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誰能拯救「中國芯」?

誰能拯救「中國芯」?

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以中興通訊未對涉及歷史出口管制違規行為的某些員工及時扣減獎金和發出懲戒信等為由,做出了激活對中興通訊和中興康訊公司拒絕令的決定。

這個長達7年的禁令如果開始實施,在PC與移動端晶元、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依賴美國的情況下,無疑會給中興通訊致命一擊。4月17日,中興通訊公告稱,已獲悉美國商務部對公司激活拒絕令。當天,中興通訊A股和港股開始停牌。

昨日下午,中興通訊在深圳總部以「聲明+發布會」的形式回應美國商務部的制裁,中興通訊董事長殷一民在會上表示:「這樣的制裁將使公司立即進入休克狀態......我堅決反對美國商務部做出這樣的決定,堅決反對不公平、不合理的處罰,更反對把貿易問題政治化。」

中興還沒倒下,高通先受重傷

美國政府近期連續推出一系列的非貿易壁壘舉措,一方面意在遏制中國的科技競爭力,另一方面意在對中國施加壓力,迫使中國進一步向美國產品和企業打開市場。

隨著此次中美貿易摩擦地愈演愈烈,任何一家存在經貿往來的中美科技企業都可能會成為犧牲品。就手機晶元領域而言,中國手機廠商和高通幾乎是唇齒相依。沒有高通的晶元,中國以中興為代表的智能手機廠商中的中高端產品競爭力將會大打折扣。

因為中興有25%-30%的零部件來自美國供應商,但最為核心的零部件都依賴於美國供應商。中興的手機晶元、基帶晶元、射頻晶元、存儲晶元、手機玻璃、光學元件等核心零部件都來自於美國的高通、博通、英特爾、美光、甲骨文、康寧等科技巨頭,甚至短期內都無法找到能保持相同競爭力的替代產品。

而在美國科技巨頭中,沒有哪家比高通更在乎中國市場。因為這家晶元巨頭上一財年全球營收223億美元,其中來自中國市場的營收接近150億美元,營收貢獻佔比三分之二,而且近年來還在不斷提升。若沒有中國市場,高通將會驟然失去大部分的營收收入,甚至影響到未來的持續研發競爭力。

事實也證明,在中興倒下之前,高通已先受重傷。此前高通曾表示,將在6月裁員1500人,主要目的是為了削減10億美元的開支,以補償銷售額的下滑。

「缺芯」的中國,夠大卻不夠強

沒有美國的零部件和技術,中興就造不出網路設備和智能手機。正如中興自己所說,禁令將使得公司進入休克狀態。然而我們應該意識到,中興事件不應該是中國製造的個案,中興的「缺芯」困境,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國製造的困境:夠大卻不夠強。

中興事件警示我們應要正視自身存在的短板和美國高新技術領域所存在的差距。目前,中國晶元需求量佔全球50%以上,而國產品牌晶元只能自供8%左右,且集中在中低端。此外,根據賽迪智庫數據,中國每年消費的半導體價值約佔全球出貨量的33%,其中集成電路市場規模佔全部半導體行業約81%,而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大概佔全球集成電路產業規模7%-10%。這說明,中國每年消耗約全球1/3的半導體,但產能卻只能提供全球的1/10。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大陸共有集成電路晶元設計企業約1380家,但普遍規模較小、研發實力較弱。且其中只有500 多家企業盈利。在物聯網、汽車電子、消費電子領域的設計公司多數為10人以下的初創團隊,這與高通等巨無霸企業競爭差距明顯。

「晶元救國靠BAT」?

美國制裁,中國缺芯,晶元救國或許還真得靠BAT。

繼前幾日阿里達摩院自研神經網路晶元後,昨天,阿里又宣布,全資收購中國大陸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天微)。

在阿里的「投資履歷」中,阿里及阿里系表現出了對AI晶元公司的傾心。除中天微之外,阿里還投資了寒武紀、Barefoot Networks、深鑒、耐能(Kneron)、翱捷科技(ASR)等5家晶元公司。投資圖譜涵蓋多個領域,包括手機、安防、智能家居等。

與阿里偏愛投資AI晶元公司不同,百度則主要是以與其他廠商合作的方式發布晶元。2017年,百度已發布DuerOS、XPU等智慧晶元和與賽思靈合作的FPGA加速晶元等。今年還和美國半導體高管財團領投AI晶元公司Lightelligence。

騰訊是BAT梯隊中布局人工智慧最晚的,不過在AI投資上,騰訊偏好行業覆蓋性的戰略方針,其在智能醫療、運動演算法、無人駕駛等領域都有資本注入。

目前,雖然中國在晶元方面的技術積累和以美國為主的領先國家仍有較大差距,但隨著BAT等巨頭的入局,會為這些晶元創業公司的崛起帶來較大的資金支持

這或許能為中國的晶元產業帶來一輪新的翻盤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路聞卓立 的精彩文章:

當紅炸子雞,雷軍笑嘻嘻:你猜小米IPO定在哪裡?
科技獨角獸哪裡跑!即審即過,老母親喊你在家IPO!

TAG:路聞卓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