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品珍堂說瓷:柴窯氧化氛圍燉煮的瓷器釉面呈青白色

品珍堂說瓷:柴窯氧化氛圍燉煮的瓷器釉面呈青白色

青花杯托與海撈康熙杯托比較,見圖1;做舊觀音瓶與宣統瓷片比較,見圖2;筆筒與光緒筒式爐比較,見圖3.1-3.3。明顯看出它們釉面發色差異,究其原因:景德鎮松木燃料燒柴窯對陶瓷有滋潤作用 、還原焰階段將坯的胎釉煮熟煎透熬成漿汁,坯中高價鐵質還原為低價鐵質,即把氧化鐵還原為三氧化二鐵,使燒出的瓷器呈青白色,這種色澤是景德鎮瓷器重要特色之一。同時胎釉結合部熟透感也明顯,見圖3.4-3.5。唐代開始燒柴火窯,用雜木作燃料,窯內溫度無法達到高溫瓷的標準,但火苗長隔氧使氧化氛圍形成還原焰階段,邢窯、定窯五代前柴窯燒制,瓷器是在還原焰中燒成,所以釉色純白或白中閃青。見圖4.1-4.2唐代邢窯白釉玉壁?碗,釉面釉厚處白中泛青,釉面玻璃質感極強。北宋以後,柴窯改煤窯,氧化焰火力強火苗短隔不了氧,故釉色白中泛黃,見圖5.1-5.2。直到清代,景德鎮的匠人們發現用松木,特別是富含松脂的馬尾松,燃燒後溫度可以達到1300度以上;雖然未設減少通風量設備,但增大投柴量完成還原需要,才燒出了釉面白里微泛青色和潤澤度好瓷器。人物杯托、筆筒、瓶子顯然不是柴窯製品,那麼在景德鎮就是解放後的事了。

圖1:做舊觀音瓶與宣統瓷片比較

圖2:青花杯托與海撈康熙杯托比較

圖3.1:筆筒與光緒筒式爐比較

圖3.2:筆筒底部積釉處也無泛青

圖3.3:光緒筒式爐底部積釉處泛青尤為明顯

圖3.4 筆筒底足新胎新釉無變化

圖3.5 光緒青花筒式爐底足胎釉結合部熟透感明顯

圖4.1:唐代邢窯白釉碗

圖4.2:唐代邢窯白釉碗底部積釉處微泛青

圖5.1:金白釉印花雙魚紋碗,釉面明顯泛黃(邢窯博物館)

圖5.2:金白釉印花雙魚紋碗局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京品珍堂 的精彩文章:

品珍堂說瓷:淺析汝窯洗仿製者機關算盡掩蓋不了與真品的差別!

TAG:南京品珍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