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山東沂水:殯葬全免費破解「死不起」頑疾

山東沂水:殯葬全免費破解「死不起」頑疾

去年5月以來,山東省沂水縣實行了以殯葬費用全免政策為代表的殯葬改革,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基礎上,對實現「逝有所安」進行了積極探索,有助於補齊民生福利「缺失項」,形成覆蓋群眾生老病死各個環節的福利「全鏈條」。

免費殯葬減負又惠民

沂蒙山區腹地的山東沂水許家湖鎮前坡村,一場葬禮剛剛結束:沒有成堆的紙紮,沒有人披麻戴孝,沒有一次次的「潑湯」(當地農村一種舊式的喪葬儀式),也沒有大吃大喝的現象。連告別儀式都是在村南部的長山公益性公墓舉行的。先由紅白理事會成員致悼詞,親朋好友一起三鞠躬,隨後將逝者的骨灰安葬在公墓內。

「算上新逝者和遷墳進來,公墓已經使用了200多處墓穴。不光使用墓穴不花錢,殯葬過程也『全免費』,這可為老百姓辦了件大好事。」長山公益性公墓管理人員王樹奎說。

王樹奎所說的「殯葬全免費」,是沂水縣實行的殯葬費用全免政策:2017年5月10日起,對具有沂水戶口、在沂水去世的居民,殯葬過程中涉及的遺體運輸費、火化費、骨灰盒費和公益性公墓墓穴使用費全部免除,逝者統一安葬在公益性墓地,相關費用由縣鄉財政承擔。

林立錄是林家官莊村黨支部書記,也是村紅白理事會會長。他告訴記者,過去他們修一座墳少則六七千元,買一口棺材少則兩三千元,再加上遺體運輸、火化、骨灰盒、孝布紙紮等配套用品和宴請賓朋的費用,整個流程沒有兩三萬元辦下不來,這對一個家庭特別是貧困群體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近年來,我國一些地方對遺體接運、存放、火化、骨灰寄存等殯葬基本服務費進行減免,但這些只佔殯葬費用的一部分,真正佔大頭的墓地花費,則不在減免之列。

根據沂水縣有關部門測算,當地每年大約有8000人去世,「殯葬全免費」政策實施後,僅基本殯葬服務費和墓穴費兩項,縣財政每年就可為百姓減負近2個億。

作為山東省內一個經濟不算髮達、財政收入居中的「普通縣」,殯葬費用由財政兜底,沂水縣吃得消嗎?

「實施全免費政策,財政的確要掏一筆錢,但公益性公墓建設投入是一次性的。2017年由於公墓集中開建,縣財政需投入5000萬元左右,建成以後縣財政每年只需投入2000萬元的惠葬和管理運行費用,就可為逝者家屬戶均節約90%的喪葬花費,縣級財力完全可以承受。」沂水縣委書記薛峰說。

現實需要催生改革

多名受訪者認為,沂水縣實行以殯葬費用全免政策為代表的殯葬改革,是解決部分群眾「死不起」問題的現實需要,也是以「六筆賬」增強群眾獲得感的現實需要,更是推進移風易俗的現實需要。

首先是解決群眾「死不起」問題的現實需要。殯葬業被視為暴利行業,長期以來,「天價墓穴」「陰宅比陽宅貴」等問題突出。

沂水縣有關部門調研發現,加上買棺材、火化費、骨灰盒等殯葬相關費用,群眾喪葬負擔沉重,特別是對農村貧困群眾、城郊區失地村民、下崗職工等一些低收入群體來說,面臨著「死不起」的問題,很多人不堪重負、苦不堪言。

「在沂水縣,這個群體的人數,粗略統計大概在二十萬人左右,佔到全縣人口的五分之一。實行殯葬全免費政策,既體現了以人為本,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薛峰說。

其次是以「六筆賬」增強群眾獲得感的現實需要。基層幹部向記者反映,「小公墓,大變革」,只要算好、算透、算清經濟、土地、資源、安全、環境和祭祀這「六筆賬」,殯葬改革工作就能夠得到基層群眾的認可和支持。

據沂水縣有關部門估算,經濟方面,實施殯葬全免費政策後,縣財政每年大約需要投入2000萬元左右,可為群眾節省約2億元;土地方面,傳統散葬方式每年需要300至400畝地,而建設公益性公墓,一畝地可建200處雙穴墓,一年僅需20至30畝地,節省了90%的土地;資源方面,相比於大棺材,用骨灰盒、小墓穴的方式安葬,沂水縣每年可節約木材1萬立方米左右。

同時,還能夠有效減少因上墳燒紙引發的山林火災隱患、空氣污染隱患,以及因散葬墓穴缺少管理衍生的基層矛盾。

最後,是推進移風易俗的現實需要。記者在沂水縣採訪發現,雖然這裡在殯葬方面有著良好的傳統,喪事辦理程序簡單,一直奉行「當天火化,當天安葬」的習俗,火化率保持100%。但是,逝前修墳制棺、骨灰裝棺再葬、亂埋亂葬現象仍然比較普遍,部分還存在喪事大操大辦現象,既加重了群眾負擔,也浪費了資源,「死人與活人爭地」的問題比較突出。薛峰認為,實施殯葬改革,會對移風易俗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和效果。

補齊群眾福利「全鏈條」

在沂水縣四十里堡鎮林家官莊村,記者看到,新修建的公益性公墓「金鑾福澤園」佔地11畝,綠樹成蔭、環境幽靜,與相鄰的傳統墓葬區相比,顯得既肅穆又大氣。

目前,像這樣的公益性公墓,在沂水縣已有110處,有3987戶家庭享受到了殯葬全免費政策。其中,新進公益性公墓3485人,自願將舊墳遷入公益性公墓1878人,並已實現了新逝人員100%進公益性公墓安葬。

業內人士認為,為了鞏固殯葬改革工作取得的成績,進一步形成覆蓋群眾生老病死各個環節的福利「全鏈條」,下一步,還需解決公墓建設規劃選址難度大、群眾進公墓安葬自覺性不足、財政支持力度偏弱等問題。

據了解,建設之初,沂水縣從國土、林業、規劃、民政等部門抽調人員組成公墓規劃選址工作指導組,指導鄉鎮搞好公墓選址,確保公墓用地符合土地、林業、規劃要求,儘可能使用可利用地,避開林地。但由於整體布局、群眾認可程度和鄉鎮地域特點等原因,造成部分公墓選址比較困難。

業內人士認為,有關部門需加強頂層設計,修改或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使公益性公墓建設在制度上有所遵循,為推進殯葬改革破除政策性障礙。

記者採訪了解到,雖然沂水縣新逝人員進公墓安葬率達到100%,但還是有些群眾的思想觀念一時難以改變,加之受周邊縣市影響,群眾有攀比思想,稍有鬆懈就會反彈。多名受訪者認為,應該在更大範圍推廣實施「殯葬全免費」政策,使殯葬改革儘快突破瓶頸,進一步促進移風易俗工作深入開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男子醉酒後走錯樓層進錯屋 將屋主誤當小偷打死
天佑質疑趙英俊沒資格做評委,網友:他是你祖師爺!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