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剪桐封弟:晉祠是太原城外的世外桃源,也是懷古的好去處

剪桐封弟:晉祠是太原城外的世外桃源,也是懷古的好去處

剪桐封弟:晉祠是太原城外的世外桃源,也是懷古的好去處

可能是宣傳不力的原因,一般去太原的人,知道晉祠的不多,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到太原沒到晉祠就等於沒到太原,這是我的觀點。因為太原和其它省會城市沒有多大差別。就象我前面寫鄭州時,一位網友看了圖片留言:步行街和我們武漢一樣的。唯晉祠別的地方沒有,且故事豐富,不可不去。

剪桐封弟:晉祠是太原城外的世外桃源,也是懷古的好去處

金人台

剪桐封弟:晉祠是太原城外的世外桃源,也是懷古的好去處

唐叔虞祠

晉祠位於太原市區25公里的懸瓮山下,又名唐叔虞祠。這裡古木參天、鬱鬱蔥蔥,殿宇巍峨、古香古色,晉水源頭、流水淙淙。即是太原城外的世外桃源,也是懷古的好去處。

剪桐封弟:晉祠是太原城外的世外桃源,也是懷古的好去處

古木參天

先說晉祠的由來;姬虞(唐叔虞)是周武王姬發的次子,武王死後,年幼的長子姬誦在周公旦的輔佐下成為周成王。司馬遷在[史記一晉世家]中這樣記載:「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圭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請擇日立叔虞。成王曰:『吾與之戲爾。』史佚曰:『天子無戲言,言之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唐在河、汾之東,方百里,故曰唐叔虞。」這便是「剪桐封弟」的故事。

叔虞到任後,為政有方,很快使人們生活安定,豐衣足食。叔虞死後,其子燮因境內有晉水,遂改唐為晉。後人為紀念叔虞的功德,便修祠以紀,即唐叔虞祠,亦稱晉祠。

晉祠的初建年代難以確定,據[水注經]和[魏書]記載;晉祠北魏前己有。後,北齊和唐都對晉祠進行了大擴建、大修葺。唐太宗親臨晉祠,留下著名的「晉祠之銘並序」大碑一通。宋初又大興土木,並建聖母殿,重修魚沼飛梁。金、元、明、清都有修建、改建。使晉祠成為規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築。

剪桐封弟:晉祠是太原城外的世外桃源,也是懷古的好去處

水鏡台

走進晉祠大門,首先看到水鏡台,殿上書「三晉名泉」,其實它就是座戲台。「水鏡」取自[漢書一韓安國傳]「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寓意:善惡忠奸,盡人皆知。水鏡台邊有一株高大的唐槐。

剪桐封弟:晉祠是太原城外的世外桃源,也是懷古的好去處

唐槐

剪桐封弟:晉祠是太原城外的世外桃源,也是懷古的好去處

第三尊金人

過了水鏡台就是金人台。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晉水泛濫成災,應在晉水源頭立金神鎮之。於是從元佑四年始,分十年鑄四尊金人鎮水。後來其中三尊均陸續損壞(後又重補),唯有西南角的第三尊,至今完好無損。據傳:該尊金人是從嵩山請來高人,專門鑄造的。果然高人不同尋常,所鑄金人體態英武,形像逼真,且風雨不蝕,900多年後,仍光亮如初。

剪桐封弟:晉祠是太原城外的世外桃源,也是懷古的好去處

飛梁

聖母殿前有一座獨特的十字形橋樑。這是晉祠中的又一國寶「魚沼飛梁」,至少有1500年的歷史了。北魏酈道元在[水注經]里道:「山海經曰:『懸瓮之山,晉水出焉』……蓄以為沼……結飛樑上。」北宋初該橋與聖母殿同修。

沼中原為晉水第二大源頭,流量大,游魚多,曰:魚沼。沼上架十字形板橋「架虛為橋,若飛也」,曰:飛梁。統稱:魚沼飛梁。這一造橋形制是國內現存古橋中的孤例,極為珍貴。

剪桐封弟:晉祠是太原城外的世外桃源,也是懷古的好去處

魚沼飛梁

剪桐封弟:晉祠是太原城外的世外桃源,也是懷古的好去處

聖母殿

剪桐封弟:晉祠是太原城外的世外桃源,也是懷古的好去處

聖母邑姜

聖母殿是晉祠主殿,聖母就是姬虞之母邑姜,宋熙寧十年(1077年)加號「昭濟聖母」,故後稱聖母殿。

殿中有宋塑聖母、侍女像43尊。聖母端坐正中,面容端莊,儀錶尊貴,著鳳冠霞帔。其餘宦官、侍女分列兩旁,個個面目清秀、神態各異、活靈活現,迄今己有900多年的歷史了。

剪桐封弟:晉祠是太原城外的世外桃源,也是懷古的好去處

宋侍女

剪桐封弟:晉祠是太原城外的世外桃源,也是懷古的好去處

木質蟠龍

大殿結構獨特,古樸巍峨;殿頂為重檐歇山式,殿堂開闊似正方形,內部竟無一根明柱。充分反映出宋代木構建築的高超技巧。

大殿廊柱上八條木質蟠龍,造形精巧,栩栩如生。

剪桐封弟:晉祠是太原城外的世外桃源,也是懷古的好去處

周柏

大殿北側有一株周柏,原為兩株。相傳:周柏植於周朝,長在懸瓮山南澗。聖母殿建成後,移來栽在大殿兩側,稱齊年古柏。可惜南側那株在道光元年(1821年),被無知鄉民砍伐。北側這株失去同類後逐漸向南傾斜,且在腰干一凹節處,每遇颳風還會流出悲傷的淚水。古柏己有2800多年的樹齡,側身斜依聖母殿頂,酷似卧龍。令人稱奇的是:不知何年,卧柏下長出了一株翠柏,義不容辭地撐住了古柏,干枝交錯,自然天成,令人讚歎。

剪桐封弟:晉祠是太原城外的世外桃源,也是懷古的好去處

翠柏支周柏

剪桐封弟:晉祠是太原城外的世外桃源,也是懷古的好去處

貞觀寶翰亭

晉祠現存石碑300多通,其中最珍貴的是唐太宗李世民親自撰書的「晉祠之銘並序」。立於唐叔虞祠大門東側的貞觀寶翰亭內。

李世民一生酷愛書法,日日臨摹王羲之「蘭亭集序」,深得其精髓,其書法也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這篇晉祠銘被認為是僅次於「蘭亭集序」的行書傑作,全碑行文飛逸洒脫,流暢練達,其中38個「之」字,各有千秋,絕無雷同,可謂國之珍品。

我們去時有人正在拓碑,不能拍照,只能照碑亭門前。

剪桐封弟:晉祠是太原城外的世外桃源,也是懷古的好去處

難老泉

晉祠「三絕」之一的難老泉亭(另為:周柏、宋侍女),在聖母殿南。是北齊天保年建,明代重修的。晉水源泉從亭下石洞中滾滾湧出,經年不息,晝夜不舍。故北齊人據[詩經一魯頌]中「永錫難老」之句,起名「難老泉」。

泉水晶瑩剔透,水中的翠萍莎草和水底的五彩石子,在陽光的映照下更加光彩奪目。

剪桐封弟:晉祠是太原城外的世外桃源,也是懷古的好去處

智伯渠

難老泉流出後,分為兩支。北面流經金人台一支。而順渠道蜿蜒穿越晉祠的,名為「智伯渠」,清澈的泉水灌溉著晉祠附近的千頃良田。

跨過智伯渠上的小橋叫會仙橋。相傳是明朝翰林羅洪先與仙女相會的地方。

剪桐封弟:晉祠是太原城外的世外桃源,也是懷古的好去處

會仙橋

剪桐封弟:晉祠是太原城外的世外桃源,也是懷古的好去處

奉聖寺

在晉祠最南有十方奉聖禪寺,相傳為唐初大將尉遲恭的別墅,是尉遲恭解甲歸田的地方。

奉聖寺浮屠院內有一座舍利生生塔。因塔下埋有生生不息的佛寶舍利子而得名。該塔建於隋開皇年間(581一600年),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建。塔高38米,八角七層,琉璃剪邊,挺拔壯觀。如果在夕陽西下時欣賞寶塔,還會出現一天雲錦,滿塔光輝的綺妮景象。

剪桐封弟:晉祠是太原城外的世外桃源,也是懷古的好去處

舍利生生塔

回望滿眼蒼翠的原野,巍峨古樸的殿宇,古柏森森的晉祠,還有無數的故事要敘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家老大 的精彩文章:

作舍道邊,三年不成:沒有決斷能力,啥事也幹不成
花蕊夫人姐妹釀悲劇:紅顏禍水使山河凋蔽、舉族被屠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