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專訪「木有話說」創始人李龍

專訪「木有話說」創始人李龍

西安90後李木匠「吹牛」

要讓木頭「木有話說」

「木有話說」木藝品牌創始人李龍,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從事木作三年多,目前在西安南稍門中貿廣場開了西安首家專業木作體驗店

「木有話說」木藝品牌創始人李龍,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從事木作三年多,目前在西安南稍門中貿廣場開了西安首家專業木作體驗店,其課程內容覆蓋全年齡段,包括親子積木機器人製作,情侶的對戒首飾,學生的檀木鋼筆,男士的領帶袖扣,兒童的木製餐具,均可自己動手製作。

文化藝術報記者日前拜訪這位90後李木匠,聽他吹牛如何讓木頭說話——

「木有話說」木藝品牌創始人李龍

文化藝術報:什麼是木藝製作,都包括哪些內容?

李 龍

在我看來,木藝分為傳統木藝和現代木藝,中式木藝和歐式木藝,其中均有不小差別。木指材料,藝指展現方式,將木頭以藝術的形式展現出來,製作出來,都可以稱之為木藝。木藝是範疇最廣的一種藝術,我國古代將木藝分為大小木工之說,古代是沒有建築師的,蓋房子都是木工來完成,包括房屋船舶等都屬大木工,而生活中息息相關的傢具家居,大到衣櫃床桌子椅子,小到家居裝飾,花瓶砧板茶盤茶具等都屬小木工。

文化藝術報:會不會被誤認為是木匠?和傳統木器的加工製作有什麼區別?

李 龍

我周圍很多人也喜歡叫我李木匠,現在所做的木工房和傳統木匠還是有本質的區別的。傳統的木工是純手工活,斧頭砍樹,鋸成木板,用刨子刨光滑,再鑿出洞安榫頭。從前的木匠工藝大多數還是窮人學手藝,由師傅徒弟口耳相傳,一代一代技藝傳授,有點像武打片中拜師學藝一樣。而我學木工工藝,會設計,會製圖,挑戰動手能力,善於使用各類機械工具。

文化藝術報:為什麼會做這件事情?

李 龍

哈哈,當時一門心思就是為了給女朋友送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

文化藝術報:木藝製作在國內和國際的發展趨勢是什麼?都有哪些人在關注和參與?

李 龍

國際上發展趨勢中,越來越多的原創獨立設計師在用木質材料製作一些作品,比如澳大利亞的設計師製作的木頭和樹脂結合的一系列吊墜。還有大家比較熟悉的無印良品的設計,再或者一些藝術家利用木頭製作的雕塑、裝置作品等等。

而國內原創的木製首飾品牌很少,目前木質的飾品大多停留在文玩、手串這一方面,而木藝體驗這種模式近幾年慢慢流行起來,在很多一線城市已經很成熟並富有特色。

文化藝術報:在這個快節奏的都市中,如何讓現代人來關注木藝製作呢?

李 龍

讓更多人參與到親自體驗的這種過程中。線上有微信群體,定期的公眾號課程活動、也有美團的團購項目,還有淘寶店鋪。在線下就是體驗店和銷售,和咖啡館、茶館合作的各種主題體驗課程、創意集市的結合。很多人對木藝製作還局限在傳統木藝的階段,我要做的就是打破大家的這種固有思維,讓更多人了解到一塊不起眼的木頭其實可以做很多的東西。

文化藝術報:做這件事對你有什麼改變?

李 龍

受斷舍離的影響,在這個喧囂、浮躁的社會裡,自己的內心更容易靜下來,當下生活越變得越來簡單,當你專註做一件作品時,從設計到一步步手工完成的成就感,是最大的滿足。專註的作品出世後是有靈魂、有感情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

文化藝術報:你的「木有話說」都能做什麼呢?

李龍

「木有話說」大多作品靈感取自於自然,表現自然,但同時也是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主要分為首飾類和餐具類,包括發簪、手鐲、戒指,梳子、吊墜、耳墜、餐勺、砧板等。

文化藝術報:對於當下創業難,身為90後的品牌創始人,你如何堅持自己構建品牌未來?

李龍

現在很大一部分人不願意接觸木藝,是覺得相對陶藝和其他的體驗而言更難,更不容易上手,很難做出滿意的作品。接下來我會將木藝帶到大眾生活中去,將木藝簡單化,有趣化。讓人們業餘時間便可以體驗木藝的樂趣,做出實用且美的作品。未來我會將「木有話說」的品牌在西安立足紮根,針對不同年齡段開設不同的課程,從飾品到家居再到傢具整線式體驗,針對不同人群開發更多有溫度有創意的木製品。從簡單的木藝製作,學習到更多的生活態度。

我很高興為大家提供這樣一個平台,去了解和學習木藝製作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我一定會將「木有話說」品牌一直堅持做下去,為陝西文創事業樹立好榜樣。

記者:陳慧嬌

轉載註明出處

這是一條廣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藝術報社 的精彩文章:

學習王羲之書法的必由之路 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
李子白:局之約拒

TAG:文化藝術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