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確認過眼神,你可能不是人

確認過眼神,你可能不是人

?  本文來源丨《看人的藝術》


▌了解一個人性格

,是漫長的過程


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孫悟空,福爾摩斯和宇智波佐助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眼睛賊亮。孫悟空和佐助怒目圓睜就可以看穿一切,福爾摩斯理理蛛絲馬跡也能知道事情的真相。


社會險惡,生活不易。壞人不會把「壞人」寫在臉上,邪惡也總是裝扮成正義的模樣。我等凡人不敢奢望有一雙火眼金睛,一對萬花筒寫輪眼,但也希望上天賜我一雙慧眼,讓我把這紛擾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叫天天不應,那就只好自己學點心理學吧。


近幾年心理學類書籍的流行,大概也是因為人們想在人際交往中佔據有利地位,主動出擊的心理吧。

這本《看人的藝術》可以算是心理學類書籍的佼佼者之一,我欣賞這本的點在於作者的治學態度。山姆高斯林並沒有自我吹噓誇大從細節了解一個人的作用,他承認有時候「線索和實際意義之間沒有確切的關聯····雜亂的桌子並不意味著思維也是凌亂無序的···壁爐上方的十字架也不能說明你的同伴是信徒」


其次是高斯林不迎合現在人功利浮躁的心理。現在有各種速成的書籍。高斯林卻說「了解一個人的性格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以上的這兩點就把本書和市面上一些迎合讀者口味的妖艷賤貨區別開來。不迎合也不代表著晦澀難懂,書中採用了很多的案例來分析說明,沒有用很多高深的專業名詞來刁難讀者。



▌你在觀察別人時,別人也在觀察你

注意細節,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會給他人建立起怎樣的印象。


有一個真相(我也不知道能不能算作真相,姑且算是吧)是我們了解了一個人的性格如何我們也不能讓他或者是我們和他的關係發生改變。因為往往選擇權和決定權並不在我們手裡。


比起觀察別人,被別人觀察對我們的生活的影響要大得多。比如說一個人不愛洗頭,頭髮粘在一塊就像一塊黑巧克力,還納悶自己為什麼一直單身。一個人老是踩點上班,還納悶為什麼老闆不給他升職加薪。


別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自己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比起觀察別人,然後選擇迎合,妥協或者去留,還是觀察自己,然後改變自己,把自己想像別人展現的一面經營好的意義要大得多。



▌所謂的「自我」不過大腦中各種潛意識的混合物


道理是這麼個道理,但很多的細節不是就每天洗個頭,每天早一點到公司那麼簡單的。


誰都知道要尊老愛幼,誰都知道尊老愛幼的人得到的評價肯定比不尊老愛幼的好。像我,我就不怎麼喜歡老人。看到老人或者小孩,在不自覺的情況露出厭惡的表情的人肯定也不在少數。這就是潛意識,無關社會輿論。


如果你是一個咸粽黨,突然有一天國家規定吃咸粽是非法的,做咸粽也是非法的,咸粽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還規定必須吃甜粽,不吃還不行。我想你吃到甜粽的時候,心裡還是會騰起一陣噁心,下意識的眉頭可能會皺起來。潛意識,是騙不了人,甚至是無法隱藏的。


所謂的「自我」所謂的「性格」也不過是大腦中各種潛意識的混合產物。

想讓一個不尊老愛幼的人真正的尊老愛幼起來,就需要花很多的精力和時間去扭轉了,可能是一本書,可能是一段經歷。不能只是表面功夫,表面功夫總有一天會被揭穿的,人都討厭虛偽,當你的偽裝被揭穿,之前所有的努力可能就都成了反作用。


這就好像娛樂圈裡,一個標榜自己是好男人和一個從來不標榜自己是好男人的明星有了作風問題以後,受到的輿論攻擊程度肯定是不一樣的。


▌越是重大的事情,越是來不得討巧。


那我們怎麼才能識破對方的偽裝,看清他的本質呢,首先我們要了解如何應對常用的障眼法:

 

1. 第一印象很重要:

小心運用先入為主的技巧來誤導你,如果一個人在你面前一直表現的親切熱情,那你就算之後覺察他冷漠自私的跡象,也更傾向於以為他只是心情不好。


2. 從其他線索中得到的部分線索:

針對已坦露部分事實,從其他方面來驗證你的想法。如果你發現一個人卧室乾淨整齊,你可以繼續觀察她的臟衣服、化妝品、鞋子、包包等是否有固定位置,不然可能只是表面的整齊來應對客人來訪,她的衣櫃里雜亂無章的堆著衣物,再下一次翻找時又亂成一團。

 


3. 利用看起來和我們進行判斷的特徵無關的線索:

在真相被隱藏時,我們可以另闢蹊徑來觀察。比如我們如果想知道一個人的真實長相,她朋友發布的照片會比她本人發的自拍更有參考價值。

 


4. 注意差異:

比較觀察對象公開事物和私密事物的不同之處。一個人在公眾面前維護的形象並不一定就是他真實性格特徵,我們可以多觀察他對待親人、交往很久的朋友,以及像服務員這種無利益相關的陌生人時的態度,可以更加準確地評價他本人。

 


5. 知己知彼:

對觀察對象的一些物品屬性越了解,得出的結論越精準。如果你在觀察對象的房間發現阿普唑侖,那麼他可能沒你想的那麼樂觀,你要注意自己的言辭行為,避免刺激他。我之前發現一個朋友是同性戀,就是無意中看到他手機上同性交友軟體的圖標,如果你不了解這個圖標是什麼含義,可能就忽略了。



如何獲取好書?


A、分享該圖文至朋友圈集贊25個,截圖發送至後台隨機抽取5位幸運讀者,小編將在2018年4月21日下午2:00通知獲獎讀者名單。


B、留言區點贊前10位讀者將獲取《看人的藝術》一書,截止時間:2018年4月21日下午2:00

THE PICTURE COMES FROM THE NETWORK



— END —



回復「

晚安

」,小書送你一張特別推送




*

本文摘自《

看人的藝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

每晚一本書丨每晚讓思維充充電,做一個有內涵的人。


往期精選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晚一本書 的精彩文章:

高情商父親給兒子的七個忠告。條條戳中要害。
一句話讓中年人淚崩

TAG:每晚一本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