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教文化 欲樂與法樂

佛教文化 欲樂與法樂

世間上的人,種種的營求,都是為了追求快樂。快樂處處求,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欲樂,一種是法樂。

所謂欲樂,一般說,世間上有「五欲」——財、色、名、食、睡。

財——財富人人都想擁有;擁有財富固然可以為人帶來快樂,但是「人為財死」。因此,有錢有財有時也會帶來許多的災禍,財富有時也會造成許多的不幸。

色——男女情愛固然可愛,但是「愛河千尺浪,苦海萬重波」;愛得不當,往往增加許多無謂的煩惱,造成「慾海狂瀾」,不可自拔。

名——善名美譽,人人喜愛;可是「譽之所至,謗亦隨之」,爬得高,跌得也重。甚至「盛名之累」,有時候也會帶來許多的不幸啊!

食——千奇百味的飲食,固然飽人口腹;但是多吃,腸胃消受不了。所謂「病由口入」,何況很多的罪業,有時候也是由吃所產生的。

睡——睡,本來也是一種享受,但是睡多了,成為懶散,被人譏為「好吃懶做」,自己的前途也難以有很好的開展。

所以,世間的五欲之樂,只能說是一半樂,一半苦,苦樂參半。因為,「欲樂」有染污性、有短暫性、有不確定性,所以一個人種種的辛苦,種種的勤勞所追求到的欲樂,原來裡面也有危害健康的毒汁。

自古以來,聖賢都是教誡大家不可以縱慾。佛陀雖然不是完全教誡世人要禁慾,但是,欲需要疏導,慾海波瀾,需要導之以正,所以要追求「善法欲」。

「善法欲」就是能帶給人「法樂」,所以法樂就是精神上的快樂、真理上的快樂。例如行仁行義,就會為自己帶來快樂;又如正知、正見、正念,也會給人帶來法喜;甚至讀書明理、聽經聞法,都會帶來法樂。禪坐裡面的輕鬆自在、安祥和諧,自是一般的欲樂所不能比;蒲團上的虔敬謙虛,與聖賢接心、交流,其安樂更非世間的欲樂所能比擬。喜舍結緣,更能在大眾里得到許多的法樂。

所謂「欲樂不可縱,法樂不可無」;聰明的人兒,在快樂之門裡進出,你要那一種快樂呢?

若有受益,隨喜點贊分享

按二維碼

添加公眾號

廣州光孝寺官方微信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光孝寺 的精彩文章:

君子樂得做君子,小人枉費做小人
氣色不好是脾虛:少吃3種食物,多吃這6種寶貝!

TAG:廣州光孝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