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商朝滅亡是因為一雙象牙筷子?

商朝滅亡是因為一雙象牙筷子?

文/貝西君

商朝滅亡是因為一雙象牙筷子?

2000多年前的一天,司馬遷忽然放下了手中的書,搖頭嘆息不止。今天,貝西君讀到了《史記》中的一句話,也不由得唏噓感嘆。這句話就是「紂為象箸而箕子噓」,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知道,商朝斷送在了最後一代國君紂王的手上。對於這位紂王,司馬遷似乎是帶著一些主觀情緒的,在他的眼裡,紂王是一位聰明勇武、目空一切、好酒淫樂、重刑殘忍、任用奸佞的君王,而對紂王為政的功績,司馬遷幾乎沒有提及,所以紂王暴君的形象,已經很難改變了。

其實,暴君和昏君是有區別的。昏君是完全沒有作為,但暴君不一定。比如秦始皇、隋煬帝都被人稱為暴君,但他們卻做了很多有益千古的大事。毛主席說,「把紂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壞人是錯誤的,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帝辛伐徐州之夷,打了勝仗,但損失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他的俘虜政策做得不大好,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商朝亡了國。」

從毛主席的這番話里,我們可以看到,其實歷史上的紂王並不是一無是處,在他即將滅亡時,他的大軍還在東夷作戰。周武王正是抓住了此時城池空虛、朝中無人(微子出奔,比干被殺,箕子被囚,商容被廢)的有利時機,滅了商朝。

貝西君之所以唏噓,是有些為紂王可惜。本來紂王是他父親帝乙的第二個兒子,他前面還有兩個叔叔,在商朝兄終弟及的傳承規則下,他本來是不該繼承王位的。但因為紂王聰慧過人、力大無窮、能言善辯、能力超常,所以才被選為繼承人。

本來,按照這個思路走,紂王應該是一位揮斥方遒的有志青年,在執政初期他確實小有建樹。對內穩定了國內的政治局面,削弱了貴族勢力,對外攻伐東夷,把商朝的勢力拓展到江南帶,一度讓本來已經衰敗的商朝國力漸強。

照此推理下去,也許商朝會出現一個中興之主,或者再延續幾百年的王朝,但是,歷史不是推測出來的。最終,是一雙小小的象牙筷子改變了他,使他徹底走上了不歸路。

一天,紂王得到了一雙精美的象牙筷子,所有人都恭喜紂王,只有箕子驚恐不已,不住唏噓嘆息。有人問他為什麼如此表現,他無比擔憂地說,有了象牙筷子,就要有配套的犀牛角、美玉石等打造的杯盤碗羹,有了這些玉石美器,就有有了美味佳肴,綾羅綢緞、高樓廣廈……但人們多覺得他多慮了。

果然,箕子的擔憂變成了現實。沒過5年,紂王就變成了窮奢極欲、荒淫無恥的不良少年,權力、酒色、佞臣是他喜歡的東西,商朝掌管禮樂的賢臣商容想用禮樂規諫紂王,被紂王廢逐;商臣祖尹苦苦歸勸紂王,周一直積蓄實力,你再這樣自絕於天,天都要拋棄你了!紂王反而自認為自己即是天命所在;紂王越發淫亂,他的哥哥微子屢次勸諫,紂王也聽不進去,微子終於離開了紂王;比干盡人臣之極,強諫三天,被紂王所殺;箕子驚懼,佯狂混於奴隸中,被紂王囚禁;商朝的大師、少師帶著祭樂器來到了周……紂王終於成了孤家寡人,最後帶上寶玉珍衣,赴火而死。

《韓非子 說林上》載:「紂為象箸而箕子怖……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本,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意思是通過箕子見到紂王使用象牙筷子而預見到之後紂王的慾望會更加膨脹,天下都不足以讓他滿足這件事,表達預見之明、見小知大的智慧。但貝西君認為,如果當時箕子能夠及時勸諫紂王,告訴他節制慾望、以民為本的道理,也許商朝的命運就不是如此了,畢竟那時候的紂王,可是意氣風發的少年天子。

他剛剛手握重權,享受著九五之尊的榮耀,一時被權力蒙蔽了雙眼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年輕誰都可能犯錯,但如果他犯錯的初期,有長者、大臣們的提點和告誡,歷史也許就不一樣了。可惜,箕子並沒有勸諫,只是私下唏噓嘆息。而其他人,根本沒有從那一雙象牙筷子上看得那麼遠。

當然,紂王的失敗,也不能完全怪周太強或者別人開始沒有引領他。一個內心不堅定的人,一定會受到各種各樣誘惑的影響,直到走向迷途。無論古今,節制慾望,堅定內心,都是無比困難的事情。如果真的有人做到了,命運會帶給他兩個東西,一個是枷鎖一般的煎熬(有人把他錘鍊成了深到骨子裡的使命、自律甚至是快樂),一個是萬人敬仰的榮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貝西每日說 的精彩文章:

春秋戰國時的「特種兵」到底有多厲害?

TAG:貝西每日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