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農曆三月初三,真武祖師的聖誕,恭賀玄天真武大帝壽誕!

農曆三月初三,真武祖師的聖誕,恭賀玄天真武大帝壽誕!












恭賀玄天真武大帝聖誕!




農曆三月初三,是真武祖師的聖誕日,恭賀玄天真武大帝壽誕!




真武大帝又稱玄武大帝、九天盪魔祖師、無量祖師、三元都總管、九天游奕使、佐天罡北極右垣大將軍、協運真君、治世福神、玉虛師相、玄天上帝、金闕化身盪魔天尊等。全稱「祖師北極法主真武佑聖靈應真君玄天上帝」,尊居元和遷校府。中國道教四大名山中的武當山便是真武大帝的應化道場。




真武大帝,形象非常威武,其身長百尺,披散著頭髮,金鎖甲胄,腳下踏著五色靈龜,按劍而立,眼如電光,身邊侍立著龜蛇二將等。《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曰:真武帝君原來是凈樂國太子,生而神靈,察微知運。長大成人後十分勇猛,唯務修行,發誓要除盡天下妖魔,不願繼承王位。後遇紫虛元君,授以無上秘道,連越游東海,又遇天神授以寶劍。入武當(太和山)修鍊。居二十四年功成圓滿,白日飛升,玉帝下令敕鎮北方,統攝玄武之位,並將太和山易名為武當山,意思是「非玄武不足以當(擋)之」。




三月初三當日向北方跪誦報恩寶誥,可為父母師長祈福消災、介祥延瑞。







玄天寶誥




志心皈命禮,混元六天,傳法教主。修真悟道,濟度群迷。普為眾生,消除災障。八十二化,三教祖師。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三元都總管,九天游奕使。佐天罡北極,右垣大將軍。鎮天助順,真武靈應。福德衍慶,仁慈正烈。協運真君,治世福神。玉虛師相,玄天上帝,金闕化身,盪魔天尊。




志心皈命禮,北上太虛,無上常容。天寂虛玄梵境,太乙真慶宮。真玄上聖,九天右奕使。左領天罡,北極右垣大將軍。太極真宗,太玄慈父。靈通大妙仙,八威九光聖。執干元帝心印,秉陰靈北極符。總玄武右弼司,判左領聖府院。誓斷妖魔,救護群品。匡扶劫運,統攝萬錄。威德無邊,神通浩溥。巡遊十洞,檢察諸天。福佑孝忠,剿除孽害。至聖至神至帥,鎮天真武,治世福神。玉虛師相,紫皇天乙真君,玄天仁威精微上帝,金闕化身天尊。




志心皈命禮,北方境內,玄武位中。始從金闕以化身,終輔玉皇而斷惡。修真學道,功成於四十二年。拯世利人,澤被於千萬億劫。有求皆應,無願不成。威德廣被於乾坤,願力宏深于海岳。功過必察,賞罰無逃。大悲大願,大聖大慈。真武助順,靈應真君,玉虛師相,玄天上帝,終劫濟苦天尊。




至心稱念終劫濟苦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化身




據《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變化之身,托生於大羅境上無欲天宮,凈樂國王善勝皇后之子。皇后夢而吞日,覺而懷孕,經一十四月及四百餘辰,降誕於王宮。後既長成,遂舍家辭父母,入武當山修道,歷四十二年功成果滿,白日升天。玉皇有詔,封為太玄,鎮於北方。




屈原《楚辭》之《遠遊》篇有句稱:「召玄武而奔屬」。玄武七宿之形如龜蛇,故注稱:「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北宋開寶年間,玄武神降於終南山。




太平興國六年(981)封為翌盛將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加封為翌聖保德真君,後為避聖祖趙玄朗之諱,改玄武為真武。宋真宗、宋徽宗、南宋欽宗等屢有加封。元代大德七年(1303)加封真武為元聖仁威玄天上帝。明成祖崇奉真武,御用的監、局、司、廠、庫等衙門中,都建有真武廟,供奉真武大帝像。永樂十年(1412)又命隆平侯張信率軍夫二十餘萬人大建武當山宮觀群,使武當山真武大帝的香火達到了鼎盛。




《佑聖咒》稱真武大帝是「太陰化生,水位之精。虛危上應,龜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懾萬靈」。因此,真武大帝屬水,當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明代宮內多建真武廟就為祈免水火之災。







玄天真武大帝尊號




以下 24 位中的任意 1 位都可以稱為「玄天上帝」:




1. 混元六天北極玄天上帝盪魔大天尊




2. 傳法教主北極玄天上帝盪魔大天尊




3. 修真悟道北極玄天上帝盪魔大天尊




4. 濟渡群迷北極玄天上帝盪魔大天尊




5. 普惠眾生北極玄天上帝盪魔大天尊




6. 消除災障北極玄天上帝盪魔大天尊




7. 八十二化北極玄天上帝盪魔大天尊




8. 三教祖師北極玄天上帝盪魔大天尊




9. 大慈大悲北極玄天上帝盪魔大天尊




10. 救苦救難北極玄天上帝盪魔大天尊




11. 三元都總管北極玄天上帝盪魔大天尊




12. 九天游奕使北極玄天上帝盪魔大天尊




13. 左天罡北極北極玄天上帝盪魔大天尊




14. 右垣大將軍北極玄天上帝盪魔大天尊




15. 鎮天助順北極玄天上帝盪魔大天尊




16. 真武靈應北極玄天上帝盪魔大天尊




17. 福德衍慶北極玄天上帝盪魔大天尊




18. 仁慈正烈北極玄天上帝盪魔大天尊




19. 協運真君北極玄天上帝盪魔大天尊




20. 治世福神北極玄天上帝盪魔大天尊




21. 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




22. 佑聖真君玄天上帝




23. 元聖仁威玄天上帝




24. 玉虛師相北極玄天上帝(最常念的聖號)







玄天真武大帝將官




御前 36 將:





1. 萬法教主神功妙濟許真君許遜(人稱許旌陽)




2. 洞玄教主辛真君




3. 龜蛇封為水火二將(又名太玄水精黑靈尊神、太玄火精赤靈尊神)




4. 新興王、田華封為雷開、苟畢二元帥




5. 糾察副元帥副應




6. 催廬二將軍




7. 鄧成、辛江、張安封為鄧、辛、張元帥




8. 威靈瘟元帥雷瓊(又名溫瓊)




9. 火德謝元帥謝仕榮




10. 降生高元帥高員




11. 九州豁落元帥王善(又名王惡)




12. 地祇楊元帥楊彪




13. 雷部電母朱佩娘




14. 海瓊白真君白玉蟾




15. 清微教主魏元君




16. 都掌金輪如意趙元帥趙公明




17. 盡忠張元帥張健




18. 正一靈官馬元帥馬華光




19. 先鋒李元帥李伏龍




20. 任無別、寧世誇封為任、寧二太保




21. 神雷石元帥石成




22. 離婁、師曠聰明二賢




23. 酆都孟元帥孟山




24. 九天霹靂大將軍酆都章元帥章雷公




25. 地司太歲殷元帥殷高




26. 月孛元君朱孚娘




27. 果嚴教主濟微傳教祖元君




28. 混元教主路真君




29. 顯靈關元帥關羽




30. 混炁龐元帥龐喬




31. 管打不信道朱元帥朱彥夫




32. 降妖避邪雨元帥雨田




33. 玉府劉天君劉俊




34. 風輪周元帥周廣澤




35. 仁聖康元帥康席




36. 王鐵、高銅虎丘王、高二元帥







玄天真武大帝聖地




武當山為中國道教名山之一,古名歲上山,太和山。武當山,古稱「方圓八百里」高險幽深氣勢磅礴。山景以雄為主,兼有險、奇、幽、秀等多重特色。中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崖、二十四澗、十一洞、三潭、九泉、十石、九井、十池、九台等風景勝跡。主峰天柱峰海拔一千六百一十二公尺,素有「一柱擎天」的美譽。環繞主峰的眾峰俯身含首,朝向主峰,宛如眾星拱月、形成「萬山來朝」的奇觀。武當山有「靜八景、動八景」的自然景觀。靜八景有「天柱曉松」「陸海奔潮」「平地驚雷」「雷火煉殿」「祖師映光」「空中懸松」「月敲山門」「金殿倒影」。動八景有「金猴跳澗」「海馬吐霧」「黑馬巡山」「飛蟻來朝」「烏鴉接食」等。景緻各有佳處,妙趣橫生,耐人尋味。




武當山相傳為上古玄武(即真武)得道飛陸之地,後世認為非玄武不能當此,故名武當。杜光庭祖師將其列為「七十二福地」之一。歷朝帝王對武當山均有加封。元大德八年(1304)封為「武當福地」,明永樂十五年(1417)封為「大岳」,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封為「治世玄岳。」




武當道教是中國道教的一個重要組成。在道教崇奉的眾多神靈中,被尊為至高無上的「三清」「四御」以及「十方天尊」等在武當山都排在了不顯眼的位置,而在顯赫位置上供奉的是玄天上帝。北極佑聖真君者,乃玄武七宿,後人以為真君,作龜蛇於其下。宋真宗避諱,改為真武。靖康初,加號佑聖助順靈應真君。圖志云:「真武為凈樂王太子,修鍊武當山,功成飛升。奉上帝命鎮北方。被發跣足,建皁纛玄旗。」明朝御制碑謂,明太祖平定天下,陰佑為多,建廟南京崇祀。及太宗靖難,以神有顯相功,又於京城艮隅並武當山重建廟宇。兩京歲時朔望遣官致祭,而武當山又官督祀事。明憲宗嘗范專金為像。每年三月三日、九月九日用素饈致祭。




在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東西南北四方都有神獸鎮守著。它們分別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玄武是鎮守北方的神。古人把北方七個星宿想像為龜蛇相纏的形象,稱為玄武。古書上記載:玄武,北方之神,龜蛇合體。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其形如龜蛇,龜蛇即玄武。「玄,龜也;武,蛇也。此本虛、危星(北方七宿中星宿)形似之。」故稱北方七宿為玄武。「北方玄天,五炁徘徊,中有黑帝,雙皇太微,總領符命,仙鍊八威,青裙羽屬,龍文鳳衣,上帝所舉,制至玉階。」玄天上帝是儒教祭祀五方帝之一,其獸為玄武。




玄武為「四象」之一。「四象」即青龍、朱雀、白虎、玄武。中國古人早在殷代前後,同時把東方的若干星星想像成一條龍,春天黃昏時出現在南方的若干星星想像一隻鳥形,西方的若干星星想像為一隻虎,北方的若干星星想像為龜蛇形象。二十八星宿體系形成之後,就把它們一分為四,每七宿組成下述一種動物形象。《書傳》稱:「四方皆有七宿,可成一形。東方成龍形,西方成虎形,皆南首而北尾;南方成鳥形,北方成龜形,皆西首而東尾。」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五方配五色的說法流行後,四象就分別配上了顏色,成為東方青(蒼)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龜蛇)。從史料記載來看,中國四象最先產生,再創立四獸的同時,也創立了二十八宿。所謂二十八宿,即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將黃道(太陽和月亮所經天區)的恆星分成二十八個星座,稱「二十八宿」。「宿」者,指星的位次和集合體,即一撮星也二十八宿以北斗(大熊星座)斗柄所指角宿為起點,由西向東排列,它們的名稱與四象關係為:




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胄、昂、畢、觜、參;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古人崇拜星宿是因為星體的存在和運行有著極大的神秘感,同時,人們還可根據星辰來確定方位和測定季節時令。二十八與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結合在一起,成為中國古代劃分天區的標準。二十八宿體系不僅是古人觀測日、月、五星位置的坐標,而且有些星宿還用來測定歲實季節的變化。




至於龜蛇,也是古代有名的神靈。龜為「四靈」(龍、鳳、麟、龜)之一。早在殷商時代,就有神龜知人情、知吉凶,可充當神人之間媒介的說法。




龜能明於陰陽,審於弄德。先知利害,察於禍福。保佑勝戰,以及長生不老,行氣道引,使人致富等神性,竟稱(龜者天下之寶也)!




有名的「河圖洛書」這一典故,也與龜有關。《易·繫辭上》謂:「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傳說,伏羲氏時,有龍馬從黃河出現,背負者「河圖」;有神龜從洛水出現,背負者洛書。於是伏羲氏根據這個「圖」和「書」書畫成了八卦,此即《周易》之來源。




據宋朝方田子編撰《太上說玄天玄武本傳神咒妙經》記載,太上老君八十二化身為玄武,黃帝紫雲元年托胎於凈樂國善勝皇后,於三月初三降臨人間。




王太子不願繼承王位,潛心會道,十五歲辭別父母進太和山修練。在絕壁的岩洞里苦修四十二年,於九月初九的清晨,得道升天。非玄武不足當之」,自此,太和山改名為武當山。




玄帝真武者,蓋起於宋代羽客之言,即《元洞玉曆記》所謂元始說法於玉清,下見惡風彌塞,乃命周武伐紂以治陽,玄帝收魔以治陰,「上賜玄帝披髮跣足,金甲玄袍,皂纛玄旗,統領丁甲,下降凡世,與六天魔王戰於洞陰之野,是時魔王以坎離二炁,化蒼龜巨蛇,變現方成,玄帝神力攝於足下,鎖鬼眾於酆都大洞,人民治安,宇內清肅」者是也,元嘗加封,明亦崇奉。此傳所言,間符舊說,雜以鄙言,盛誇感應,如村巫廟祝之見。初謂隋煬帝時,玉帝當宴會之際,而忽思凡,遂以三魂之一,為劉氏子,如來三清並來點化,乃隱蓬萊;又以凡心,生哥闍國,次生西霞,皆是王子,蒙天尊教,舍國出家,功行既完,上謁玉帝,封盪魔天尊,令收天將;於是復生為凈洛國王子,得斗母元君點化,入武當山成道。玄帝方升天宮,忽見妖氣起於中界,知即天將,擾亂人間,乃復下凡,降龜蛇怪,服趙公明,收雷神,獲月孛及他神將,引以朝天。玉帝即封諸神為玄天部將,計三十六員。




玄武的人格化過程是漫長的,最終完成於北宋。道士們將玄武形象描述為「披髮黑衣,仗劍蹈龜蛇,從者執黑旗」。「凈樂國王太子,遇天神,授以寶劍,入武當山修道。久之,無所得,欲出山。見一老嫗操鐵杵磨石上,問磨此何為,曰:『為針耳。』曰:『不亦難乎?』嫗曰:『功久自成。』真武悟。遂精修四十二年,白日沖舉」。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個故事不僅以其深刻的哲理啟示著後人,同時也在暗示著人們,玄武是真實存在的,這位王太子如果不是紫氣元君化做一位老太婆以鐵杵磨針點化他,他將耐不住深山老林中的寂寞和風餐露宿的折磨而功虧一簣。




在北宋之前,道教就完成了玄武從動物崇拜到人、再由人到神的塑造。到了南宋,玄武地位、神格逐步升級,歷代皇帝屢加聖號,崇奉至極。武當山也由此形成了以崇奉玄武為主要特徵的武當道教。




自宋代起,幾乎歷代的封建皇帝都極力推崇玄武,扶植武當道教,以至到了明朝,武當道教從興隆走向鼎盛,武當山成了全國最大的道場。




要說各代皇帝推崇玄武的原因,則要講講玄武升天后的作為。玄武升天后,道教傳說中的彼岸世界(天界)里,魔妖迭起,打鬥廝殺。元始天尊在天宮中說法傳道時,黑毒血光穢雜之氣都衝進了南天門。元始天尊盛怒之下,命玄武鎮魔除妖。玄武以其勇猛,率三十萬天兵天將一夜之間降伏了妖魔。「始判六天」就是對他那次出征戰績的評價。打那以後,元始天尊就命玄武鎮守北方,並要經常下降到人間「普福生靈,操扶社稷」。




這位維護天界秩序的猛將下降到人間自然也是保皇權、扶社稷的靈應之神。考察歷代封建皇帝對玄武的封號,幾乎都少不了「保祚佑聖、護國定亂、社稷家神」等內容。據史書記載,明成祖朱棣以「清君側」名義發兵誓師時,就曾扮成了玄武「披髮仗劍」的形象。




明成祖朱棣奪取皇位後,把武當道教推上了頂峰。這位皇帝從營建武當道場的勘測設計,遣功臣貴戚現場督工,到武當道人如何修持等都親下聖旨。明永樂年間,通往武當天柱峰的一百四十華里的神道兩旁丹牆翠瓦,布滿了建築。宮觀廟宇,經堂道房多達兩萬間。武當山以「治世玄岳」的崇高地位成為全國的道教活動中心。




宋代首先出現玄武的人格化圖像。據《夷堅支志》景卷三,宋孝宗時進士葉方,曾得到一張舊畫,上書「真武仗劍坐石上,一神將甚雄猛,持斧拱立於旁」,有人疑是唐吳道子畫,恐怕不可靠,但這是早期玄武真君像無疑。在此基礎上,玄武神像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變得極有特色,據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繪其像為北方之神,被(披)發黑衣,仗劍踩龜蛇,從者執黑旗。這是玄武帝的標準像,後世真武的各種造像,均以此為準。


真武在宋代開始發揚光大,到了元代,蒙古皇帝也很迷信真武。元世祖忽必烈於至正四年(1344)開始營建大都城,有龜蛇現於高梁河上(今北京西直門外),忽必烈昭群臣問吉祥。大臣承其意附合道:「國家受命朔方,上值虛、危(二宿),其神玄武,其應龜蛇,其德惟火,水勝火,國家其有宋乎!」當時,南宋還享有中國半壁江山,諸臣之言正中元世祖下懷,於是忽必烈下詔於其地建大昭應宮,以祀真武。元成宗時,加封真武為「元聖仁威玄天上帝」,成為北方最高神。但真武信仰遠到鼎盛,還是在明朝永樂年間。




明成祖(即永樂帝)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被封在燕京(今北京)做燕王。始稱其貌奇偉、智擁有大略。朱元璋死後,他即以「清君側」,發動了靖難之變,反抗建文帝。朱棣與軍師道衍(即姚廣孝)合謀,在造反大軍誓師時,鼓吹真武「顯聖」:出祭,見被(披)發而旌旗者蔽天。成祖顧公(道衍)曰:「何神」?曰:「向固言之一吾師,北方之將玄武也。」於是,成祖即被發仗劍相應。







農曆三月初三。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日。根據《史記五帝本紀》一書記載,黃帝是少典的兒子,姓公孫,名字叫軒轅,在軒轅之丘居住。




軒轅黃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與神農炎帝及東夷族、苗族祖先蚩尤同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河北涿鹿有中華三祖堂)。炎黃二帝,開疆拓土,促進了民族大融合。開創了中華文明,創造了中華文化。劃九州,定中原,繁衍了炎黃子孫。炎黃後裔稱為百姓,蚩尤後裔稱為黎民,通稱為黎民百姓。是中華民族形成的主體之根本。




關於黃帝具體出生地方,並沒有統一的記載。上古時期,有一名叫熊國都城,而黃帝的父親少典就是熊國的國主。另一說法為,公元前4856年,在當今河南新鄭軒轅丘,有一個名為龍圖騰的國家,龍圖騰的君主就是黃帝的父親少典。一年,農曆三月三的時候,宮殿中傳來了嬰兒的啼哭,於是人們便將農曆三月三認為是黃帝誕辰。




後世對黃帝十分尊敬和推崇,不光修建了黃帝陵、黃帝廟等紀念場所,也會在農曆三月三舉辦黃帝誕辰紀念活動。從春秋戰國時代開始,就有在農曆三月三祭拜黃帝誕辰的活動。根據《史記》、《山海經》、《易經》等書籍記載,皇帝故里是在河南鄭州新鄭市。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史書中,就有關於朝拜黃帝的記載。




根據史書記載,農曆三月三時,統治者率領文武百官來到具茨山黃帝故里,舉辦了祭祖大典,以示炎黃子孫對黃帝精神的繼承。到了唐代後期,每到盛世時,統治者都會在黃帝誕辰日舉辦拜祖大典。如今,這一規制在民間廣為流傳,每年農曆三月三時,民間都會發起對黃帝的祭祖活動,以示炎黃子孫精神的薪火相傳。




全世界的華人都稱自己是「炎黃子孫」,軒轅黃帝為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不僅是5000年中華文明史的開創者、奠基人,而且是中華民族精神信仰的對象,是中華思想文化的代表性符號。




道教的黃帝信仰







黃帝被尊為中華民族始祖,人文初祖,在中國社會有著長期的影響。在中國傳統的儒釋道三教中,道教以信仰黃老之道而著稱。道教推崇黃帝是得道的神仙,在齋醮科儀文書中黃帝有靈寶黃帝先生、中嶽嵩山黃帝真君、黃帝中主君、黃帝解厄神君、黃帝土真神王、玄清洞元黃帝玉司道君等名號。





黃帝是道教所尊崇祖先神的典型,道教黃帝信仰的建構與形成,從一側面反映出道教塑模祖先神的特點,道教黃帝信仰的建構有助於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是道教研究中值得專門考察的問題。





一、道教尊崇黃帝及塑造









道教尊崇華夏人文始祖黃帝,亦尊崇先秦道家的老子。西漢立國至文景之世,朝廷倡行黃帝老子之道,社會上尊崇黃帝老子學說,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後六經,以致形成所謂黃老之學。




《隋書?經籍志》敘述《老子》、《莊子》等道家著作後說:「自黃帝以下,聖哲之士所言道者,傳之其人,世無師說。漢時,曹參始薦蓋公能言黃老,文帝宗之。自是相傳,道學眾矣。」早在道家莊子的學說中,就視黃帝為得道者。




《莊子?大宗師》宣稱大道「黃帝得之,以登雲天」。早期道教在創立過程中,汲取了黃老之學的思想元素,用以建構道教的神仙學說與神學理論。道教黃帝崇拜經歷了長期的歷史過程,道門中歷代高道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最終形成具有祖先崇拜特色的黃帝信仰。







1

道經中自稱道家黃帝之教




在道教經書的神仙敘事中,常將黃帝、老子並稱,甚至稱吾道家黃帝之教。道教以推崇黃帝之道而立教,道教的神仙學說亦宗本黃帝,此彰顯道教作為中華傳統宗教的特質。南宋薛道光、陸墅,元陳致虛注《紫陽真人悟真篇三注》之《悟真篇記》就說:「明違黃帝之言,全失老君之旨。」




我們知道黃帝之言與黃老之學,是先秦兩漢哲學討論的重要話題。道經中不乏黃帝、老子並稱的例證,我們試舉以下數例。宋張君房《雲笈七籖》卷七十《內丹訣法》引陶植《還金術三篇並序》說:若天地在乎手,造化由乎身,自凡躋聖,名列金簿,與黃帝、老子為先後,所以顧茲門而無別徑也。




宋鄧牧《洞霄圖志》卷六《洞霄宮碑》說:而道為天地萬物之宗,幽明巨細之統。此虙羲、黃帝、老子所以握乾坤,司變化也。




宋沈庭端《華蓋山浮丘王郭三真君事實》卷一《三真記》說:夫神仙之學,大抵宗本黃帝、老子,以清靜無為、虛心寡慾為本,而佐以陰功密行及煉丹服氣之術。




明朱權《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序·原道》說:凡有生之民,所稱之道,所用之字,所服之衣,所居之室,所用之器,皆吾中國聖人黃帝、老子之所制也。豈非皆出於吾道教哉!




在道教各宗師看來,道教的內丹訣法,天地萬物之道,煉丹服氣的神仙之學,甚至社會生活之道,大抵都宗本於聖人黃帝。北宋蘇軾《上清儲祥宮碑》對道教尊崇黃帝、老子的特點,有一段精彩的論述:道家者流,本出於黃帝、老子。其道以清靜無為為宗,以虛明應物為用,以慈儉不爭為行,合於《周易》「何思何慮」,《論語》「仁者靜壽」之說,如是而已。




宋元史家馬端臨有道教之術雜而多端之說,認為黃帝老子所言清凈無為才是道家要旨。南宋彭耜《道德真經集注·雜說》卷上,就認為相較於方士的符籙道法,黃帝老子之道是道教之本。早在司馬遷《史記》的黃帝敘事中,就已將黃帝、老子並稱。西漢時期,黃帝老子學說在社會上頗有影響,朝野尊黃帝老子之術者不乏其人。明代皇家道士朱權推崇黃帝,明確宣稱道教為黃帝之教。明朱權《高上玉皇本行集經前序·原序》說:今九流之中,三教之內,所用之文字,所服之衣裳,所居之房屋,所用之器皿,皆黃帝之始制,是皆出於吾道家黃帝之教焉。




黃帝是三皇五帝中之得道者,歷來被視為帝王得道的典型。元陳致虛《上陽子金丹大要》卷十一《與至陽子田至齋》說:帝皇之得道者,若羲、農、黃帝焉。……道之在天地間,成仙作佛者,歷歷不可以指數也。




在中古道教興盛的唐宋時期,唐代李姓皇帝尊崇老子,宋代趙姓帝王則尊崇黃帝。北宋王朝以趙姓出於黃帝,尊道教的黃帝為聖祖,加尊號為聖祖上靈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封建王朝尊黃帝、老子為遠祖,將古代社會的神道設教推向極致。明代道經《道法會元》卷二說:「先天元後乃老子之母玄妙玉女,猶太宗以軒轅黃帝為始祖,故尊事黃帝為聖祖,先天太后即黃帝母也。」總之,黃帝信仰在宋代得到皇室的推崇,更進一步確立了其在道門的宗主地位。




東晉葛洪,南朝陳馬樞,唐代李筌、張果,唐末五代杜光庭,北宋王松年、陳葆光、曾慥、張君房、李思聰、蹇昌辰、任照一、南宋俞琰、劉處玄,元代趙道一,元明道士王玠,明代張宇初、朱權、周玄貞等,在其經論中都祖述黃帝,著力渲染黃帝的道教宗主地位。在道教宗師關於黃帝的神聖敘事中,黃帝既是自然體道帝王的典型,也是最早得道神仙的楷模。






2

道教黃帝傳記的神聖敘事


至西漢司馬遷《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宣稱黃帝「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之後,道教承襲了司馬遷的黃帝敘事,並在魏晉道教神仙理論的建構中,對世俗的黃帝傳說進行汲納改造,開始了黃帝形象的神聖化塑造加工。魏晉道經《赤松子中誡經》開篇,就以「軒轅黃帝稽首問赤松子曰」而立論。




道教經書在史籍黃帝傳說基礎上,開始對黃帝得道之說進行神仙化的建構。唐逄行珪《鬻子》卷下《數始五帝治天下第七》說顓頊:「因修黃帝之道而行其政令,不改革也。」春秋戰國列禦寇《列子》卷六稱:「《黃帝之書》雲,至人居若死,動若械,亦不知所以居,亦不知所以不居。」此所謂黃帝之書,與伏羲、神農合稱為三墳,三墳被視為先秦時期的大道。總之,所謂黃帝之書至少是魏晉時期流行的典籍。




南朝陳道士馬樞撰《道學傳》,收錄南朝陳以前一百多位神仙、道士的傳記。《道學傳》說:黃帝,少典之子,姓公孫,號常鴻氏,一號歸藏氏,又有縉雲之瑞,亦號縉雲氏。又有土德之瑞,故號曰黃帝。弱而能言,聖而預知,好道希妙,故為道家之宗也。




《道學傳》的神仙敘事以言簡意賅為特點,其黃帝傳記明確稱之為道家之宗。在此後道教神仙傳記的編撰中,更逐步豐富完善了黃帝得道、授道的神話傳說。唐廣明二年(881年),王權撰《廣黃帝本行記》三卷,該書原名《廣軒轅本紀》三卷,述黃帝成長及治理天下之事的上、中二卷已佚,今僅存敘述黃帝修道成真之事的下卷。

唐王權《廣黃帝本行記》說:「黃帝以天下既理,物用具備,乃尋真訪隱,問道求仙,冀獲長生久視,所謂先理代而登仙者也。」亦渲染黃帝在治理國家成功之後,又致力於追求神仙之道的神話。




在宋代道教的神仙傳紀中,黃帝的傳紀已居於特殊地位,說明宋代是道教黃帝信仰建構的完成時期。南宋陳葆光《三洞群仙錄》,其卷一開篇就為《盤古物祖,黃帝道宗》,此道宗有道教宗主、得道宗師之意,道經中稱黃帝、莊子,都曾使用「道宗」一詞,亦稱太上老君為「玄玄道宗」。




《三洞群仙錄》記載神仙故事一千五十四則,而將黃帝列為首篇介紹,已確認黃帝在道教神仙中的特殊地位。宋張君房《雲笈七籖》卷一百《軒轅本紀》,元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一《軒轅黃帝》,亦都尊黃帝為道教神仙第一,這與趙宋王朝尊黃帝為聖祖的社會歷史背景正相符合。




總之,宋代道教明確宣稱黃帝是道宗,且在秦漢史籍黃帝敘事的基礎上,凸出黃帝神聖性的建構與描寫,諸如黃帝的經書法術是天神傳授,黃帝與七十二天神相會,黃帝在名山五嶽封神等傳說,道教都竭力賦予華夏英雄祖先黃帝無比的神性。其中,最典型的是天神傳授說的建構。




宋張君房《雲笈七籖》卷一百《軒轅本紀》說:「黃帝修德義,天下大理。乃召天老謂之曰:吾夢兩龍挺白圖,出於河,以授予,敢問於子。天老對曰:此《河圖》、《洛書》將出之狀,天其授帝乎!」此天老授黃帝周易籙圖的故事,本出於《周易》之《河圖挺佐輔》篇,此神聖敘事暗示道教行用的周易八卦,亦是黃帝得天神之傳授而行世。






3

道教各派宗承黃帝


道教黃帝信仰的建構始於早期道教創立時期,早期道教的天師道、靈寶派、上清派都推崇黃帝,可以說黃帝信仰是道門集體智慧的結果。西漢劉安《淮南鴻烈解》卷二十四《說林訓》稱:「黃帝,古天神也。」早在東漢道教教團創立的五斗米道時期,託名張陵所撰的《老子想爾注》,就有「黃帝仁聖知後世意」、「道使黃帝為之」之說。




在早期天師道的二十四治中,新津老君山所在的稠稉治,相傳為黃帝學道的名山。北周道經《無上秘要》卷二十三《正一炁治品》載:「稠稉治,上應危宿,治去汶山江水九里,山高去平地一千七百丈,昔軒轅黃帝學道之處也。」此傳說可視為早期天師道黃帝崇拜的社會記憶。




東晉靈寶派道士葛洪建構道教神仙理論,最早宣稱黃帝為得道之神仙。葛洪《抱朴子內篇·明本》說:「黃帝既治世致太平,而又升仙,則未可謂之後於堯舜也。」葛洪多處的黃帝敘事顯示靈寶派對黃帝的尊崇。南北朝道經《元始上真眾仙記》載太昊氏、顓頊氏、祝融氏、軒轅氏、金天氏分別治五山,稱「軒轅氏為黃帝,治嵩高山」,更成為後世道教科儀五方五帝說的理論基礎。六朝道經《太上無極大道自然真一五稱符上經》卷下:黃帝曰:「天老以小兆未知天氣,故授兆《靈寶五稱符經》。」




《靈寶五稱符經》是六朝古靈寶經,黃帝天老授經說代表靈寶派的觀點。北周道經《無上秘要》卷三十《經文出所品》說:《中央黃天真文赤書》,一名《寶劫洞清九天靈書》,一名《黃神大咒》,一名《黃帝威靈策文》。




古靈寶經認為《黃帝威靈策文》刻書佩身,可免萬災,則東晉南朝的靈寶派確乎推崇黃帝。




南北朝上清派道經《上清太上開天龍蹻經》卷一《黃帝請問寧君訣第一》贊曰:「軒轅黃帝夙植仙津,上感神精,誕靈特秀,位承天帝,復道求真,清齋玄闕。」黃帝夙植仙津說未見於世俗史籍,這是上清派對黃帝神性的想像創新。南北朝道經《上清元始變化寶真上經九靈太妙龜山玄籙》卷下載:「若行黃帝之道,當以季月服黃上八維生景玉門之符。」此經書為早期上清派經典,則說明上清派亦倡行黃帝之道。




元全真道士王志道《玄教大公案》卷下,有「黃帝大聖人」之稱。元代得凈明、全真、清微諸派之傳的趙宜真《原陽子法語》卷下《警學偈十六首》,有「黃帝曾師七十人,人人豈必盡仙真」之語。金元的全真宗師承襲南北朝道教正一派、靈寶派、上清派的傳統,都致力於推崇黃帝之道,在經法理論中著意建構黃帝信仰




我們知道先秦時期的祖先崇拜,已經形成相當成熟的祭祀理論。《國語·魯語上》載春秋時魯國大夫展禽說:「夫聖王之制祀也,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災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這就是華夏先民祖先崇拜的祭祀五原則,此先秦宗法宗教的祭祀原則為道教所繼承。黃帝以有功於民而享受道教的崇祀,成為道教法壇祖先神靈的典型代表。




道教神仙敘事中的黃帝







民國時期顧頡剛先生撰《黃帝故事的演變次序》,曾將早期黃帝形象的演變過程歸納為六個階段。顧頡剛總結了以儒家為主體的黃帝敘事的演變,其黃帝形象演變說為學術界所承認。而在道教仙傳的宗教敘事中,關於黃帝得道亦有各種神異傳說。道教的黃帝敘事涉及道教學的諸多方面,我們至少可以從七個方面予以歸納,從這些側面不難看出道教確乎崇信黃帝之道。



1

道教神仙學說中的黃帝


在道教的神仙傳紀中,黃帝的傳紀居於特殊的地位。道教仙傳中黃帝得道、鼎湖上升的傳說,是道教仙話中膾炙人口的故事。道教歷代宗師對此黃帝神話有新的詮釋。東晉葛洪《抱朴子內篇·微旨》:「黃帝於荊山之下,鼎湖之上,飛九丹成,乃乘龍登天也。」明確宣稱黃帝所得為金丹之道。




唐杜光庭《道門科範大全集》卷七十八《上清升化仙度遷神道場儀》的說文稱:「臣聞混元函谷,控白鹿以西升;黃帝鼎湖,駕髯龍而高舉。莫不以長生為本,卻死為先。」則旨在宣揚黃帝所得為長生之道。宋張君房《雲笈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之《天尊老君名號歷劫經略》說:「故黃帝以道治世一百二十年,於鼎湖山白日升天,上登太極宮,號曰中黃真人。」「中黃真人」是道教賦予黃帝的道號之一,黃帝確乎是與道合真的得道之人。




宋王松年《仙苑編珠》卷上《伏羲八卦,軒後五篇》說黃帝「乃鑄鼎荊山煉丹,丹成,有黃龍下迎,韋臣同升者七十二人。」黃帝偕七十二人一同升仙,是道教仙話史上得道最多的範例。軒轅黃帝鼎湖飛升的仙話,在道經中有不同版本的詮釋,旨在昭示黃帝是得道升仙之人。道教還有黃帝與帝嚳、夏禹,「並遇神人,咸受道籙」之說。黃帝接受道教道籙的傳說,則喻示已得道法的正式傳授。






2

道教神仙敘事中的黃帝


從先秦諸子的《莊子》、《屍子》、《列子》、《管子》、《尉繚子》、《關尹子》、《亢倉子》,到秦漢魏晉南北朝的《史記》、《漢書》、《後漢書》、《文選》等史籍,在引經據典闡述哲理時,都已然形成「黃帝曰」的敘事風格。道教對黃帝信仰的塑造與建構,也承襲這一敘事傳統以闡述道教經義。我們試舉數例:




東晉道經《洞神八帝元變經·持神馭伏第十三》說:




黃帝曰:「人性能通鬼神,而神與人道理有殊。」




北周道經《無上秘要》卷六《帝王品》稱:




黃帝曰:「三皇者,則三洞之尊神,大有之祖氣也。」




宋曾慥《道樞》卷三十《真一篇》說:




黃帝曰:「宇宙在吾手,造化在吾身。」




在道教的神仙敘事中,天界神仙的太上老君、天真皇人、廣成子、寧先生,都與黃帝有道法的傳授交流。道教的天地自然之道,道教祀神的齋醮科儀,道教的修仙飛行術,道教的內丹修鍊之道,甚至治身治國之道,都得到仙真的傳授。唐代道經《金鎖流珠引》卷七載:




太上老君告黃帝曰:「幽思轉身,告命萬神。合通天地,自得其真。」




唐代道經《金鎖流珠引》卷四《五等禮師引訣》說:




太上老君授黃帝禮師法,別有科儀,具用五等。




宋張君房《雲笈七籖》卷二十九《稟生受命·稟受章》說:昔天真皇人於峨嵋山中告黃帝曰:「一人之身,一國之象也。胸腹之位,猶宮室也;四肢之列,猶郊境也;……能知治身,則知治國也。」




宋張君房《雲笈七籖》卷一百二十《道教靈驗記》之《青城丈人授黃帝龍蹻並降雨驗》說:青城山,黃帝詣龍蹻真人寧先生,受《龍蹻經》,得御飛雲之道。




元陳致虛《上陽子金丹大要》卷七《朔望弦晦須知》說:故廣成子謂黃帝曰:「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神將守形,形乃長生。一泄之後,即出一陽,而交一陰,是為離也。自此而往,情慾已萌,淳樸已散,精氣日損。」




上古時期黃帝問道於廣成子,是道經中廣為傳頌的仙話。而廣成子傳授的是修身養性,才能得長生不老之道的要義。元陳致虛《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注·序》說:軒轅時,皇人與太清三仙王會峨嵋山,黃帝再拜問道。皇人授以五牙三一之文並《度人經》上卷,黃帝修之上仙。




天真皇人授給黃帝《度人經》上卷,為東晉南朝古靈寶經之一,《度人經》講述道教濟世度人之道。元代道士陳致虛為《度人經》的撰作傳授,建構出一個頗具神學色彩的授經譜系。稱元始天尊撰《度人經》授玉晨道君,玉晨道君授玄一真人,玄一真人授天真皇人。黃帝得天真皇人、太清三仙王傳授《度人經》,則象徵黃帝獲得神仙之道的真傳,果然黃帝修鍊此度人之道而成為上仙。






3

《道藏》中託名黃帝的經書


道教的經書中多有託名黃帝的道經,醫學、占卜、外丹術、法術道符等經書以祖述黃帝為特點。《道藏》中諸如《黃帝內經》、《黃帝龍首經》、《黃帝金匱玉衡經》等十五種託名黃帝的經書,構成道教黃帝信仰的重要內容。據唐代道經《金鎖流珠引》卷十四引錄〈黃帝集靈記〉,此經有大禹編為四十九卷之說,此《黃帝集靈記》實為法術道符的彙編。




道教的《黃帝陰符經》,主論道家哲學與修養之術,是託名黃帝著述中最有影響的名篇。《黃帝陰符經》東晉南朝已問世。東晉南朝道經《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綱飛地紀金簡玉字上經》說:而世傳惟《陰符》一經,為黃帝書,其文質而雅,深而要,非有道者,其能是乎。




北魏寇謙之在進行新道教改革之時,就以曾藏此經於嵩山石室而知名。明張宇初《峴泉集》卷一《辨陰符經》:史稱黃老者,以黃老之道同也。而黃帝之言,未之見焉。若子列子之謂《黃帝書》曰者,大率與老同。




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認為《黃帝書》與《老子》的學說,共同構成道教遵行的黃老之道。道教有黃帝悟道而撰寫《陰符經》之說,以致歷史上《黃帝陰符經》的註疏最多,今僅存於明《正統道藏》的便有二十四種,反映道門人士對此經的重視。






4

道教飲食養生與黃帝


道教有著豐富的飲食養生思想,充滿著中華先民的生活智慧,是歷代高道大德探索總結的結果。道經中論說飲食養生的要義,其開篇也托黃帝之口而立論。《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九《食治》稱:




黃帝曰:「五味入於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




唐范翛然《至言總》卷三《禁忌》稱:黃帝曰:「一日之忌,夜莫飽食。一月之忌,暮莫大醉。」




宋張君房《雲笈七籖》卷五十七引天台白雲《諸家氣法·服氣精義論並序》說:




黃帝曰:「食谷者知而夭,食氣者神而壽,不食者不死。」




道教論說飲食養生之要義,刻意引用黃帝之說以立論,託名黃帝的飲食養生的法門和禁忌,甚至比飲食養生更高的服氣之法,都旨在彰顯這些養生理論來自黃帝的智慧。






5

道教丹道與黃帝


道教丹道旨在追求長生不老信仰,丹道修鍊亦源自黃帝的養生思想。在道教經書的丹道敘事中,稱黃帝是最早服食神丹者。宋李昉《太平御覽》卷六百七十八《道部二十傳授上》說:昔黃帝、老子奉事元君,元君以受要訣,況乎不逮彼二君者,安能自得仙度世者乎。按《荊山經》及《龍首記》皆雲黃帝服神丹。




東晉葛洪《抱朴子內篇·遐覽》提及《荊山經》、《龍首記》各一卷。明《正統道藏》收錄《黃帝龍首經》上下兩卷。則東晉道教已有黃帝服神丹之說。東晉葛洪《神仙傳》卷五《張道陵》,還有天師張道陵得黃帝九鼎丹經之說。託名黃帝的《黃帝九鼎神丹經》為西漢末東漢初的道經,該經說黃帝服食九鼎神丹而升仙。




唐宋道教盛行金丹之道,宣稱黃帝修之而登雲天,老君修之是為道祖。黃帝既是金丹之道的習得者,又是在道門傳授金丹之道者,東漢道教祖師張道陵就曾得黃帝丹法的傳授。《太平御覽》卷六百六十四《道部六》引《集仙錄》曰:張天師道陵隱龍虎山,修三元默朝之道,得黃帝龍虎中丹之術。




唐杜光庭《墉城集仙錄》卷六載:孫夫人者,三天法師張道陵之妻也。……依太一元君所授黃帝之法,積年丹成,變形飛化無所不能。




道教金丹道在唐宋時期成為道教修鍊成仙的主流,在朝野和社會上很有影響,所謂黃帝金丹道就是這種社會氛圍下的產物。唐代道教有一種黃帝內視法,是存想五臟五色的修鍊方法,則此黃帝內視法又具有內丹術和存想法結合的特點。






6

道教戒律與黃帝


道教經書在闡揚教理教義時,常托稱神仙天尊之口以敘事,用「黃帝曰」、「老君曰」、「太上曰」、「太極真人曰」、「天尊曰」、「道君曰」、「太上道君曰」、「道曰」、「道言」、「師曰」的口吻宣講經義,以此強調教理教義的神聖性。北周道經《無上秘要》卷四十六《洞神戒品》,在宣講道教戒律的功能時,就托黃帝以宣教,其論洞神五戒說:黃帝曰:「人不持戒,吏兵不附其身,所得無驗,徒勞用心。」若不信至道承事師,若欲使吏兵防身護命,卻死來生,禳疾延壽,為人消災,救治厄患,存思求微,剋期取驗者,受五戒。




北周道經《無上秘要》卷四十六《洞神戒品》宣講「洞神八戒」,亦稱:黃帝曰:「余嘗閑居,太上垂降,見問經戒大小始終。余雖受持,多所不了,未測次序,具啟太上。」太上答曰:「凡諸戒律,通應共行。」其間緩急繁簡高卑,各有意義,準擬玄源變化,生數皆漸相成,三五八九、十百千萬,雖隨緣所堪,亦不可越略,知因向正,法修長生不死,三五兼參,宜受八戒。




魏晉南北朝道教有洞神三戒,洞神五戒,洞神八戒和想爾九戒,分別是早期道教靈寶派、天師道的戒律。《無上秘要》藉黃帝之口宣講洞神五戒,洞神八戒的要義,顯示早期道教戒律亦依託黃帝以宣示的特點。






7

道教法術中的黃帝神符


道教法術中的符籙具有驅邪的功能,在道門和社會上行用廣泛。相傳西王母曾傳授黃帝神符。道經中所見黃帝符籙、真文,有黃帝真符、元始黃帝真符、黃帝御魔總真靈符、中央黃帝土功符、中央黃帝玉符、黃帝全形符、中央黃帝赤書玉篇真文、黃帝威靈策文等。道教齋醮法壇行用的符籙靈文、真文玉字,具有祈禳驅邪的無窮法力。宋張君房《雲笈七籖》卷一百《軒轅本紀》說:玄女傳《陰符經》三百言,帝觀之十旬,討伏蚩尤。授帝《靈寶五符真文》及《兵信符》,帝服佩之,滅蚩尤。




此《靈寶五符真文》為東漢出世,為道教史上之古靈寶經,該經談及的黃帝神符或許即靈寶符文。相傳黃帝帝以金簡書《靈寶五符真文》,一通藏於鐘山,一通藏於宛委之山。黃帝所得的《靈寶五符真文》為道教常用符籙,可以安鎮天地,開度鬼神,具有強大的驅邪功能。宋元道經《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卷二十說東晉真人許遜,「曾親受黃帝之書,用鐵板書此五符,投於湘渚,斬馘妖毒」。東晉許遜所書鐵板五符,即《靈寶五符真文》。




唐代道經《金鎖流珠引》卷十一《說佩諸地隱諱》稱:昔黃帝得廣成君教佩此九地真諱,經過之處,神靈俱見,拜送扶迎,不敢為患,受驅使。




道教有佩天地之真諱的法術,認為身佩九州真諱、五嶽名諱,則具有驅使鬼神的法力。黃帝得九地真諱隱術的傳授,則是具有驅使神靈法力的仙真。




北周道經《無上秘要》卷二十五《三皇要用品》說:黃帝得神圖天文字,以知九天名山川靈之字。若能按文致諸神者,可以長生,可令召司命削死籍,必為人除之,然後修道求術,必得神仙矣。




此黃帝得神圖天文字的傳說,喻示黃帝已掌握求取長生之道的方法。




綜上所述,道教的神仙學說、修鍊法門、經法制度都要遠推至黃帝時期,宣稱是由黃帝創造而產生,這是典型的黃帝崇拜思維的結果。而道教經書中不乏黃帝赴天下名山尋真訪隱,終獲長生久視的不死之道、真一之道的記載。諸如道教地理的《五嶽真形圖》,乃宣稱是黃帝赴五嶽臨摹山勢真形而撰成。




在西漢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的黃帝敘事中,黃帝是一位有功於民的偉大之「人」,而歷史上道教對黃帝進行了神仙化的改造提升,賦予黃帝華夏祖先神的品格。總之,黃帝由「人」到「神」的轉化,道教黃帝信仰的建構與形成,顯示道教塑模華夏祖先神的智慧和想像力,道教對黃帝神性和神格的塑造,在道教神仙信仰體系中具有典型性。道教宣稱黃帝是帝皇得道之典型,經過道教神學理論精心塑造的黃帝形象,成為中華民族共同尊奉的祖先神,對黃帝的信仰至今在中國社會還有著持久的生命力。




道教以神仙信仰為鮮明特色,道教神仙體系中的祖先神,都是歷史上有功於民之人,此亦顯示道教奉中國之道的特點。黃帝作為華夏先民認同的英雄祖先、人文祖先,道教則著力建構其問道、得道的神聖歷史。道教宣稱黃帝是自然體道者,這可謂是得道的最高境界。歷代道門人士都致力於弘揚黃帝之至道,甚至直接稱道教為黃帝之教。




明代皇家道士朱權比較儒釋道三教的特點說:「校其佛氏之教,導之以慈愛;黃帝之教,導之以仁義;老氏之教,導之以道德,陳之以忠孝;孔氏之教,導之以禮樂,陳之以綱常。」朱權刻意在道教中分列黃帝之教與老氏之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道教崇拜黃帝的歷史真實。道教所塑造的黃帝倫理道德神仙形象,在當代社會仍有其教化功能和現實意義。




總之,道教黃帝信仰的形成經歷了長期的歷史過程,在歷代高道黃帝敘事的想像建構之下,最終奠定了黃帝為道教宗主的地位。黃帝是遠古帝王被奉為祖先神的典型,道門對黃帝神格的精心塑造和聖化,彰顯出道教作為中華本土宗教的自信。




道歷(黃帝紀年)與起源









道教的起源即來自於上古時代的黃老之道,自黃帝於崆峒山問道於廣成子,從而了悟大道,至老子西出函谷關,授尹喜真人道德五千言,為黃老道誕生至成熟的階段,也就是道教草創的階段。同時,由於方士求仙之道興起,莊子寫「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貌若處子,膚若冰雪,不食五穀,吸風飲露」這樣的神人、真人,就是得道者的狀態。自此,方仙道與黃老道合一,至東漢時期的正一道天師張道陵建立了教團制度。




公元前2697年黃帝制甲子,即黃曆元年。自黃帝戰蚩尤,問道於廣成子,至九天玄女向黃帝面授兵符印劍,創甲子以紀年,最後黃帝乘龍升天,因此黃帝被歷代認為是帝王成仙了道的樣板,稱為道教的始祖,老子為道祖,張道陵建立了完備的道教制度,被稱為教祖。




道歷為道教專用歷記,在演變過程中又被稱為六十花甲歷、華胥歷、華歷、伏羲女媧歷、甲子歷、黃帝歷、黃曆、農曆、周曆、中華歷、中歷。以黃帝六十甲子紀年,傳說黃帝時代的大臣大撓「深五行之情,占年綱所建,於是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日,謂之枝,干支相配以成六旬。」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曆之符號。




制訂曆法需要一個起算點,這個起算點就叫做曆元。象公(西)歷的曆元是以基督元年耶穌誕生日為起算時間,而中國的曆元則與天象有關,史書上常說:「上元混沌甲子之歲、日月合璧、五星聯珠、七曜齊元。」華夏民族的農曆曆元按干支記年法是始於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合朔並交冬至。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為農曆的曆元。太乙數統宗記載:「上古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天心氣運正值冬至,日月合璧,五星(指太陽系九大行星之金木水火土等五星)聯珠,皆合於子,是為上元。」。




每年冬至為一年之始,朔旦為一月之始,夜半子時為一日之始,甲子日為干支記日之始。必須以甲子日,而且恰好又是冬至及朔旦日的夜半子時,才算是曆元的開始,除此而外,還要日月合壁,五星聯珠。據說在公元前2697年黃帝即位的那一天即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正好是天文中五星聯珠的時候,五星聯珠,既是干支曆法的開始,又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聖人即位的時刻,自然就成為了中華民族曆法的開端了。




唐朝曾尊老子為其始祖,曾以老子降生年(公元前一三00年)為道歷之開始。但宋以後,仍以黃帝紀元為用。但因道教恭敬六十甲子為神,傳統道教齋醮道場,皆書以天運甲子之歲,因對神明,故表文奏章不用道曆紀年。




道歷計算方法:因公元前 2697 年為黃帝紀元開始,所以用公元前紀年 2697 年加上公元紀年。如:




公元 2018年 = 2018+ 2697 年 = 4715 年。 既公元 2018 年,為道歷 4715 年 。




內容整理自網路及


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生導師


張澤洪教授文章《論道教的黃帝信仰》


整理 | 青玄 編輯 | 青素 



點擊鏈接查看詳情:


?:道學課堂,八字命理預測術網路授課班招生啟告!





道教天下


微信公眾平台





daojiaocn


漫慢弘道路,君與同行否




青山道長


個人微信號





qshd110


茫茫人海,相識便是善緣



查看以下內容需先關注微信公眾平台

點本文標題下方「

道教天下

」一鍵關注


回復"0":道德經全文及注釋

回復"1":道教知識及特徵

回復"2":道教的起源、道術、典籍

回復"3":道教神像供養禮儀

回復"4":道教常識一百八十問

回復"5":道教長壽之法十訣大公開

回復"6":道德真經全文

回復"7":道家「三魂七魄」說

回復"8":在家之人能修道嗎

回復"9":當今世界道教流派

回復"10":什麼是道與德

回復"11":道教的五行相生相剋關係

回復"12":參觀道教宮觀禮儀有哪些

回復"13":道士可以結婚嗎

回復"14":道教神仙譜系是怎樣的

回復"15":什麼是戊不朝真

回復"16":關聖帝君的事迹如何

回復"17":城隍爺是何神靈

回復"18":土地公與財神爺是何神

回復"19":純陽祖師聖跡如何

回復"20":道教八仙何仙姑是何出處

回復"21":道教里對龍怎麼解釋

回復"22":道教部分經典語錄

回復"23":七種情況千萬不能殺生

24:傳說中幾種有靈性的動物,不可食

25:姜子牙所推算的萬年之中國很准很震驚

26:這是一場百年大騙局,請急轉給親朋

27: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善惡自有記功坊)

28:天安門前有玄機,國人不知的驚天秘密

29:精美財神像(見者得財,轉發有福)

30:每當時代無可救藥 總是道家撥亂反正!

31:震驚中國的四大風水事件,你不動我,我不動你

32:通靈者,淫蕩好色之人沒有好命

33:你還記得老祖宗是怎麼過年嗎

34: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

35:你手上有幾個簸箕幾個斗,你是富貴命嗎

37:鬼壓床,你信科學還是信道士?

38:鬼上身的九種靈異癥狀

39:通靈術 及 通神術 的區別

40:中國急需確立道教為國教!

41:人死後去陰間的全過程

42:通靈傳承常見的幾種形式

43:善惡功果福報及轉化

44:鬼不找無緣之人,看了終身受益。

45:輪迴轉世的正確認識

46:米碗收驚法 —— 民間法術詳解

47:七種做了必遭報應的事情

48:成仙不容易!修道中的十魔九難

49:自古神仙皆忠孝

50:道 教 十 層 境 界!

51:當開車時遇到喜喪事,如何化煞!

52:不要欠「神靈」任何東西!

53:如果有輪迴

54:祖墳對後世子孫的影響

55:學道一定要看破紅塵嗎?


56: 敬告想學法術的朋友!




推薦關注「道教天下」公眾平台,從這裡遇見你的信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天下 的精彩文章:

說說道教那些不可思議的事情及各種咒語
閻王爺出了兩道題,來看看別人的答案和你自己的選擇!

TAG:道教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