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只看到王勃的才華,不知《滕王閣序》的悲劇

你只看到王勃的才華,不知《滕王閣序》的悲劇

原標題:你只看到王勃的才華,不知《滕王閣序》的悲劇


668年,大唐帝國發生了兩件大事。


第一,帝國經過幾十年的奮鬥,終於打敗了「隔壁老王」高句麗。從611年楊廣徵討高句麗算起,這場戰爭經歷了兩個朝代、四位帝王,足足打了58年。


現在,終於打贏了。


第二,長安城外兩個年輕人在告別。兩個年輕人的告別,能跟帝國大事相提並論?

真的可以。


這兩個年輕人,一個叫王勃,一個叫老杜。王勃來到長安以後,交了很多朋友,老杜只是其中一個。


因為在副縣長的崗位上勤勤懇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老杜被組織提拔了,去四川擔任縣令。



今天,是老杜出發去四川的日子。站在巍峨的長安城外,王勃滿含深情的說:「老杜,去了四川少吃點火鍋,那裡的筍不錯,記得給我寄點過來。」


老杜依依不捨的看著這個才華橫溢的朋友:「恩,知道了。你在長安小心點,別太張揚了。」


王勃滿不在乎的點點頭。


在唐朝,凡是送別都要寫詩。這次也不例外,王勃當場寫了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這首詩有多好?它能與帝國大事相提並論。1400年後,人們早已忘卻了大唐帝國與高句麗的戰爭,卻對這首詩朗朗上口。



王勃是個神童,而培養出這位神童的王家,更是傳奇。


在隋末亂世之中,有個美麗的地方叫白牛溪。每天清晨,在清澈的水邊、碧綠的草地上,王通都在正襟危坐著,跟弟子們講述學問。


做為王勃的爺爺,你或許以為他也是一位大詩人?如果王通聽到,他一定會大罵:「你全家都是詩人。」


實際上,他是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曾經榮獲「隋朝十佳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他的學生不多,有這麼幾個人:


薛收,是秦王李世民的「十八學士」之一;

溫彥博,後來做了唐朝的宰相——中書令;


杜淹,唐朝的吏部尚書,他還有個侄子叫杜如晦。



王勃的叔爺爺王績,恰恰與哥哥相反。他11歲的時候,就成為名動京城的「神童仙子」,因為寫出了網路評分9.9的《野望》,一躍成為五言律詩的奠基人。


王勃的哥哥王度,在20歲那年就考中了進士,妥妥的神童一枚。


王勃,更是將家族的優秀基因發揮到了極致。


6歲的時候,他就能夠寫詩:「構思無滯,詞情英邁。」9歲那年,在讀了顏師古注的《漢書》後,提筆寫下了《指瑕》,指出顏師古的錯誤。


這就好比,今天有個9歲的小學僧讀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後,提筆寫下了批判《相對論》的文章,並發表在網路上,你說牛不牛?


這麼牛的少年神童,讓杜甫的叔爺爺杜易簡逢人就誇:「我們隔壁老王的兒子,太厲害了.........」


就這樣,王勃的開掛人生在大唐帝國發出閃耀的光芒。


664年,15歲的王勃給當朝宰相寫信,直截了當的說了對時局的看法:「打下那麼多的土地,根本沒什麼卵用啊......」宰相一看,神童啊,立馬向朝廷寫推薦信。


666年,17歲的王勃直接給唐高宗寫信,送上了自己新寫的文章《乾元殿頌》,直接被授予「朝散郎」的職務,碰上了國家的鐵飯碗。


當你還在渾渾噩噩的時候,王勃已經站在了人生的巔峰,俯視眾生。



在送走老杜之後,王勃回到工作單位,直接搞了個大新聞。


在吃上鐵飯碗之後,王勃就被派到沛王府當辦公室主任,從此傍上了皇二代,每天飛鷹走狗、喝酒擼串,一群少年好不快活。


當時,唐朝貴族們都喜歡一種遊戲——鬥雞,沛王和英王更是骨灰級玩家。


吃人嘴軟、拿人手短,王勃身為沛王的身邊人,自然得為領導分憂。


第二天,一篇名為《檄英王雞》的文章刷屏朋友圈,很不巧的是,這篇爆文被兩位王爺的媽媽武則天看到了,順手就轉發,並且@孩子爹唐高宗。


「兩雄不堪並立,見異己者即攻。」


唐高宗看到這兩句話,再也坐不住了,他本能的想到自己的父皇在玄武門殺兄滅弟的故事,還有自己的哥哥李承乾和李泰打的頭破血流的記憶,李治那根敏感的神經,瞬間被引爆。


王勃,到底還是too young too simple。


就這樣,成為大V沒幾年的神童先生,徹底成了無業游民。



生活不隻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王勃看著巍峨的大明宮,落寞的離開,只留下一個蕭索的背影。他漫無目的的走著,沿著漢中、劍閣,邁上了艱險的「蜀道」,來到充滿火鍋氣味的四川。


王勃根本不用擔心路費,不論他走到哪裡,都有當地的粉絲包吃、包住、包玩,只為能跟自己的偶像親近片刻。


在四川,王勃吃著火鍋唱著歌,也為四川留下了美好的詩。

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王勃送走一批求合影的粉絲後,抬頭看著那一輪明月:「長安的月亮,也是這麼圓吧。」


他揮筆寫下《江亭夜月送別》:

江送巴南水,山橫塞北雲。


津庭秋月夜,誰見泣離群。


亂煙籠碧徹,飛月向南端。


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來到了四川,還沒跟老杜吃火鍋呢。


老杜,你還好嗎?


我想你的心情,唯有《寒夜懷友》才表達:

北山煙霧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蒼蒼。


秋深客思紛無已,復值征鴻中夜起。


複合重樓向浦開,秋風明月渡江來。


故人故情懷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見。

回去吧,我還年輕,必須有所作為。



雖然他因為寫爆文被開除公職,但畢竟人脈還在。


於是,有朋友對他說:「你不是懂醫藥嘛,虢州那地方藥材多,正適合你啊。」王勃一聽:「好啊、好啊,你快舉薦我。」很快,他就擔任了虢州參軍,副廳級。


天才,往往是學術上的巨人,人情上的侏儒。


王勃上任之後,因為心軟而私藏了一個逃跑了奴隸。但在某次喝酒之後,他想到世間還有「法律」二字,私藏奴隸是犯法的呀。

那怎麼辦?


自首?不行。


報官?不是暴露了嘛。


酒後的王勃,心一狠就把這個努力殺了。


徹底完了,天才少年成殺人犯了。



在這一刻,所有的交情、人脈全部作廢,有誰會和一個殺人犯做朋友呢?


王勃被投入了大牢,恰好因為唐高宗大赦天下,才撿回了一條命。經過這一波折,不僅自己的前途盡毀,還連累父親被貶海南,從此遠離肉夾饃,與海鮮為伍。

今大人上延國遣,遠宰邊邑。


出三江而浮五湖,越東甌而度南海。

嗟乎!此皆勃之罪也。


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矣。

經過這一番打擊,王勃再也不敢觸碰仕途,而是認真的思考了人生,覺得活著才是大事。


出獄一年以後,朝廷經過認真考慮,決定恢復他的職務。但是王勃決定:


不玩了,我去參加《爸爸去哪》錄製了。



675年,南昌城裡正在舉行一場大Party。


主辦方是南昌城的大領導,地點就在新修建的滕王閣。他打算利用這次公款吃喝的機會,大力推薦自己女婿,將來好做自己的接班人。


真是臭不要臉。


王勃正好路過南昌,也被當作特約嘉賓請來參加Party,如果能讓一個大V給女婿站台,那是多麼有面子?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領導感覺是時候表演真正的技術了。於是,號召大家為滕王閣做序。



玩套路,大家都是老江湖了,誰也不會真正去掃興的。


可偏偏就是有愣頭青。


表演到王勃面前的時候,他抬頭:「好啊,我來寫。」


啥?


大家都傻眼了,哪冒出來的愣頭啊?


做人會不會?


裝傻充愣會不會?


什麼人啊這都是。



王勃喝了點酒,回憶起了自己的人生。


當初少年輕狂,為了鬥雞而觸犯了皇帝的逆鱗。


當初少不更事,身為官員而私下殺人。


當初清高氣傲,出身世家不知人間疾苦。


當初枉為人子,身犯重罪卻連累父親受苦。


手中拿著飽蘸墨汁的筆,


王勃深刻的剖析了自己的一生,


經歷了、看見了、想通了,也就明白了。


筆走龍蛇、思緒飛舞,


在經歷挫折與反思之後,一篇千古奇文就此誕生。

豫章固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物華天寶,龍光射鬥牛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藩之塌。


雄州霧列,俊采星馳。


當初就是太輕狂了,人吶,要謙虛。

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王勃抬眼看看窗外,只見天高雲淡,湖光山色交相輝映,亭台樓閣錯落其間,這世界好美。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漁舟唱晚,向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這時的王勃,早已不是當初的長安少年。


他見識過地位最高的皇帝,


也私藏過逃跑的奴隸,


結交過飛鷹鬥雞的王公貴族,


也認識了為生計奔波的升斗小民,


曾經因才華橫溢名滿長安,


如今落魄之身流落天下。


人,


活在天地間,不過微小如塵埃,


不自賤、不氣餒,只要向死而生。


一顆狗尾巴草,也要開出一朵花來。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餘之有數。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


所賴君子見機,達人之命。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王勃一口氣寫完這篇文章,正是他長期壓抑的自我釋放。


不是他不懂人情世故,而是他實在是憋不住了。17歲就是大唐帝國的官員,原以為即將青雲直上,可10年後的今天,卻再也看不到半點希望。


路過南昌,他是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

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

好了,就這樣吧。今天能給我這個表現機會,都是各位前輩大度,來來來,敬大家一杯:「我幹了,大家隨意。」

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


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


請灑播江,各傾路海云爾。


676年,長安的唐高宗也讀到這篇《滕王閣序》:「此人真是有才,讓他回長安吧,朕要重用他。」


旁邊的老太監很為難,「陛下,王勃在南海溺水,已經去世了。」


一篇《滕王閣序》,耗盡了王勃的所有心力。


他只活了27年,卻留給世界一千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溫乎 的精彩文章:

門閥士族:從東漢到晚唐,縱橫800年
他們才是唐朝的網紅、大V、投資人

TAG: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