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刺客傳」歷史上最悲情的刺客,最執著的義士

「刺客傳」歷史上最悲情的刺客,最執著的義士

在太原市西南有個叫赤橋村的地方,有一座橋叫赤橋,又叫豫讓橋,相傳是春秋時期豫讓刺殺趙襄子的地方。

3年前,我有機會親臨橋上,當時看著橋下緩緩流去的晉水,思緒萬千。時間讓一座普通的石橋變得厚重,因一個人而變得有感情。當年橋上驚心動魄的場景,似乎烙印在了歷史的空氣中,當人緬懷時,它彷彿又會出現在眼前,像是一種跨越歷史的對話。

原來真正的豫讓橋是在邢台,現在已經被毀了,這是我後來上網查證才知道的,但真假與否,不是我關心的,我關心的是當年的那個刺客,那個用生命換來「忠義之名」的悲情刺客。

為什麼說「悲情刺客」?我相信,在夜深人靜的夜晚,燈下翻閱《史記-刺客列傳》時,讀到豫讓的故事時,很多人難免會被豫讓的決絕和結局所感動。

作為刺客,豫讓是最失敗的一個,作為臣子,他也是最不稱職的一個,作為男人,也是最不負責的一個,但是作為人,他又是一個最綻放人生的一個。

憑著他的一腔熱情,把刺殺這件事做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就是這樣,他也沒有刺殺成功,也許正是這個結局,完美地呈現了豫讓的忠名。

唐代大詩人李白說:「趙有豫讓楚屈平,賣身買得千年名。」

君以國士代我,當以國士報之。

這應該是古代士子們最嚮往的了。豫讓是晉國人,開始在晉國卿士范氏和中行氏家做事,但是他沒有表現出什麼特殊才能,被當作普通人對待,作為一個有理想抱負的人來說,這是很不甘的。

後來范氏和中行氏被智伯滅掉以後,他就跟了智伯,不同的是,智伯居然厚待這個從對手那邊過來的人,出則高馬大車,入則重禮相拜,前後的截然不同的待遇,讓豫讓感激涕零,從此對智伯死心塌地。

豫讓可以算是個忠臣,但未必是個良臣,何以見得?

從一件事可以看出,他同時代的幾個謀臣,如韓段規、魏趙葭,當時智伯分別向韓、魏要地時,他們兩人都勸各自的家主,順從智伯的意,以待事變,這兩位算是良臣。

而豫讓作為智伯的「國士」,對於智伯的過分貪婪,沒有一點規勸,到後來攻打趙地,因貪婪而被韓、魏、趙聯手給滅掉,自始至終,豫讓的身影沒有出現過。

是進言了智伯沒聽?不合情理,作為智伯厚待的「國士」,總聽得進一點吧。直到智伯身死,頭顱被做成酒器,他才登場履行他的責任。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豫讓要麼不上場,一上場就搞得那麼驚心動魄,豪情悲壯。先是裝作刑人到趙襄子的宮裡修廁所,等到趙襄子上廁所時殺他,結果被趙襄子感覺到了,左右要殺豫讓,趙襄子說他是義士,捨身為故主報仇,讓人敬佩,便放了豫讓。

豫讓不死心,做的更決絕,滿身塗漆毀容,把自己弄成個賴子,又吞碳把自己變成啞巴,弄得連他妻子都認不出他了。

倒是他的一個朋友認出了他,挺奇怪的,朝夕相對的妻子認不出,一個朋友倒認出了,我想,大概是要引出下面這段對話吧。

朋友說:你有才華,完全可以投靠趙襄子,得到他的賞識和信任,那樣有更多機會殺他,你還不用把自己弄成這樣。

豫讓說:我為智伯報仇,就是報答智伯對我的知遇之恩,如果我投靠趙襄子,到時他作為我的主公,我殺他就是不義了。

這段對話算是給了豫讓「塗漆吞碳」的舉動一個合理的解釋。

斬衣志未成,報智亦足矣。

最後,故事場景來到了「豫讓橋」,豫讓躲在橋下,伺機刺殺。趙襄子騎馬走上橋,馬突然被驚到了,趙襄子感覺到這是豫讓在這裡,於是讓人四下尋找,果然找到了豫讓。

這一對刺殺者和被刺殺者,也許是歷史上最奇葩的了,刺殺者太悲催,不管如何裝扮,總是連刺殺的機會都沒有就被發現了。被刺殺者的感覺比世上所有女人的感覺都靈敏,只要豫讓在,他就能感覺到,無法解釋,只能交給冥冥中的天意。

這次,趙襄子雖然被豫讓的忠義之心所感動,但為了自己的安危著想,不得不殺豫讓了。豫讓最後提出了一個奇怪的要求:希望趙襄子能把外套脫下來給他,豫讓讓趙襄子的隨從拿著衣服,他用劍對著衣服砍刺了三劍,算作是給智伯報了仇,全了智伯對他的知遇之恩。

趙國的仁人志士聽到這件事後,無不感動流淚。

豫讓的報恩之心,和無人能及的行為,確實讓人感動,但對他的評價,我更偏向於明代方孝孺所寫的《豫讓論》裡面的觀點:

「苟遇知己,不能扶危而未亂之先,而乃捐軀殞命於既敗之後;釣名沽譽,眩世駭俗,由君子觀之,皆所不取也。」

這個世界上,沽名釣譽,偷取名利的人不少,但像豫讓這麼用心的人,少之又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