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敵後戰場究竟什麼樣?一個月作戰達250次,殲滅日偽軍2500餘人

敵後戰場究竟什麼樣?一個月作戰達250次,殲滅日偽軍2500餘人

本文作者張憲文,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1940年夏,日偽開始以大兵力向抗日根據地內推進。當日,嵐縣之敵千餘佔領集村、普明、寨子等地,靜集、古交、文水之敵2500餘經米峪鎮向赤堅嶺、馬坊方向尋殲我軍;佔領普明之敵也配合向赤堅嶺推進,大武之敵千餘則向方山進犯,擺出合擊我軍主力的態勢。然而,敵此舉再次落空,我358旅已先敵向西轉移,於當日到達陽坡、塞上地區,並於21日夜乘夜色掩護,轉向北移,擺脫了敵之追殲。

抗戰山東形勢圖

與此同時,日軍進佔三交、磧口、臨縣的獨立混成第16旅團3500餘人於24日、25日先後進佔黃河沿岸之羅峪口、克虎寨等處。日軍第26師團4500餘人也於17日至24日先後進佔岢嵐、保德、河曲、舊縣鎮、沙泉等地。針對各路之敵互相配合,向我進擊的情況,我第120師避敵鋒芒,分散活動,繞到敵之側翼和後方,襲擊、疲憊、消耗敵人,斷敵交通,迫敵撤退。日軍在深入我根據地後,受我威脅,補給供應不上,難以長期立足,只好於6月下旬開始撤退,把兵力集中使用於興縣。6月28日,敵近3000人由東、西、南三面向駐興縣八路軍和第120師領導機關進行分路包圍合擊。我第120師迅速率第358旅由興縣以北地區轉移至興縣西南的曹家坡等地區。敵在興縣撲空後,大部撤回原防地,興縣僅少數部隊尚未撤離。我第120師當即決定集中部分主力,在興縣以東二十里鋪設伏,打擊此股孤立突出之敵,給敵巨大殺傷。敵倉惶突圍,於6日全部撤離興縣,我反「掃蕩」也就此結束。晉西北這次夏季反「掃蕩」歷時月余,共作戰250次,殲日偽軍2500餘,收復了興縣、臨縣、方山、保德等為敵所佔縣城。

抗日隊伍在行軍

山東魯南、魯中區是日軍「1940年度治安建設計劃」的又一重要目標。八路軍第115師主力進入魯南後,開闢了以抱犢崮山區為中心的臨(沂)、費(縣)、嶧(縣)、滕(縣)邊區,並逐步將抗日游擊戰擴至郯(城)碼(頭)平原。1940年2月,第115師第686團、特務團等部攻佔了魯南重鎮白彥。白彥地處魯南區中心,為魯南交通之樞紐,故敵為奪回白彥,進行瘋狂反撲。從3月7日起,駐滕縣、太平邑(今平邑)、梁丘(費縣西)等處日軍都曾先後出動,少則700餘,多至2800人,3次猛攻白彥,屢遭重創,在付出重大代價後,方於21日佔領白彥。不料,是夜我115師即以主力反攻白彥,沖入鎮內,與敵白刃格鬥。至晨,敵傷亡重,只得借毒氣掩護,退出該鎮,白彥又回到我軍手中。這次白彥爭奪戰,日偽軍被殲800餘,魯南根據地得到鞏固。

根據地抗日部隊

4月中旬,敵因與我爭奪白彥失敗,乃重新糾集日軍第12軍之第32、第21師團和獨立混成第6、第10旅團各一部,計8000餘人,由鄒縣、滕縣、棗莊、臨沂等地分別出動,向我魯南根據地發起了更大規模的「掃蕩」。敵首先以一周時間,「掃蕩」根據地邊緣地區,建立新據點,而後向根據地中心區壓迫推進,以大爐為中心,完成對我第115師主力的合圍。針對敵之意圖,我軍採取內外線相合的方針,以少數部隊結合地方武裝,堅持內線作戰,主力則轉移至外線邊沿地區,伺機殲敵。因此,在敵「掃蕩」開始後,堅持內線作戰的部隊在抱犢崮山區東麓之大爐、車輞、埠陽一帶靈活穿插,與敵周旋,主力則從4月21日至30日,分別在固口山區、費縣西北、嶧縣西南、駝山等地與「掃蕩」之敵展開激戰。敵不堪打擊,又達不到尋我主力決戰的目的,遂於5月上旬,匆匆結束「掃蕩」,撤回原防。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三卷》,2016年版。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雷曉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有計劃地陰謀:日軍在九一八事變前後的準備與應對
清代時期的東亞宗藩國家關係體系的解體與重構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