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石橋子地區的明清歷史文化遺迹——響山金王陵與邊牛村

石橋子地區的明清歷史文化遺迹——響山金王陵與邊牛村

石橋子地區的明清歷史文化遺迹——響山金王陵與邊牛村。

「響山子」名不見經傳,但在民間聞名遐邇。「響山子」古稱「金豆山」,民間有「金豆山中有金豆,葫蘆鑰匙能開門。金駒拉磨不間斷,金庫藏有萬斗金」之說。由於金駒拉磨產生隆隆響聲,「響山子」得名於民間傳說。據《奉天通志》記載:「金王墳,在響山子東山,距縣三十五里。古松蒼蔚,巨碑矗立,清初金王葬處也。」可見「響山子」是明清時期的老地名,有數百年的歷史,而「金豆山」得名於大金國時期,民間有女真族故事《金豆山傳奇》流傳下來,擁有距今八百多年的歷史。史料記載,金王墳內葬安平貝勒杜度,是清太祖努爾哈赤長子褚英之子。此人聰慧果敢,從少年時起就跟隨祖父征戰關東大地,因屢建奇功受命統領正白旗,駐守東京遼陽外圍軍事重鎮——安平,努爾哈赤親賜「安平多羅郡王」。在關東征戰時,杜度又經常跟隨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鄭親王濟爾哈郎南來北往,衝鋒陷陣建立戰功。在大清國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極率軍圍攻錦州城後返回盛京瀋陽,留下杜度繼續圍困錦州城。不想第二年杜度不幸病死在軍營中,年僅46歲。杜度死後最初被葬在東京遼陽城外的東京陵,後被遷入他自己的正白旗封地——石橋子地區的響山子東山,石橋子響山「杜度王爺陵」是本溪境內僅存的兩座王爺陵之一。金王杜度陵墓規模宏大,青瓦紅牆互相映襯,陵門兩側由石獅護衛,有神道直通祭祀大殿,東西設有配殿,祭祀大殿後面神道直通杜度陵墓,墓前有康熙皇帝御賜神道碑,整座陵園莊嚴肅穆,巨大的陵園內未植樹木,以備防火。但陵園外卻古木參天,東山禁牧,以防對陵墓不敬。此座陵墓由響山村旗人護陵,建有安平貝勒府響山子旗地莊園,莊園設在石橋子村內,僅莊園旗丁就多達百人,莊園府設「額真」負責莊園各項事務。據《東北各官署》檔案中《安平貝勒府上賞圈地地冊》記載,安平貝勒府旗地莊園的肥沃良田達七千餘畝,分布在牛心台、卧龍、石橋子一帶。

石橋子鎮的邊牛村古稱「邊大牛錄堡」,牛錄兵員一般為300人,首領稱「牛錄額真」,當時明朝與後金對陣,此地是邊界線,雙方派駐軍守護。這裡是明清兩朝的歷史文化的接點,為石橋子地區的歷史文化注入了豐富的內容。邊牛村曾出現過一位清代隱士名叫潘恩重,字學山,生於清宣宗旻寧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於清文宗奕詝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考中辛亥科恩貢,就職直隸州判。後因厭惡官場腐敗,而棄官隱居回鄉教學。因其教學有方,因材施教,門生多達數百人,為石橋子地區留下了一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

古時,石橋子地區與平頂山地區以雙峰山為界,兩地以火連寨為集市,以卧雲山下的杯犀湖為風景區。明清時期以太子河畔北岸的「河沿碼頭」擴張而成本溪湖街。清德宗載湉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6年)設縣制,石橋子地區劃歸為本溪縣管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