心裡嘀咕:「怎麼今天還沒下課,誰管鎚子?」。

說來,大家聽著肯定忍不住笑,但那時我們確實是這麼乾的。

到一九九五年,學校安裝了電鈴,這鐘才正式休息。但沒退休,遇上停電的時候,還是以鐘聲為準。

現在,敲鐘司令的學校應該不多了。不過,還是覺得:電鈴聲聽著聒噪,不如鐘聲悅耳、動聽,餘韻悠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雲原創 的精彩文章:

留住我們的根
車子本來是用來開的,你偏要推

TAG:閑雲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