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認識的林徽因,獨立如春天的木棉

你認識的林徽因,獨立如春天的木棉

木棉花,又叫英雄花、攀枝花等,生長在南方,四川攀枝花就以它命名。木棉花為何又叫英雄花?有人說因為它開得紅艷但又不媚俗,它的壯碩的軀幹,頂天立地的姿態,英雄般的壯觀,花葩的顏色紅得猶如壯士的風骨,色彩就像英雄的鮮血染紅了樹梢。

木棉花期很早,每年元宵節剛過,木棉樹就開始開花。木棉花,是春天的使者。

木棉花開春自來。

在舒婷的詩歌《致橡樹》中,木棉是獨立的女性代表,下文說的就是木棉一樣的女性——林徽因。

在林徽因逝世六十多年後,她的訃聞上了報紙,而且還是英文報紙,美國的《紐約時報》。

訃聞是在美國時間4月11日刊登的,這或許與最近在美國再次興起的女權思潮有關。據解釋,自創刊以來,該報的訃聞一直以男性為主。為彌補當年因「性別歧視」造成的遺憾,自3月起,該報每周四在官網推出「被遺漏的」欄目,講述一些女性的故事,以紀念她們留下的、未得到應有關注的貢獻與印記。

我們熟悉的林徽因,是《人間四月天》中深陷緋聞的她。很奇怪,民國初期,社會動蕩不安,大家記住了他們一群人,並熱衷於討論他們的感情糾葛。

不過,這些才子佳人的卿卿我我,肯定不是一位東方的女性落入《紐約時報》編輯們的視線的理由。

訃聞標題是《梁思成與林徽因——一對探索中國建築史的伴侶》,通篇都是他們求學、工作和專業貢獻,夫妻二人的感情,跟金庸他表哥沒啥關係。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林徽因的職業是一名建築師,在中國古建築研究上頗有成就;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林徽因是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八寶山革命公墓主體建築格局也由林徽因設計;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電影《無問西東》中還原陪同泰戈爾訪華的林徽因,當年的年齡只有20歲。

她出身顯貴,並未依靠父母家庭;遇到徐志摩的追求,依然保持獨立;嫁入梁家,卻成為一代大家。多少流言蜚語,多少異樣目光,竟遮擋不了她的光華。或許只有《致橡樹》中的木棉花可以代表這種高潔的品質,猶如「英勇的火炬」。

在那個時期,這樣的女性被尊稱為先生,如宋慶齡先生、冰心先生、楊絳先生、李佩先生……

其實,木棉花的話語是珍惜身邊你的人,珍惜身邊的幸福。

文末,附《致橡樹》。

致橡樹

舒婷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里。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裡: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語人 的精彩文章:

青春永駐的奧秘

TAG:青語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