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十善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即是菩薩、即是佛法

十善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即是菩薩、即是佛法

十善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即是菩薩、即是佛法

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1、知易行難

「三歲小兒雖懂得,八十老翁行不得。」三歲的小孩子雖然懂,但是八十歲的老翁卻做不到。

2、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諸惡就是一切的惡,也是惡中的單單一種惡。

為什麼你要作一種惡事?

作一種的惡事,你就會作第二種惡事;作第二種惡事,就會作第三種惡事;作第三種惡事,就會作第四種;乃至百千萬種惡事,這都是從「一」字堆積起來的,都是從「一」字湊成的。

好像山,你看山那麼大,它是從一粒微塵、眾多微塵,集聚到一起,而變成一座山。所以你若說多,多究竟是多少?沒有數量的,莫如就講它是一,還比較容易明白。

眾善奉行就是每一件善事都要做,不論大善小善都要做,乃至像汗毛那麼小,只要是好事,就要去做。

二、因果報應、如影隨形

從大乘佛教的業果學說來看,對業果最重要的認識在於:業果不虛,有因必定感果;而又因為諸行無常,命運可以改造。

改造的途徑,即是修習善業。

那麼,佛教和其它宗教相比較,業力說有什麼特點呢?

印順導師在《佛法概論》中,將佛教的業力學說跟其它宗教的神創說相比,認為有以下四個特點:

第一點,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依自力而非靠他力。

人生的命運都是由自己決定的,不是由外在的力量——神決定的,也不受神的支配。

第二點,在業力面前,人人平等。

而神教則認為,神創造了人,人與人的差別是天生的。但在佛法看來,人沒有天生的差別,人都是一樣的,每一個人的命運,只不過是隨著自己的業力決定的。人生的一切,都是暫時的,無常變化的。

第三點,前途是光明的而不是絕望的。

從業力的角度來看,眾生隨著自己的業力,未來前景總是光明的。

而神教卻認為,一個人行善,就會永遠升到天堂,如果為惡,就會被打入地獄裡去,永遠沒有翻身的可能。

佛教則認為,即使是地獄道的眾生,一旦業報受盡,只要能行善業,同樣可以再生天或往生佛國。

第四點,是善惡有報,勿用懷疑。

即一個人所造的善惡業必定有樂、苦之報,只是成熟的時間有早有晚。

可見佛法世間因果觀的核心是業報輪迴理論,業力說正是佛教的獨有的特色。

既然明白了業力學說的原則,我們自然就會按照「建立幸福人生的十種行為」去做。

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慾、不瞋恨、不邪見。行十善業道,能夠使我們獲得種種殊勝的莊嚴:

三、十善業

1,不殺生。

為什麼不殺生呢?

佛教講慈悲,長養自己的慈悲心,我們人總會貪生怕死,動物跟我們人是一樣的,也會貪生怕死,像我們農村裡講的牛啊,你拿刀去殺它,它會淌眼淚,這是大動物。

像我們家裡過年過節,殺雞殺羊。拿把刀,你追得快,雞跑得快,它也是貪生怕死。所以,佛教講慈悲,不殺生,提倡吃素。

提倡吃素這個問題要分幾個檔次,有的人信佛多年了,吃長素了,吃凈素,最好;有的人剛剛進佛門,一下子吃長素吃不了,佛教也有規定,可以「十齋日」吃素,總歸一個月吃六天。從初一、月半吃素,慢慢來,一個月吃六天,一個月吃十天,繼而吃長素,總之,不要殺生。

2,不偷盜。

佛教對這一條要求得蠻嚴格的,人家的東西不要去拿,拿了人家東西就犯偷盜,一點點小東西也不能拿。

在單位工作,也要公是公,私是私,公私分清,不能假公濟私,化公為私,把公家的東西拿了,也是犯偷盜。為什麼這樣呢?

佛教規定,一點點小東西都不能拿的,以前叫五錢(從前用銀子叫幾兩幾錢),現在不用銀子,也不用洋錢,用人民幣,五毛錢的小東西拿了去,也犯偷盜。這一條要求蠻嚴格的。

3,不邪淫。

佛教對在家信徒講,夫妻之間是正常的,夫妻以外不正常的行為是不可以的。

4,不妄語。

說話要說誠實語,不能說謊。不能心是口非,用花言巧語騙騙人,打妄語,要不說謊,說老實話。一是一,二是二。

5,不綺語。

即不可花言巧語,或說輕浮無禮不正經的話。

6,不兩舌。

兩舌,就是這個舌頭翻過來翻過去,叫兩舌。本來大家在一起蠻好,蠻和氣,你跑去這邊講講,那邊講講,挑撥離間,搬弄是非,被你一弄,大家之間弄出矛盾來了,影響團結、和氣。不去挑撥離間,也不搬弄是非。

7,不惡口。

不惡口罵人,絕對不可以去罵人家。有什麼事情,大家好好說話。你去開口罵人了,這個不好。掉過頭來,我沒有去罵他,他跑來罵我怎麼辦?佛教講忍,忍耐一下。

8,不慳貪。

慳就是吝嗇。佛教提倡我們要報恩,佛教徒,不單單到廟裡面來布施,社會上有困難的人,我們也要去幫助。假使你捨不得去幫助人家一點點,起了貪心,就貪而無厭,越多越好,起了貪心做壞事,殺盜淫妄都起了,不貪心不會去幹壞事。所以,我們要不慳貪。

9,不瞋恨。

瞋恨就是脾氣不好,你跟他講話,他卻跟你吵架了。因而,吵架了,甚至打擊報復,就是瞋恨心的表現。佛教講慈悲,講和氣,所以,大家之間要好說話,不要鬧矛盾,更不去打擊報復人家。

10,不愚痴。

一定要正知正見。知見要正,不去搞歪門邪道。命好不好得靠自己——命自我立。你多做好事,將來命好。你老是幹壞事,做那些殺盜淫妄的事,到時候命運就不會好。

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1、因果報應,真實不虛

佛教講因果報應,做了好事情,將來得善報;做了惡事,將來得惡報。 我們今生為什麼得人身呢?我們上一世做了好事,所以這一輩子得人身。它今生做貓、狗、牛、羊了,它前世做了壞事情,這輩子就到畜生道里去。佛教相信因果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間不到,時間一到,通通要報。

2、三世因果

我們相信三世因果: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不單單相信現在的,我做了一輩子好事,都沒有得好報,他幹壞事,倒反而得好報了,這種看法不正確。

佛教講三世因果,有的是現世報,有的是來世報。這輩子做的事情來世報,現世報也有的,有的人殺人放火,搶劫啦,國家把他抓起來,判他的刑,有的嚴重的,判死刑,叫現世報,這輩子做的事情這輩子要報。還有一種叫來世報,這輩子不報,來世要報的。

現在國家提倡要有文化,有道德,那麼,佛教的五戒十善就是佛教的做人道德。

五、皈依三寶的究竟目的:了脫生死,成佛度生

剛才講了,我們皈依三寶是為了了脫生死,為什麼要了生死啊?我這個人,雖然得了人身,但還在六道輪迴當中輪轉,六道就是三善道、三惡道。三善道——天、人、阿修羅;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我們還在六道輪迴裡面,苦海無邊,在苦海裡面頭出頭沒,要離開苦海,脫離六道輪迴,我們信佛,就需要修心。

深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要發願,臨命終時,我其他地方不去,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到西方極樂世界了,就脫離六道輪迴了,了生死了。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直修到成佛。我們信佛的目的,就是將來要成佛。

我們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修道成佛,成了佛回來度眾生。十方法界眾生,苦比我們多,我們成了佛,不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快樂快樂,快活快活,要回來度眾生,讓他們將來可以皈依三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性本佛 的精彩文章:

佛說阿彌陀經4:為什麼極樂世界修行速度那麼快?
地藏經略談2:阿育王為何得王位?地藏經開講因緣

TAG:人性本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