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阿哥真的是前面沒有頭髮的嗎?電視上都是真的嗎?
最新
04-22
提起清宮戲,很多人都戲稱為「辮子戲」,因為辮子是清朝的特色,而且清宮戲的數量最多,從努爾哈赤一直拍到了溥儀,還有各種宮斗戲,穿越戲,搞得很多小朋友都認為中國古代的辮子就是這樣的,真是誤人子弟啊,言歸正傳,提起辮子戲,你的第一印象是這樣的:
啊,這是什麼鬼?清朝的髮型什麼時候這樣過,這是咆哮帝在《梅花烙》里的表演,這或許是不懂歷史的編劇、導演拍的,反正小編看的非常彆扭。換一個:
紫薇,你等等我啊
然而實際上歷史上真正清朝髮式是金錢鼠尾,就是留的髮辮要比小拇指還細,要能穿過銅錢中的方
留辮本是女真人的風俗。滿族乃女真人後代,清軍入關後,多爾袞下令所有男人必須依滿人習俗,剃髮留辮。即把前顱、兩鬢的頭髮全部剃光,後腦勺留下比巴掌小一點面積的頭髮,編成一條長辮垂下。不從者殺頭。由此開始了中國男人二百多年留辮史。
太平天國時,洪秀全為反抗清朝統治,實施了嚴厲的剪辮子運動。太平軍所到之處,留辮不留頭,留頭不留辮。國內最早提出剪辮倡議的當是康有為。1898年他上書光緒帝,提出剪辮易服的建議,但未被光緒接受。
清代末期,在覺悟了的知識青年和學生掀起的革命鬥爭中,把剪辮子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從清末開始,到清朝滅亡之時,剪辮子成了全國範圍從下到上又從上到下的革命運動。
到了民國年間,男子的髮型已經基本演變成如下模樣:


※關於討厭的油性頭髮,該怎麼做?
※頭髮出油很厲害?知道這幾個小技巧,讓你不再每天早起洗頭髮
TAG:頭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