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建文帝派他率50萬大軍來攻打朱棣 朱棣大笑: 贏定了

建文帝派他率50萬大軍來攻打朱棣 朱棣大笑: 贏定了

原標題:建文帝派他率50萬大軍來攻打朱棣 朱棣大笑: 贏定了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可在現實中,虎父犬子的例子數不勝數。比如戰國時期趙國名將趙奢和他的兒子趙括,再比如三國蜀國開國皇帝劉備和他的兒子劉禪。今天,勇哥跟大家聊聊,明朝開國名將李文忠和他兒子李景隆的事情。


李文忠是江蘇人。他是朱元璋的外甥,又是他的養子。他19歲跟隨朱元璋行軍作戰,第一次作戰就立了功。其後,李文忠轉戰沙場,屢立戰功,成為明朝的開國功臣,獲封曹國公。

1384年,李文忠因病死後,肖像掛在功臣廟裡,位次第三,僅在徐達、常遇春之下。



李景隆是李文忠的長子。他年輕時,很喜歡熟讀兵書,毫無紈絝子弟的習氣。朱元璋很喜歡他,當李文忠死後,就讓他襲爵曹國公。


1398年,朱元璋病逝,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李景隆很受建文帝的寵幸,成為建文帝削藩的生力軍。當周王朱橚被告發謀反,就是李景隆率部以備邊的名義悄然前往河南開封,將朱橚及其抓回南京。

1399年,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靖難」。最初,朱棣身邊只有800衛士,而北京城內外的明朝軍隊足有10萬人之多,且把守了北京城的四周要塞,堵得水泄不通。面對敵眾我寡的局面,朱棣淋漓盡致地發揮了他的軍事才能。



他首先將包圍燕王府的明朝軍隊首領誘騙進王府斬殺,趁城內軍隊群龍無首之際,連夜起事,命手下大將張玉和、朱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夜之間佔領九門。城內明軍紛紛投降。朱棣僅用一天時間,就將北京搞定。


在那以後,朱棣正式打起「清君側」大旗,進行「靖難之役」。應該說,不管從什麼角度來看,朱棣發起的「靖難之役」都像是一次賭博。因為,他所據的,不過是北京城一隅,而建文帝擁有全國的力量和資源,勝負之勢似乎早就註定。


然而,朱棣不慌不忙,冷靜地等待時局的改變。

這一天,很快就到來了。


當年8月,朱棣在河北真定與明朝大將耿炳文展開一場大戰。耿炳文是當時碩果僅存的明朝開國將領,時年已經65歲。交戰之初,朱棣用奇襲之策,屢屢打敗耿炳文。但耿炳文部主力並未受損,他穩住陣腳後,堅守真定城,期待扳回一局。·



朱棣知道耿炳文是一員老將,強攻真定城,就如雞蛋和石頭硬碰硬,必定得不償失,就在圍城3天後,自動撤軍。


就在這時候,建文帝在太常卿黃子澄的建議下,做了一個讓他後悔終生的決定:以李文忠之子曹國公李景隆為大將軍,替代耿炳文,讓他率50萬大軍北伐。

李景隆大軍出發之際,建文帝親自在江邊餞行,行「捧轂推輪」之禮,賜「便宜行事」之權。


當朱棣聽說這一消息後,大笑,他說:「(李景隆)智疏而謀寡,色厲而中餒,驕矜而少威,忌刻而自用。未嘗習兵,不見大戰。以五十萬付之,是自坑之也。」



在朱棣看來,李景隆根本就是一個「坑貨」,會害死建文帝的。

果然如此。接下來,朱棣多次打敗李景隆。好笑的是,建文帝以為李景隆屢戰屢敗,不是因為軍事才能低,而是手中的權力太小,不斷加大他的權力。自然,這根本就無法阻擋李景隆的頹勢。


最終,李景隆將50萬大軍敗得精光,攻守形勢迅速逆轉,朝廷方面再無力量組織進攻了。


1402年,李景隆最後一次坑建文帝。他與谷王朱橞一起打開南京金川門,迎接朱棣大軍入城。


至此,朱棣終於取得「靖難之役」的勝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勇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宋朝富得冒油 為何皇帝陵墓很寒磣 盜墓賊都不屑光顧
宋朝三百年收不回的燕雲十六州 朱元璋一年就收回了

TAG:勇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