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雨芷萱:整本閱讀《儒林外史》,重識嚴監生

雨芷萱:整本閱讀《儒林外史》,重識嚴監生

雨芷萱:走進《儒林外史》,重讀嚴監生

嚴監生是我國古典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一書中的一個人物。有關他的文章被選編到我們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材中《臨死前的嚴監生》。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我帶領孩子一起走進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千百年來,我們一直認為嚴監生就是一個吝嗇鬼的形象。教材中節選的內容來看,作者的描寫真確讓讀者感受到他的吝嗇,在生命彌留之際,從被中伸出兩個手指,針對這個暗語,親朋好友抓耳撓腮,有說代表兩個未見面的親人,有回兩筆銀子,有答想念兩位舅爺,皆未被打破其中的啞謎,其妻趙氏以「不放心恐廢了油」挑掉一莖燈草,嚴監生才與世長辭,中國版的葛朗台就這樣被標籤化了。

當我帶著孩子一起再次閱讀《儒林外史》時,不少孩子發現了在書中嚴監生的形象並沒有如此吝嗇。於是課堂上我們就「嚴監生真的如此吝嗇嗎」這一話題展開討論。

嚴監生在自知死期不遠之時,留下了這樣的遺囑:

我死之後,

二位老舅照顧你外甥長大,

教他讀讀書,

掙著進個學。

免得像我一生,

終日受大房的氣。

嚴監生家藏十幾萬兩白銀,他死後,作者用錢過北斗,米爛陳倉來概述,可見著實富有,為何他活得如此窩囊?

我跟孩子們一起再次查閱資料,了解封建社會的科舉制度,了解封建社會的家庭制度。張凱楠了解到古代講究長幼有序,貧富有差,貴賤有等。嚴監生在家排行老二。難怪說他終日受大房的氣。這裡我們不得不提到嚴監生的哥哥——嚴貢生。

孩子們從《儒林外史》中「嚴貢生刻薄惹官司」「嚴鄉紳發病鬧船家」這兩回的描寫中體會到嚴貢生苛刻成性,對己慷慨大方,好吃懶做,是那種油鍋里也想炸出銀子來的人,對強者諂媚,對弱者狂吠,道貌岸然,橫行鄉里,無惡不作。自己家的豬跑到別人家去了,人家把它送回嚴家。嚴貢生說豬到別人家在尋回來,最不吉利,逼著他出了八錢銀子把小豬買下來。豬在人家養了一百多斤,不想走錯了又走到嚴家,嚴家卻又要人家出錢來買。甚至把人家的兒子打折了腿。這不是橫行鄉里,無惡不作嗎?他卻逃之夭夭,是嚴監生出了兩千錢幫嚴貢生擺脫官司。這樣的嚴監生是那麼吝嗇嗎?可見他還是講兄弟情分的。只是像嚴貢生這樣的叼人,怎能不覬覦嚴監生的財產呢?

嚴監生和趙氏深知嚴貢生的為人,他知道自己死後,嚴貢生必定巧取豪奪,在了解了這些資料後,孩子們對嚴監生臨死前的兩根手指有了新的解讀——

陳曦說:「我認為嚴監生其中一根手指應該是讓趙氏保住自己的家產,不要被他哥哥奪去了。」

張樂怡說:「我認為嚴監生是想讓趙氏好好培養兒子,讓他能夠挺胸做人,不像自己這麼窩囊,想讓兒子走仕途之路,不受欺辱,只要兒子能進學了,他們的家產就沒有人敢搶了。」

呂傑文說:「我認為趙氏挑掉燈草其實就是對嚴監生的一種承諾,承諾她會做到的。趙氏是最理解嚴監生的,他們之間只是一種暗語而已,當時那麼多諸親六眷都在場,她也不便把話說明,而嚴監生是臨死之時,沒有任何力氣說話了,他的一,個動作趙氏就能懂其意,也可見他們之間心有靈犀。」

這就是小說中的一種懸念。孩子們的回答不無道理,在充分閱讀原著的基礎上,在查閱大量資料的基礎上,孩子們有了自己的理解,對人物的形象有了全新的闡釋。他們的感悟讓我對教材進行了重新解讀,我們的教參上書本上解讀嚴監生的兩個手指是指油燈上點的兩莖燈草,恐廢了油。這樣的描寫生動形象地勾勒出嚴監生一個吝嗇鬼的形象。孩子們在基於閱讀整本書的基礎上的理解就是對文中嚴監生兩根手指的內涵的剖析。

我充分表揚了他們的解讀,我們鼓勵學生對教材進行多元解讀。所謂多元解讀,不是絕對的自由,應該是以文本主體和讀者主體的歷史性結合為基礎的,這種解讀的多元性是應該以一元即整本書為基礎的。

所以,引導孩子們閱讀整本書是必要的。這樣書中的人物形象才更豐滿,學生能從具體的事例中剖析人物形象,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我們語文老師就要不斷地帶領學生閱讀,領悟,探索,發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寫大隊 的精彩文章:

段偉:我的「育林書舍」
趙福樓:魯迅死後也很尷尬

TAG:讀寫大隊 |