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大學排名的背後

全球大學排名的背後

這幾個月在華盛頓放學術假。首都不僅有數不盡的(免費)博物館,各式各樣的文化活動等等。還有因此而產生的高質量的國際關係學院。

既然這一篇是討論大學排名的文章,就先引用一個國際關係專業的排名吧!本科/碩士/博士三個不同排名,由此可見在本科和碩士水平,在首都的三大學校: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和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真是出盡風頭;到了博士水平,只有喬治城大學排到了第11名,前面的還是老牌的名校。而這些排在前十的學校,很可能會出現在各種全球綜合排名和專業排名的前十榜單上。

(本科排名)

(碩士排名)

(博士排名)

每年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全球大學排名和地區大學排名出爐。這些排名不僅有綜合排名,還有專業排名,總之看得人眼花繚亂。我倒是沒有專門去數到底有哪幾個不同的權威排名,不過這麼多年下來也總能數出幾個吧:美國USNEWS排名,英國QS世界大學排名,上海交大世界排名,英國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

要不是上周去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Elliott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聽了個關於上海交大排名的講座,我真沒想到上海交大排名是全球第一個世界排名的,始於2003年。

上海交大排名全稱為「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簡稱ARWU。據說最開始是中國為了向世界一流大學看齊努力學習,委派了一組人設計一個評分系統。轉自百度百科:「本排名的最初目的是分析中國大學在世界大學體系中的位置,找出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加快中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進程。」具體的歷史難以考究,不過講座的講者Niilo Kauppi強調是由一位劉姓教授牽頭(Professor Liu,加拿大的化學博士背景)。Kauppi本人在高等教育政策研究領域很有成就,對這個ARWU研究很深,卻從沒有見過傳說中的劉教授。題外話了……

Kauppi的講座對ARWU詬病最多的就是評價標準的「不科學性」。這裡請容我引用一下百度百科……

指標體系

世界一流大學都是研究型大學,具有良好的學術氛圍,代表科學研究的國際前沿,擁有一批國際領先的原創性科研成果,在世界範圍內享有很高的學術聲譽。根據世界一流大學的上述特徵,綜合考慮國際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實力與水平關係等因素,選擇獲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的校友的摺合數(簡稱Alumni)、獲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的教師的摺合數(簡稱Award)、各學科領域被引用率最高的教師數(簡稱HiCi)、在Nature和Science雜誌上發表的論文摺合數(簡稱N&S)、被科學引文索引(SCIE)和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收錄的論文數(簡稱SCI)上述五項指標得分的師均數量等指標對世界大學的學術表現進行排名。

(ARWU評價的各項權重)

具體的統計方法略複雜,不過一些基本的都還做得不錯。比如:

1)對於Award(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為了更客觀地反映一所大學的學術表現,對不同年代的獲獎賦予不同的權重,每回推十年權重遞減10%,如2001—2010年的權重為100%、1991—2000年的權重為90%、1981一1990年的權重為80%、1911—1920年的權重為10%。最後計算1911年以來的獲獎摺合數。獲獎人同時署名兩個單位時,各計0.5。」

2)對於N&S(發到「自然」和「科學」雜誌),「N&S是指一所大學過去五年在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論文的數量,從網站檢索統計獲得。只檢索研究論文(Article),不檢索評論或快訊等。為了更客觀地反映一所大學的學術表現,對不同作者單位排序賦予不同的權重,通訊作者單位的權重100%,第一作者單位(如果第一作者單位與通訊作者單位相同,則為第二作者單位)的權重為50%,下一個作者單位的權重為25%,其它作者單位的權重為10%。「

Kauppi和講座參與者詬病的內容也可以理解。比如:

1)為什麼教學質量(quality of education)只跟校友獲得的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有關……(記得有聽者舉手提問校友是只有研究生博士生,還是有本科生……Kauppi表示不知道,我看官網上也沒寫。)教學質量這個不可名狀的東西,即使不用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雖然我也覺得這些不是很好的衡量標準),想得出有用的客觀公平有價值的評判標準,確實不易。我就職的文理學院,雖說是看重教學(確實是看重啦),但評判標準還停留在學生評價上(打分+文字評論;主要就看打分……),感覺也沒好到哪裡去,因為學生越喜歡不代表教書教得好,反而是順著學生意容易得高分。也是問題重重!

2)過度側重偏重理工領域。的確,諾貝爾科學獎包括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和經濟學,而菲爾茲獎就是純數學獎,所以理工領域偏重明顯。後來陸陸續續加入的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屬於PUB里),社會科學領域的高引用研究員(Highly Citied Researchers,屬於HiCi里),也是為了達到平衡。不過這些怎麼都離不開sicence(科學),人文學科(humanities)腫么辦……

3)這樣的評判標準引起「惡性競爭」。Kauppi舉的例子是阿卜杜拉國網科技大學(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of Scienceand Technology),簡稱KAUST。該校2009年建校,學校的endowment(捐贈基金)高達200億美金(給個參照系:美國捐贈基金前五排名為1)哈佛大學350億,2)耶魯大學250億,3)斯坦福大學220億,4)普林斯頓大學210億,5)麻省理工13億)。KAUST為了提高排名,高薪聘請全球頂尖學者,請他/她們在論文上掛一個KAUST的附屬……簡直就是用錢買paper!

(KAUST的豪華校園!其實還有超級豐厚的獎學金~)

其實聽著Kauppi和講座參與者的討論,尤其是當講到歐洲(以德國和法國為主)和中國還有其他地區的大學為了提高大學排名做的各式各樣的努力,多少都有點不可思議,甚至是「嘲諷」的意思。我心裡想,這無非又是一個美英,尤其是美國,創立的遊戲規則。其他地區的大學既然要玩這個遊戲,目前也只能跟著這個遊戲規則走。做出一些誇張舉動沒啥。其實放眼美國國內的大學排名競爭,一樣激烈,而各個學校也都是絞盡腦汁。看看那些狂招國際學生(主要是中國學生)收足高額學費的碩士項目,還有和外國(主要是中國)的大學聯合辦學的項目,以及為了吸引更多國際學生而將一些非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nd Math: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的專業轉成STEM(比如經濟)以便國際學生畢業有更高的抽取美國工作簽證的幾率的行為……天下烏鴉一般黑。

不過講座參與者背景確實很廣泛,有專業學者、在校學生、聯合辦學負責人、和像我這樣的路人。大家在交流的過程中,分享了ARWU和其他排名對學校、對個人、對國家、對機構,對政策等等的影響是巨大的。對於我們這種曾經的留學生來說,大學排名對就業的重要性就不用贅述了。之前也講到了對於學校來說這些排名的重要性。記得有人提出有些國家(應該是歐洲哪裡)會根據大學排名來決定是否給外國人頒發工作簽證(比如除非你的畢業院校/專業排名前200不然不給你工作簽證)。想來這些排名的威力真是大的很呢!

最後分享一下2013-2017的ARWU世界前20的學校排名。連續五年,都是美國霸主啊,時不時闖進一些歐洲的學校(英國的劍橋牛津,瑞士的蘇黎世理工)和亞洲的東京大學。然後仔細看前5的話,就是那麼幾個換來換去。頭兩名哈佛斯坦福乾脆就坐著不動。

(ARWU 2013排名)

(ARWU 2014排名)

(ARWU 2015排名)

(ARWU 2016排名)

(ARWU 2017排名)

最後是2017年的按地域和國家的排名統計。

(按國家的統計)

(按地區的統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璟子不畢業 的精彩文章:

TAG:璟子不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