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當年躲被窩聽的廣播電台,你還記得哪些?

當年躲被窩聽的廣播電台,你還記得哪些?



利維坦按:「這時順著大道來了一人。此人長得真是與眾不同,身高八尺左右,溜肩膀,兩條大仙鶴腿,往臉上看面如紫羊肝,小眼睛,鷹鉤鼻子,菱角嘴。最顯眼、最特殊的是長著兩條刷白刷白的眼眉……」

從藝50多年來,單田芳已表演錄製完成了111部共1.5萬餘集廣播、電視評書作品,稱得上是最為高產的評書藝術家。

一口尖銳而又沙啞的營口腔普通話,可以說陪伴了幾乎每個70、80後的童年。仔細想想,這和現在追美劇更新簡直一模一樣啊。




上世紀80年代,是屬於電台媒介的黃金時代。

彼時電視尚未實現大範圍普及,收音機作為80年代語境中的三大件之一,用無線電波承載起了老老少少的閑暇與幻想,這其中不乏你我的大多數。




文/G




電台的黃金時代是短暫的。現如今,傳統電台媒介的主要受眾基本縮減為三類:手持蒲扇、四處遛鳥的老人,穿行於柏油大路上的計程車司機,視力欠佳的盲人。




無論何時,計程車司機都會是最忠實的電台聽眾




雖說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蜻蜓FM等互聯網音頻平台內容在很大程度上佔據了本就留存不多的聽眾耳朵——而在往前捯的數十年中,電台先於電視構建起了一個烏有之鄉。

即便是對於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來說,廣播電台也仍然是個有溫度的名詞。




按中提到的評書節目雖已式微,但依舊在時代的夾縫中

以變種求存活

。比如說近幾年的

評書作品《哈利波特》

,傳統評書話腔下的西方魔幻故事聽起來就像是蘸了麻醬的西冷牛排,別具一番風味:





(前情為:伏地魔剛完成哈利波特父母的雙殺,彼時正往屋外走)

剛下兩蹬台階,就聽屋裡傳來了銀鈴般的笑聲。誰啊?哈利波特。


伏地魔一想:壞了,還有活口吶!老話說得好,斬草 除根,我得把他殺了。


回來上台階,到門口一按門口:叮咚,叮咚……我可以進來嗎?開開門吧!


裡頭沒人答應,都死了能答應嗎?伏地魔也忘了,在外頭站了一天一夜啊。好傢夥又渴又餓是又困又累,真急了!


「開門!不開門我可踹了!」




所謂盛世,必然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但作為傳統藝術形式,評書的受眾也確實存在較大的局限性。當時的小孩不好這口,一旦從父輩手中爭取到半晌對收音機的掌控時間,大多都會第一時間調頻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盼著能趕上一段

《小喇叭》







小朋友,小喇叭節目開始廣播啦!

嗒滴嗒、嗒滴嗒、嗒嘀嗒——嗒——滴。」這段開場語,

最令人熟悉的版本是

由當年還未經歷變聲期的蔡國慶小朋友,在上世紀70年代為節目專門錄製

,是《小喇叭》的標誌性聲音。





當年錄製《小喇叭》開播語的蔡國慶,大概是這個歲數




這檔節目開播於1956年,曾經是我國覆蓋面最廣的一檔少兒節目,《西遊記》、《老革命家小時候的故事》、《魔方大廈》等優秀兒童廣播劇,都曾在這檔節目中連續播放,整整伴隨了50後、60後、70後、80後四代兒童的成長。




當年在節目里給小朋友講故事的孫敬修爺爺已經逝世28年,他的學生——

康瑛奶奶(在

蔡國慶版本的前一版開播詞中,

康瑛率先錄製了早一版本)

,也把自己從「故事老師」講成「故事阿姨」,最後講成了「故事奶奶」,於11年前在北京逝世。

電視媒介在90年代末有如洪水猛獸沖入每個家庭的客廳,《小喇叭》雖然至今仍然在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已然在黃金時代的餘暉中緩緩謝幕。





《小喇叭》的第一撥主持人

孫敬修,是無數兒童的偶像




毋庸置疑的一點是,廣播劇形式的節目是屬於電台時代最後的輝煌,當年還有很多非常優秀的廣播劇節目,比如1990年開播、取材於當年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偵查破案故事的廣播劇

《刑警803》

,最盛時期的情景說是萬人空巷也不為過。




「刑警803」指代的是上海市公安局刑事偵查總隊,因總隊位於中山北一路803號而得名,而803也是劇中主角劉剛的代號,更是當年圖騰化的刑警代稱。這部劇在1994年和2001年經歷過兩次重要改版,最新劇集是去年播出的第206部(第990-995集)——

而就在2016年,這個老牌刑偵大IP還保持著9部36集的產出,截止撰稿日還未有新劇集的消息。





1993年版本《刑警803》連環畫封面




同屬廣播劇的《張震講故事》,1997年開播於遼寧廣播電台。根據百度百科的資料,這一作品從創作到錄音到後期合成都由電台主持人張震本人完成,至今發行過7版專輯,

張震憑藉著絲絲入扣的恐怖故事情節與時不時爆發用來渲染氣氛的嗓門,陪伴全國聽眾度過了無數個安詳的夜晚,是我國音頻恐怖節目中難以逾越的一座豐碑。





(不論你在上班還是在上課,都建議帶上耳機收聽,嚇嚇自己就好了)




當年這個節目還可以撥打電信電話99099付費收聽,一分鐘一塊錢。

節目受眾中有很多是學生,而每個月電話費的增長是屬於當時學生家長們的恐怖故事。

1998年首張專輯發行後,北京青年報話費了整版篇幅登載了張震的個人專訪《遭遇恐怖》,文中稱其「掀起了中國恐怖文學的小高潮」,2000年的時候甚至傳出過「

張震被自己寫的鬼故事嚇死了

」這般無稽的謠言。





以「張震講故事」為素材製作的電影《張震講故事之鬼迷心竅》預熱海報




現如今張震不再講鬼故事了,開播時只有24歲的他目前是一名小說作家和影視編劇。2015年的時候,以「張震講故事」為素材製作的電影《張震講故事之鬼迷心竅》登上院線,目前的豆瓣評分為3.2分。根據澎湃新聞去年年底的報道:

張震給這部片子提供了三個原創恐怖故事,針對劇本給導演和編劇洋洋洒洒寫了2萬多字的意見,但都沒有得到採納。




當然,除了令人脊背發涼的恐怖故事,那會的學生還愛聽會使人臉頰發燙的愛情故事。




有一種說法將青春廣播劇戲稱為「校園相聲」,其實絲毫不為過。對於異性的憧憬是青春期的基石,最近大火的熱門綜藝《偶像練習生》與手機遊戲《戀與製作人》也是實打實的佐證——

媒介與形式一直在變化,但人類的進化卻要歷經千萬年。

從改編自幾米漫畫《向左走,向右走》的同名廣播劇,到金海心用心演繹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在那個遊戲沒得玩、電視不給看的時代,少男少女孤獨的心往往會被青春劇里酥麻可口的聲音填滿,就像一張紙被雙手揉搓。





1963年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體育教研室主任劉世銘自創有8節眼的保健操,自1960年代起在中國大陸對中小學生推廣。眼保健操初分6節,1972年後簡化為4節,每節8個8拍。當年的眼保健操每天在各個中小學校上午或者下午課間時通過廣播播放一次




在這個廣播劇淪為小眾文化的時代,唯一活得還不錯的,恐怕只有耽美廣播劇了——但無論是在那個廣播劇大熱的年代裡,還是在廣播電台一蹶不振的現如今,

有一種形式的電波依舊保持著極其頑強的生命力與令人渾身發燙、大汗淋漓的感染力:

廣播體操





領操通常由班級的體育委員擔任,這也是在廣播體操過程中摸魚難度最高的位置




廣播體操的概念起源於德國,而我國廣播體操的發展思路沿襲了前蘇聯,招式借鑒了日本,迄今已有共9套具備鮮明時代色彩的操術。在每天上午第二節課下課的短暫半小時里,全國數百萬中小學生紛紛進入操場,跟著音樂節奏和口號開始活動筋骨。

但誠實地說,抱著強身健體的覺悟耍完全套廣播體操的少之又少:一來為了

響應學校號召

,二來為了

走出教室透透氣順道還能去趟小賣部

,三來只是為了

在體轉運動的時候,能夠多看兩眼隔壁班那個馬尾辮的意中人







學生時代對於愛情的好奇與興奮,我們可以稱其為懵懂時期的美好情愫。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發現愛情不似我們所想,

美好情愫會在每個身體「不完全早起」的黎明與隨給同齡人的結婚紅包里逐漸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情緒。




走出校園我們會發現:在枯燥無味的鋼鐵森林裡,兩個普通人的情感生活往往需要藉助千姿百態的相處矛盾來重複強調。

雖說清官難斷家務事,但我們有萬峰老師。





工作中的萬峰老師




萬峰,原名劉萬成,浙江人民廣播電台文藝台《伊甸園信箱》節目主持人,以強硬、尖銳的主持風格而出名。曾有某雜誌為他寫了一篇封面文章,標題為《電波怒漢》,萬峰由此獲得了他最廣為人知的綽號。




作為一個深夜檔電台主持人,萬峰愣是把枯燥無味的性教育節目做成了一檔憤世嫉俗、熱度燙耳的明星節目。

在眾多討論生理構造與中醫理論的同時期兩性節目主持人中,萬峰老師可是鶴立雞群的行業標杆

,經典語錄太多,隨便摘錄幾段如下:





——聽眾:萬峰老師,考試之後我老是夢遺,是不是腎不好啊?有什麼補藥可以吃的嗎?


——萬峰:什麼叫老是夢遺啊?一個男孩子一個月遺七八次是正常的,你再怎麼遺也不能一個月31天都夢遺啊,又不是水龍頭,說有就有的。




——聽眾:萬峰老師,我的那啥不太直,該怎麼辦?


——萬峰:你要那麼直做什麼?又不是當尺子用。




——聽眾:萬峰你除了會勸人離婚還……(電話被掐斷)


——萬峰:要提意見,這兒不適宜。(狂怒)這位李先生到底有沒有聽前面的節目?如果不是他們夫妻關係不好我能勸人離婚嗎?你耳朵長毛啦?




有人指責萬峰「勸離不勸和」。萬峰迴應道:我不過說了句實話,就像《皇帝的新衣》里的那個孩子。但就是這麼一個陪伴著無數聽眾深夜暢談的孩子,所主持的節目被15個省,50多個電台自發轉播。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萬峰是電台時代一個幸運的偶然,只可惜時代已逝,奇蹟再難複製。







正如加拿大思想家馬歇爾·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所言:

一切技術都是媒介,一切媒介都是我們自己的外化和延伸。

我們從觀看到閱讀,從閱讀到收聽,再從收聽到劃屏不過幾百年,直至如今人人淪為「屏奴」——

形式在變,不變的是對優質內容的追逐。




但眼睛到頭來還是需要盯著路,相比之下,

耳朵為人與世界提供了另一條聯結。




2017年3月,權威數據分析機構iiMedia Research發布了《2016-2017中國移動電台行業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移動電台整體用戶規模達2.26億,至2019年中國移動電台用戶規模預計將超過3億。

生而為人的孤獨從未改變,但是在身體被禁錮的一些特定場景里——比如開車、做家務、洗澡、甚至工作時——音頻內容都可以讓我們「自由」,遊歷更多世界。




蜻蜓FM


更多的世界,用聽的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








利維坦

」(微信號

liweitan2014

),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投稿郵箱:

wumiaotrends@163.com


合作聯繫:

微信號 

thegoatjo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利維坦 的精彩文章:

放血與星象人
貓眼中的世界和人類有何不同?

TAG:利維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