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續古文觀止-讀王弼《老子注》

續古文觀止-讀王弼《老子注》

王弼注《老子》甚精妙[1],得虛無之旨,河上公不可以同日語[2]。及觀弼所為《易》注,高下懸絕,與《老子》不類,判若兩人言也。世稱弼注《易》,其旨多假諸《老子》,予謂不然。有《老子》而後知弼得《易》之淺也。

《老子》者,玄同以為體[3],因循以為用[4],無成勢,無常形,不可與聖人吉凶悔吝憂患之旨合[5]。而弼頗能言之,弼深於《老子》而已,於《易》強為解事者也[6]。強為之,則得失之跡自在,讀其書時若有會,反而求諸性命之理無有[7],甚矣,學深淺不可假也。朱子曰:「王弼《周易》,巧而不明。」其知弼強者與?

【注釋】

[1]王弼:字輔嗣,三國魏玄學家,好談儒、道,開清談風氣,著有《老子注》、《周易注》等。

[2]河上公:相傳西漢時道家,姓名不詳。在河濱結草為庵,因以為號。精研老子學說。有老子《道德經》注,但可能是後人偽托。

[3]玄同:《老子》曰:「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又曰:「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意思是玄妙虛無,與天地萬物混同為一。

[4]因循:順應,任其自然。

[5]悔吝:悔恨。《易繫辭上》:「悔吝者,憂虞之象也。」《易》言凶吉悔吝。《易繫辭下》:「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6]強(qiǎng):勉強。

[7]諸:「之於」的合音。這裡當指宋代程朱理學的性命說:「心即性也,在天為命,在人為性,論其所主為心。」

【賞析】

黎庶昌(1837—1897),字蒓齋,貴州遵義人。廩貢生,為曾國藩僚屬,「曾門四弟子」之一。歷任駐英、法、德、日四國參贊,官至川東兵備道。論文尊桐城派,有《拙尊園叢稿》。

王弼是玄學家,用「援老入儒」的方式注《周易》,偏重哲理,目的在維護封建倫理綱常。但玄學的根源在道家,因此他對《老子》鑽研更深。該文就王弼注二書發表看法,指出學問上來不得半點虛假,這確是實在的見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之想 的精彩文章:

人物傳記-舊唐書·顏真卿傳
宋詞鑒賞-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

TAG:思之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