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知名券商為何會推這隻「庄股」

知名券商為何會推這隻「庄股」

文章來源:易選股APP,更多高勝率量化選股策略請下載易選股APP!

易選股:引言

經歷了2月初的連續暴跌,A股市場從白馬藍籌的單邊市場快速轉入創新股科技股的瘋狂,隨後開始了各種行業概念的輪番炒作。5G、雄安、自貿區、農產品等等,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了。但在熱點快速輪換的背景下,一家知名券商在4月9日冷不丁地推薦了一支最近暴跌過的交運物流股,但看這隻個股的K線走勢,可能都不需要進行基本面分析,有經驗的股民就會判定--這不就是經典的「庄股」的走勢么?為什麼會有券商推這種股票呢?

經過仔細分析過後,我們認為,這隻股票的確存在不錯的機會。該公司就是主要從事集裝箱物流業務的安通控股。

暴跌探因

相信一般的朋友,近期在點開安通控股的日K後肯定會被一串綠油油的連續4個跌停板辣到眼睛,第一反應肯定是「大哥你怕不是在逗我吧」。這一連幾個跌停板還有救嗎?當然有救,我們做投資的對於市場的異常表現應該有充分的敏感性,市場波動越大,能夠盈利的機會也就越多,遇到這種情況,第一反應應該是興奮,興奮之餘仔細分析暴跌原因尋求機會才是盈利之道。

圖:安通控股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17日股價走勢

為何暴跌?我們注意道,圖上最顯眼的大陰線日期是2018年2月1日,而隨後的第二個跌停板則是3月22日,很明顯,安通控股在此期間進行了一次停牌,而停牌的原因翻看期間的公告列表,知道是一次增發的籌劃。在停牌期間,上證指數下跌4.82%,按理說即使受到補跌的影響,安通也不可能連跌幾個跌停板,直接蒸發了34%的市值。我們來看看這筆增發究竟有沒有什麼幺蛾子:

上面這個表格是安通控股停牌期間發布的定增預案,擬募資約34億人民幣,主要都運用於兩個多式聯運基地項目的建設。聯運基地其實是安通控股未來發展的重要內容,不管從哪個角度而言,募資建設聯運基地都是增強安通控股行業地位的行為,暴跌原因不大可能出在募資內容上。那發行對象是否有問題,我們來看定增預案中對於募資對象的計劃:

安通控股有兩個控股股東——郭東澤和郭東聖兄弟倆,他們合計持股超過50%,而表格中出現的仁建集團也是兄弟兩的全資控股公司,在本次定增中增持發行額的10%。不算多,當然也不算少,這麼看其實控股股東對於這個項目沒有明顯的傾向。募資對象方面也沒有問題,暴跌原因不在這裡。

那麼究竟為什麼安通控股會發生如此嚴重的暴跌?我們給出兩個猜測:

1、信託資金被動減持導致股票閃崩

為什麼會對信託資金有所懷疑,我們看看2月1日安通控股的分時圖:

上午十點半左右,股價從小跌1.35%閃崩至跌停。這種走勢在年初的市場頻繁發生,其原因就是信託資金因金融監管加強,導致被動減持,最終形成閃崩。打開F10股東研究頁,最新的十大股東列表在2017年報公布,統計日期截止於2017年12月31日。在十大股東中我們也可以計算出大筆的信託資金,如果真的被迫清倉,會有多少資金出逃。

途中紅色箭頭指向的兩個股東就是信託資金,一共持有超過7%的股本,以暴跌前每股26元計算,這裡一共可能被動減持的資金超過19億人民幣。這是什麼概念,佔據了7%市值的資金短時間內被動出逃,幾個跌停板肯定跑不了。對包括開板後第一個交易日的統計,一共五個交易日,交易量累計22億。

這22億交易量到底是不是來源於信託的撤離,我們只能說,有一定可能性。畢竟在2018年4月27日公司一季報公布前,我們都不知道這兩家信託資金是否在一季度退出了十大股東行列。如果在4月27日公布的報告中,我們發現沒有了信託資金的身影,那麼這一次的暴跌基本可以確認是信託導致,否則我們可能就需要尋找其他的原因。

2、這是個庄股,暴跌是莊家出貨

在業績不存在大問題的情況下,個股的暴漲暴跌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這是個庄股,暴跌是莊家出貨導致。這個可能性究竟大不大,首先觀察一下K線的走勢。還是看回上面第一張走勢圖:

圖:安通控股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17日股價走勢

安通控股有沒有莊家控盤不好說,莊家一般比較傾向於選擇市值較低的股票,像安通這種市值近200億的個股操控起來難度較大。但庄股最明顯的特徵——股價暴漲暴跌,的確是存在的。如果以「600179庄股」為關鍵字在一些炒股平台上搜索,的確有股民將這支股票認定為庄股。

在業績穩定,公司發展前景明朗的背景下,安通控股走出連續暴跌的走勢,我們看來上面兩個原因是最有可能的,暫且對於4月27日即將公布的一季度報觀望,從而確定到底這支股票發生了什麼。

細緻排雷:解禁與質押

在分析股票是否有投資價值前,我們還有一件事需要做,就是排雷。股票市場的各個標的存在各種各樣的雷區,例如大額解禁、高比例質押等平時我們不怎麼會關注的東西,但這些內容往往是莫名暴跌和無故陰跌的元兇。對於安通控股,我們首先來一下解禁的情況:

乍眼一看,發現2019年7月有一筆45%的解禁,即使距離現在的時間點還有一年多的時間,但如此大筆的解禁很少見,而且成本還特別低。這是為什麼?熟悉這支股票的朋友肯定知道原因,不熟悉的朋友可以試著順著解禁日往回推3年,會發現原來2016年7月有一筆36.5億元的資本運作,其實就是當年安通物流和安盛船務借殼黑化股份上市,這接近一半的股份全部由當前的控股股東持有,且比例均遠超5%,因此這部分的解禁不會產生拋壓。而2019年9月的9.08%的解禁來自2016年9月的一次增發,這次增發中有90%由控股股東郭東澤認購,剩餘10%的由一家私募認購,但只佔總股本的0.94%,預計即便到了解禁日,也不會對股價產生什麼影響,何況還有一年多的時間。

除了解禁,前段時間另一個被大家認識的資本操作叫做質押,如果關注這一塊的朋友主動去翻看安通的控股股東質押情況,可能也會被嚇到,安通控股實控人兄弟郭東澤和郭東聖二人分別持有的94.20%、84.10%股票質押,控股股東絕大部分股票都已經質押出去,而且仔細翻看質押記錄,發現質押融資似乎是股東常用的融資手段。對於質押應該如何進行判斷,主要是計算股東質押的平倉成本,即接受質押的券商在股價跌到多少時才會對股東質押的股票進行強制平倉。一般而言,在高位質押的股票平倉成本偏高,一旦經歷股價的大幅下挫,就有可能引發券商對質押股的強制平倉,從而火上澆油,加重跌勢。

對安通控股,我們通過在公告中獲得的數據,經過粗略的計算可以得到幾個質押股東的強平成本:

從計算的結果看,兩個控股股東的平倉線大致在10元左右,相對於當前17元的股價,安全邊際還很高,因此對於高比例的質押,我們完全不用擔心。

幾個容易踩到的雷區我們已經排除掉了,結論就是安通控股解禁與質押都無需擔心,唯一需要等待最新報告來確認的內容就是信託持倉狀況,這個就得靜候4月27日公司公布一季報時再來確認了。那接下來我們需要開始展望未來,看看安通的基本面是否有前景,畢竟一家好公司必須要有好的將來,才有長線持有的價值。

展望未來

安通控股說白了就是一家做集裝箱物流的公司,包括安通物流和安盛船務兩大塊資產,業務簡單來說就是根據客戶的發貨總量、流向、時效等細節設計物流服務鏈並報價,整條服務涉及水運、鐵路、公路、倉儲等多個環節,整體有安通物流負責。其中涉及水運的服務,安通則往往會向安盛船務進行採購。因此在財務表現上,企業盈利主要集中在安通物流,安盛是一個類似於安通物流的分部門的存在。

安通的這套商業模式,叫做多式聯運,接受客戶的需求,組合成本最低的運輸方式以獲得盈利,在此期間,客戶可以享受一次託運、一個經營人、一個費率、同一保險的便利,物流效率得到提升。對於安通自己而言,這種商業模式可以獲取產業鏈全段附加值,對客戶議價能力也較高。並且公司也有潛力可以從事供應鏈金融等附加業務。

從基本的業務來看,安通控股雖然不是當前熱門的概念股,但作為一個盈利穩定的傳統行業,標的的質量可以說是比較高的。就歷年的盈利情況,安通控股的表現也讓人滿意:

就歷史上公司的表現還是不錯的,那未來安通具不具有持續的增長點,主要看安通在鐵路聯運上的投入是否能大幅提升企業的業務能力。

為什麼要看鐵路聯運的擴展,這就涉及到多式聯運的國內現狀。中國的物流行業,無論是海運還是空運,想要發展壯大,就必然需要形成多式聯運的商業模式,這無疑是個大趨勢。而中國鐵路因長期受國家管控,鐵路資源一直都是稀缺的。也就是說,誰佔有了足夠的鐵路資源,誰在物流中才能拿到話語權。因此如果關注市場的朋友,就會發現,無論是航運起家的嘉友國際,陸運起家的象嶼股份和龍洲股份,還是同樣是從事海運的海豐國際,都在想方設法拓展自己再鐵路運輸上的市場,從而獲得行業先機。

安通控股在2017年上市前後,大大增加了對鐵路運輸服務的投入。對於多式聯運的企業而言,鐵路資源首要的意義在於對網路縱深能力的加強。安通控股最顯著的特點是以水路運輸起家,但是以「門到門」的標準服務客戶的。以往安通物流因使用公路運輸進行內陸地區的業務擴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業務範圍。將鐵路線路引入物流體系內,意味著聯通水路的陸運網路縱深被大大提高,公司深入腹地、開闢更多客戶的空間將被徹底打開。公司的水運網路已經較為發達,如果能成功突破集裝箱的陸路運輸,相信在物流需求不斷上升的將來,公司盈利能夠保持持續的增長。

從當前來看,安通自身的鐵路網點已經完成了全國的覆蓋,自2017年4月收購北京安鐵30%股權,公司陸續新增了數十條鐵路專線及海運聯運產品。從圖中也可以看出,安通控股的物流網路完善程度較高,長期來看,公司無論在鐵路網還是海運網上,都沒有明顯的短板。在最新的募資中,安通控股將募集總額34.25億元在唐山和泉州建設多式聯運基地,對於公司提升行業競爭力也有很大的作用。

當然,看股票不能只看好的內容,對於安通面臨的風險我們也應該要有所警惕。無疑安通控股在業務的拓展上是有遠瞻性的,但不得不說,多式聯運的競爭者不少。首先就是同樣是海運起家的海豐國際。2017年11月,海豐國際就與位於重慶的西部物流園簽訂了有關打造海陸聯運樞紐的協議,加大布局多式聯運力度。並且從圖中也可以看出,安通控股的毛利率已經出現了持續的下降,但海豐國際仍然處於緩慢上升趨勢。

而另一邊以航運起家的嘉友國際在布局鐵路聯運的背景下,毛利率一直位於高位,這與其從事的是物流行業中毛利率最高的航空運輸有很大關係。而陸運起家的龍洲股份也是安通控股的一大競爭對手,不可忽視。

另外,據彭博社報道,2017年11月MSCI中國A股指數新增25家,剔除96家,安通控股被調入MSCI中國A股指數。這意味著今年6月前後開始,將不斷有資金流入這支股票。這在長期來看是安通控股走出長牛的支撐。

結論

結合上面一系列的分析,以及一些文中沒有具體提及的資料,我們認為安通控股多式聯運、綜合倉儲以及特色物流等多元發展戰略將進入加速實現期,多式聯運的發展將不斷加深公司的護城河,以「海+公+鐵」三足鼎立的模式穿越航運的大周期,實現跑贏行業平均的業績增速。

從股價的角度來看,公司復牌後因各種原因出現超跌,基於公司業績大幅成長以及市場恐慌情緒的恢復,當前股價性價比凸顯,值得關注。

以天風證券給出的目標價24元,當前16.74元的股價有43%的上漲空間,因此我們認為,在一季報公布,股票不確定性落地之後,安通控股將伴隨著6月開始MSCI資金入市,可能真有望逐步走出一波「慢牛」行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選股 的精彩文章:

TAG:易選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