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你真的了解中藥嗎?中藥科普

你真的了解中藥嗎?中藥科普

中國醫藥學有數千年的歷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對世界醫學的發展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中醫藥學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有豐富的養生和診療經驗,並形成了一門具有獨特理論體系的傳統醫學。而中國醫學最大的背後支柱就是中藥,大家真的了解中藥嗎?

人們一向認為,中藥多為天然植物,不會有毒副作用。其實不然,我國最早的藥學典籍《神農本草經》就已經明確指出:「是葯三分毒」,並根據藥物的性能及毒性強弱,將365 種中藥分為大毒、常毒、小毒、無毒幾種類別。近年來,中草藥導致過敏與中毒的病例屢有報告。如一名8 歲男孩被狗咬傷,注射狂犬疫苗後,又沖服斑蝥6 克、雄黃0.5 克,一小時後病兒哭鬧、噁心、嘔吐血性胃內容物,次日死亡。另一位患者因濕疹奇癢,用生半夏搗碎外敷,次日塗藥處發生紫黑色皮下壞死斑,腫脹劇痛,經積極治療方痊癒。所謂副作用是指在治療劑量下,伴隨藥物療效而發生的一些與防治目的無關的意外有害作用。例如:柏子仁被用來養心安神時,其潤腸滑便就成為致瀉的副作用;不當服用人蔘,可引起燥熱上火,心律不齊,或發生「人蔘濫用綜合征」;甘草藥性平和,止咳瀉火,久服影響脾胃氣機,有礙消化功能;木通用量過大,可致腎臟損害;苦寒的龍膽草可引起胃痛腹瀉。一般來講,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只是強弱不同、快慢不同而已。

某些中藥還可以產生一定的毒性反應。毒性反應是指藥物引起的生理生化機能異常和病理改變,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已經發現能夠致死的中藥達20 多種,如有大毒的專治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雷公藤,有中等毒性的驅蛔葯苦楝子,有息風止痙作用的中藥蜈蚣等。有些藥物含有劇毒,如植物類葯馬錢子、生附子、生半夏、生草烏、巴豆等、礦物藥水銀、砒箱等,動物葯斑蝥、蠍子等。

近代的統計資料表明,中藥不良反應涉及神經、循環、泌尿、呼吸、血液系統損害和過敏反應、過敏性休克、皮膚反應、中毒等,以皮膚反應和神經消化系統報告為多見,以全身過敏反應與中毒為最多。發生領率校高的藥物是烏頭類中藥、曼陀羅、雷公藤、斑蝥、木通、黃獨、山豆根、人蔘等。由此可見,雖然中藥大多性味平和,毒性較小,但如果使用不當,用量過大,或病人為過敏體質,同樣可以產生各種副反應和中毒現象,甚至導致死亡。因此,人們對於中藥的不良反應應保持高度警惕。特別是家庭自我選用單方驗方時,要主動去徵詢中醫師的意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黃花母在中藥中的作用
4種中藥可有效的防齲齒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