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君子的大智慧:知命,知禮,知言

君子的大智慧:知命,知禮,知言

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論語·堯曰》20.03)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孔子是五十而知天命。富貴在天,死生有命。知天命,則有所敬畏,勇於盡人事。倘若不知天命,可能凡事都會趨利避害,缺少底線和擔當。論語日課105:盡人事而聽天命《集注》引程頤言:

知命者,知有命而信之也,人不知命,則見害必避,見利必趨,何以為君子?

趨利不一定獲利。《朱子語類》進一步指出:

《論語》首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終云: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此深有意。蓋學者所以學為君子,不知命則做君子不成。

死生自有定命,若合死於水火,須在水火里死;合死於刀兵,須在刀兵里死,看如何逃不得。此說雖甚粗,然所謂知命者,不過如此。若這裡信不及,才見利便趨,見害便避,如何得成君子。

不知禮,無以立也

不懂禮,便無法在世上立身。知禮,則舉手投足之間,從容不迫,落落大方;做事有條不紊,井然有序,展現的是自信與風度。《集注》言:

不知禮,則耳目無所加,手足無所措。

張居正又言:

禮為持身之具,故必知禮,乃能檢攝威儀而有以自立。若不知禮,則進退周旋,茫無準則,耳目手足惶惑失措,欲德性堅定,則卓然自立難矣。

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不懂得辨知言語,就不可能對人有真正的認識。要了解一個人是否值得信任,必要要從了解他說的話開始。張居正言:

若不知言,則眾言淆亂,漫無折衷,得失無由而分,邪正無由而辨,人不可得而知之矣。

判斷的依據自何而來呢?社會閱歷不足怎麼辦?閱讀中來。當看不清未來,迷茫無所措時,不妨回頭看看歷史。經典實則是歷史經驗的傳承。人生有限,我們需要從經典中汲取養分,用以生活之借鑒。

《論語日課》至此講完。雖說自古注釋《論語》之書不少,但有參考價值且易得之書卻不多。我將這些書目附在文後,供大家參考。

接下來我們將溫故論語,以篇為單位,日課鏈接附於每章之後,可以直接點擊閱讀。然後,我們將進入《孟子》的學習。

歡迎你在留言區交流。別忘了把今天的內容轉發給你的朋友,大家一起成長。明天見。

附:《論語》閱讀參考書目

(一)入門書目

1.《論語譯註》,楊伯峻,中華書局

譯者與語言學家楊樹達是叔侄關係。本書初稿由楊樹達審讀,二稿由王力、馮友蘭和童第德審讀。本書注重文法,比較可靠。

2.《論語本解》,孫欽善,三聯書店

注釋精練準確,最大的特點是以《論語》本身解《論語》,對互見關係注釋得很細緻。

(二)基本書目

1.《論語集注》(收入《四書集注》中),朱熹,中華書局

四書系統的權威注本,是讀《論語》繞不過的。

2.《論語正義》,劉寶楠,中華書局

古代注釋《論語》最詳備之作。

3.《論語集釋》,程樹德,中華書局

網羅甚眾,諸多今不易得之典籍,多可於此書得之。

(三)延伸書目

1.《論語新解》,錢穆,三聯書店

注釋多本於朱熹(論語集注),把朱熹省去的,補出來。二者可互為補充。

2.《張居正講評《論語》》,張居正,上海辭書出版社

一代名相,帝王之師,其講解的視角是其他人所無法具備的。

3.《去聖乃得真孔子——論語縱橫讀》,李零,三聯書店

如作者在《喪家狗》中所言,去政治化、去道德化、去宗教化,還原一個真實的孔子。

4.《論語疏證》,楊樹達,上海古籍出版社

廣泛徵引先秦、秦漢與《論語》相關的典籍,相互印證。

圖源:本文圖片均來自於網路

溫故知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稷下之風 的精彩文章:

晏子為何阻止任用孔子
傳承與革新,打開傳統文化的最好方式

TAG:稷下之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